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的“心脏泵血过程”教学设计
2020-12-30魏志萍
魏志萍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455000)
在新时代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和学生的青睐[1]。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欠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差[2],如果单纯地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生理学课程进行讲解,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将抽象枯燥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目标。“心脏泵血过程”作为生理学课程中“血液循环”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在整个生理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专升本考试中的常见考点,因此,在讲解本节课程之前,需要对课程进行精心设计,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心脏泵血过程及泵血过程中的相关知识,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为此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 教学分析
1.1 课程分析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正常结构与功能的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核心课程[3]。以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为基础,同时又是药理学、病理学等后续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基础,在整个医学课程的学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2 教材分析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郭明广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8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三五”立体教材《生理学》。该教材中每章节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扫描相关二维码查看本章课件、课后小结以及进行随堂检测。
1.3 本课地位与作用
“心脏泵血过程”选自本教材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功能”,是本章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在解剖学中已经学过了心脏的解剖学知识,并且是继“心脏细胞的跨膜电位”“正常体表心电图”和“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之后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对前面3个内容的继承,同时又为后续“血管生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整个“血液循环”这章的学习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4 目标分析
1.4.1 知识目标 掌握心脏泵血的过程;掌握心脏泵血过程中瓣膜的开关及各部位压力大小关系。
1.4.2 能力目标 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培养学生化抽象为形象的能力。
1.4.3 情感目标 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增强合作意识。
1.5 教学重难点分析
心脏泵血过程和泵血过程中瓣膜的开关及各部位压力比较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1.6 学情分析
本次课程授课对象为2019级大专护理专业的大一新生,他们学习了心脏解剖学和组织学知识,并且思维活跃,尝试欲望强烈,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抽象思维能力欠缺,使得本课程讲解过程中困难重重。
2 教学设计
本节课教学设计分3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课后提升阶段。用到的教学资源有智慧课堂、微课、互联网、视频、智慧课堂图片、游戏等。
2.1 课前准备阶段
通过智慧课堂,利用微课、小组合作,采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从怕学、不学转变为主动学习。
2.2 课堂实施阶段
通过智慧课堂,利用图片、动画、视频,采用情景教学法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有趣。
2.3 课后提升阶段
通过智慧课堂,利用网络,采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3 教学过程
3.1 课前准备
(1)将“心脏结构及泵血过程”微课上传至智慧课堂供学生观看学习,根据微课视频内容,在智慧课堂上发布作业,作业1:心脏包括几个腔及各个腔室名称。作业2: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哪里?作业3:血液流动方向是怎样的?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检测学生对微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
(2)将链接https://www.docin.com/p-1748942661.html上传至智慧课堂的素材库,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献“一种模拟心脏泵血过程的装置”,并布置作业:进行小组合作根据文献内容制作心脏泵血的模型。
3.2 课堂实施
3.2.1 趣味猜谜 谜题:胸中有个大桃子,拳头大小差不离;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根据谜题提示学生猜出谜底——心脏,从而引出“心脏”的内容,并根据谜题内容总结一下心脏的位置、大小及功能。
3.2.2 回顾旧知 根据心脏解剖图回顾解剖学中所学的心脏解剖结构包括4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并详细回顾左心房4个肺静脉入口和左房室瓣(二尖瓣)一个出口;左心室有左房室瓣一个入口和主动脉瓣一个出口;右心房三个入口: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右房室瓣(三尖瓣)一个出口,右心室有右房室瓣一个入口和主动脉瓣一个出口。
3.2.3 学习新知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阶段作业中所做的模型,结合文献“一种模拟心脏泵血过程的装置”操作过程对学生所做模型进行评价。在评价模型的过程中,结合文献中制作方法提出问题1:文献制作模型过程中单向阀的作用是什么?可以看作心脏的哪个结构?根据解答问题1引导出房室瓣和动脉瓣的结构以及作用是保证心脏泵血过程中血液的单向流动。根据操作步骤2提出问题2:松开墨菲式滴管(心房),红墨水(血液)由蓝色吸管(静脉)吸入墨菲式滴管原因是什么?捏吹气球(心室)过程中,吹气球中红墨水(血液)由红色吸管(动脉)排出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操作步骤3提出问题3:松吹气球过程中,红墨水(血液)从蓝色吸管(静脉)吸入墨菲式滴管(心房)和吹气球(心室)中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操作步骤4提出问题4:捏墨菲式滴管(心房),红墨水(血液)由墨菲式滴管(心房)进入吹气球(心室)的原因是什么?在评价学生所展示的模型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2和问题3,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心脏泵血的过程及泵血过程中各部分压力大小以及瓣膜的开关情况。
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心脏泵血的两个过程:心室收缩期和心室舒张期。在演示心室收缩过程的同时,结合模型详细地讲解心室收缩期中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形成原因以及每个过程中各部分压力大小以及瓣膜的开关情况。在演示心室舒张过程的同时,结合模型详细地讲解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心房收缩期的形成原因以及每个过程中各部分压力大小以及瓣膜的开关情况。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调整修改小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操作模拟心脏泵血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心脏泵血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播放心脏泵血过程视频,加深学生对心脏泵血过程的理解。
3.2.4 随堂检测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挑选试题在智慧课堂上发布随堂检测,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提交,检测学生对心脏泵血过程的掌握情况。
3.3 课后提升阶段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轮流叙述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泵血过程中各部位压力大小及瓣膜开关情况,并让小组成员对叙述者进行评价,从而进行自我检测和互相促进。其次让学生课下查阅与心脏有关的疾病的资料发送至班级学习微信群,供学生查阅,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4 教学反思
基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如果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学生理解难度较大,感觉课程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而通过本次教学设计,通过制作模型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模型装置对心脏泵血过程进行讲解,学生能够直观具体地观察到心脏泵血的具体过程,将抽象枯燥的课堂知识变得形象化、趣味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本次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