“一带一路”下大学公共俄语口语能力短板的突破策略研究
2020-12-30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1)
高校公共俄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俄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口语作为能力培养的目标之一,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实现应有的教学成果,避免俄语学生的口语能力成为外语整体能力中的短板。但是,在实际教学和考核中发现,口语恰恰是学生俄语语言能力中最薄弱的一环,这将严重影响俄语的应用,大大降低外语学习的意义。本文将具体探讨大学俄语生口语的相关问题。
一、大学公共俄语口语现状
大学公共俄语生的俄语口语现状,可以用“尴尬”一词来形容。一般来说,教师看到的学生俄语口语水平,只是通过课堂上回答问题。学生口语表达的内容,大多来自课文的相关内容,少部分是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和日常话题。很多学生虽然在阅读理解甚至写作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在口语方面却常常不能表现出相应的水平,有的甚至远远低于俄语其他方面的能力。
这样的学生,将来无法适应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如果一个俄语生不能用口语表达基本的信息,实现简单的口语交流,那么他的整体外语水平都将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当前“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俄关系的发展与合作使全社会对俄语生的期待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俄语人必须有能力应对市场需求,当好“一带一路”中俄两国交流的桥梁。
二、大学公共俄语口语问题的原因
俄语口语的相对难度低于阅读及写作,但口语是考察学生用俄语表达思想的即时应用能力。学生不仅要有想表达的思想,还要有相关词汇量及语法规则,更要有遣词造句的即时反应能力,此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也使口语成了所有语言能力中的难点。本文以为,目前学生俄语口语能力短板的出现,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重点多集中在词、句的讲解与翻译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系统的由浅入深的口语训练,对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口语表达,常常只是针对表述内容加以点评,很难对口语的其他要素,比如用词是否恰当,语音语调是否标准等作出评价和纠正。而且,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通常比表达日常话题难度大,这样一来,使得学生对简单的日常话题也羞于开口。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应高度重视自身外语口语能力的训练,即使在课堂上口语训练的机会不多,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练习口语。
口语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口语的掌握需要操练。目前学生俄语口语能力差的自身原因有以下方面。
1.不良的口语学习习惯造成的——不会练。俄语口语能力发展不足这种情况从中学阶段就已开始。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口语一直不是教学的重点,也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可以说,口语一直作为朗读和回答问题的附属品,学生从来没有正式地训练过。因此到了大学阶段,即使提高了对口语的要求,也因学生没有基本的口语训练提升的经验,而导致不会练。
2.不良的口语学习基础造成的——练不会。发展口语必须的三要素,即有思想,有词汇量和语法规则,有遣词造句的即时反应能力。学生在口语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口语主题的思想枯竭,是自身素质造成的,也是学生展开口语的第一道难关。对于有思想的学生,第二道难关即是词汇量缺乏,语法规则运用不熟练,想说说不出,想练练不会。
3.不良的口语学习心理造成的——不想练。影响口语发展的难关是心理关。由于学生的口语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硬伤,并累积了足够的心理阴影。面对口语,学生的基本反应是放弃,不去设定口语提升的目标。即使教师对学生提出口语要求,学生也会置若罔闻,不去自主管理口语训练。
(三)语言外部学习环境的影响
语言学习的重要条件就是语言环境。这一问题对于俄语学习尤为严峻。因为除了课堂教学,学生几乎没有其他语言环境。现在英语已经进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领域,在很多公共空间诸如地铁、公交、银行、医院等地点,都可以看到英语的标识,食品包装袋上的英文说明更为普遍,更不用说大量的英文版电影。
相较于英语,俄语的语言学习环境基本局限在校园里。但是根据高校公共课外语教学大纲要求,俄语课教学时数很少,课堂有限的时间主要用于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教学,对口语训练明显不足。发展口语能力种种可能的途径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四)来自语言的差异
汉语和俄语分属不同的语系,因此语法体系差异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多年前英语学习界涌现出来的疯狂英语的训练方法,在俄语学习中比较难以推广,就是因为俄语口语的表达与语法密切相关,例如在俄语中动词有六种基本变位,名词有六种词尾变格,复杂的语法特征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因担心出现语法错误而不敢用俄语表达。
同样,俄汉语在句法方面的差异也增加了口语表达的难度。
例如一句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师范学院的学生。俄语的词序是:Я студент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其词序是:“我是大学生师范学院”。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两种语言的词序差异是口语表达中的难点。一旦掌握不准确,便容易出现汉语式的俄语。
关于语法对口语表达的障碍,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专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克拉申就指出:“在口头表达时,人们一般注意的是说话的内容而不是形式,没有时间去考虑语法规则。因此,在说话时,如果过多地考虑使用语法监控,不断地纠正自己的语法错误,说起话来就会结结巴巴,妨碍交际进行。在书面表达时,情况就会好得多。”[1]
而俄语,恰恰是语法非常严谨的一种语言。即使在口语中,俄语仍然无法回避其词尾变化等语法现象。可以说,俄语的词尾变化和语序都是口语表达的拦路虎,造成了学生心理上因为怕说错而不敢说话的障碍。
二、“一带一路”下大学俄语口语能力短板的突破策略
尽管俄语口语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不意味着俄语口语无法改善,无法突破。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总体实施及中俄关系日趋密切的背景下,俄语口语短板获得了更多突破的契机。本文以为俄语口语突破可有以下策略。
(一)突出目标引领
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为学生打开俄语口语前景的新世界。在“一带一路”的全球经济建设模式下,俄语的口语需求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及时恰当地介绍俄罗斯高校的世界排名,俄罗斯与中国的各种合作,留俄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前景等,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在未来人生中,说俄语不是幻想。俄语口语能力不仅是国家对俄语生的需求,更是俄语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俄语口语可以成为学生未来职业的突破口,并在未来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注重心理干预的专业化
教师在为学生勾画出以俄语口语为发展核心的蓝图之后,还必须提升俄语生口语突破的信心。由于之前学生口语的薄弱,势必在心理上形成定式,即口语难,不敢说,不会说。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更为专业的口语心理建设,逐步改善学生口语表达的心理机制。比如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知觉干预。学生口语能力差,通常是尚未开口,已觉艰难。这是知觉的理解性和恒常性造成的。心理学研究得知:知觉是个体以其已有经验为基础,对感觉所获得资料而做出的主观解释[2]。所以解放嘴巴的第一步就是要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教师要求学生在心理上不断暗示自己口语不难,俄语口语不过是内心想法的另一种方式的表达;而对于这种方式,自己已经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可以表达简单的意思。同时,教师还应当经常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忽略或弱化学生口语中的错误,提升其口语表达的自信。这样,学生会逐渐减少对口语压力知觉的反应,从而降低压力水平,对口语表达彻底从心理上放松。
2.行为干预。当学生的口语表达确实出现瓶颈,就需要进行行为干预,不要强制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比如,不能要求学生简单地将查询的生词照搬进口语中,这样很容易造成汉语式的俄语口语。因为俄语的语法相对复杂,动词变位及搭配等,很容易出现错误,进而对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当然,这个时候,也不能就此放弃口语训练,而是要转换训练方式。比如从说俄语变成听俄语,了解同样情境下,俄罗斯人如何进行表达;还可以从说俄语变成朗读相近题材的资料。训练方式的转换,转移了口语表达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时补充了准确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最佳的心理后援。
3.对比干预。俄语口语训练和水平的提升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口语能力。此时教师应该准确判断,对于口语能力提升较快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及时定位自己的口语能力变化,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对于口语能力提高不够明显的学生,教师需要引导其正确思考,学会与自己比较,而不与其他学的好的学生比较,减轻他们的自卑心理,并让其产生有付出必有收获的积极心理暗示,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口语发展路径。
(三)优化教学过程
上述策略的实施均是在口语训练的过程中进行的,它们既对学习目标实行监控,又对学习成果进行监控。那么口语教学过程本身,则是口语提升更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加强口语练习一定要遵循口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口语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比如可以有如下的考量。
1.内容:由简到难。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在口语使用中则成为言语,在书面使用则成为文字,在没有文字记录语言之前,人们只会说,不会写。由此可以判断,口语先于文字。而外语学习却是先学习文字即词汇,再去练习口语表达。学生的文字能力都大大超过口语能力。这种倒置的学习模式,不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因而增加了口语表达的难度。
作为教师要从这种错位中提炼出有利的元素,使其能为口语训练服务。在先学文字,后练口语的外语学习模式中,有利的方面在于学生不是真正缺乏表达所需的词汇,而是缺乏将这些词汇串联使用的经验。因此,学生在外语口语操练中的难题与儿童母语习得中的难题有着极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学生要积累的是遣词造句的经验。针对这一问题,口语教学要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即不要让词汇问题干扰口语表达,这也是口语教学设计中内容由简到难的依据之所在。
为此,教师在开展口语训练的最初阶段,就要有意识地忽略掉学生已经达到的词汇高度,从最简单的独词句开始训练,用学生最熟悉的简单的情景激发口语表达的主题意识,促使学生将已经获得的母语知识和思维能力转移到俄语的口语表达中,集中注意力完成遣词造句的任务。
在具体的训练中,可以设计出既与培养目标衔接,又与日常口语相符合的口语话题。比如,让学生假设见到俄罗斯教师、同学、系主任等场景,完成打招呼和基本的自我介绍。在这样的口语中,词汇和语法问题都不会过于阻碍学生表达。依据这样的口语训练思路,逐步增加口语主题的范围和深度,达到口语交流的正常化。
2.形式:及时复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复习是学习之母”。对于口语培养,复习更为重要。口语的训练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仅占非常少的时间。学生通过大脑的加工,将要表达的词汇编码成完整的句子,并通过声音系统表达出来并被自己听到,这种声音的记忆是属于短时记忆,甚至是瞬时记忆。被誉为认知心理学奠基人之一的美国心理学家米勒(Miller)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3]。也就是说,学生说出一句俄语之后,就开始了遗忘,如果不反复练习,当再一次要求学生表达相同的意思时,学生就必须重新进行词汇编码,之前的努力也将因没有形成有效的记忆而失去价值。
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减少遗忘。教师应当要求学生不断重复已经会说的内容,使学生一次性遣词造句的能力演化成言语习惯,可以在适当的情境下自由表达,这样才能保证口语训练的效果。
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在遇到与训练过的内容相近的情境时,主动回忆并重复练习过的句子,在练习中不断改变其中细节,比如句子中的人名、地点等,使言语更加灵活,增加语感和实战性。在没有相近情境的情况下,教会学生通过事先设定复习的时间节点来督促自己定时背诵口语内容,达到烂熟于心。
值得注意的是,口语训练切忌速度过快。要一句一句地完善、熟练,一定要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简单到熟练,从熟练到精准,逐步过渡到用俄语思维的境界。
除了课堂上加强口语训练,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口语水平,在社会上寻找使用俄语的活动场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俄两国的交往不断增强,给俄语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比如,国内很多大学都有俄罗斯留学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俄方合作,俄方工作人员更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俄语生应该加强与俄罗斯留学生及俄方工作人员的语言沟通,在真实的交流中检验和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为未来“一带一路”中俄语口语真正发挥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