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度阅读的开展及反思

2020-12-30萧敏贤

读与写 2020年33期
关键词:王安石苏轼深度

萧敏贤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东涌中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语文的深度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一场精神之旅。它陶冶着读者的情怀,涵养读者的心灵。深度阅读是由文本表层进入到文本芯子的阅读,是读者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深层领悟,在语言的积累运用、发展思维、培养思维品质的同时探究文本的精髓,完成创造性的意义建构,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理解、积累、评价、鉴赏探究文本,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的思维提升过程。深度阅读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因此,开展深度阅读能迅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开展深度阅读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和反思。

1.深耕文本,从细微走向宏大

关注文本的深度阅读可以使我们从文章的语感升华到语知,对语言有一个理性确切的认识,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关注文本的深度阅读是一种让阅读从细微走向宏大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老师们已经从文章的作者背景,语音字词,篇章结构,主旨立意,手法技巧等等都作了详尽讲解,重点的地方甚至多次反复强调,学生课堂上也积极配合,笔记几乎做到一字不落,可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没有多大的提高,高考的时候阅读部分的得分率也总是提不上去。究其原因,学生没有进行深度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不深,没有建构起属于他自己的阅读感悟。

那么,深耕文本的深度阅读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可以深耕文本的深度阅读应该包括以下几点:一,能准确定位,不泛泛而谈,能从文中确切地找出有关的句子进行鉴赏评价;二,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建构起自己对文章的独特认知;三,能透过表面的语言现象理解作者背后的深层内涵意蕴甚至其所承载的文化传统。

【案例1】

体会《氓》第五节“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①中女子的感情变化以及理解淇水在文中的作用的教学片断。

师:这一节每句都有个相同字?大家能找出来吗?

生(齐):“矣。”

师:现在大家小组讨论这几个“矣”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朗读起来的语气也一样吗?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这几个“矣”字的意思都不一样的,第一个是女子开始沉思,语调应该是缓慢低沉;第二个感叹自己多年的辛劳,语气应该比前一个高;第三个是想起丈夫的家暴悲愤万分,语气应该更高;第四个是回娘家后却遭到兄弟的嘲笑,情感更为激烈,语气应该更高亢;最后一个是女子静下心来思考这一切,所以语气应该缓慢。

学生对本节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

师:大家刚才读得很好,我们抓住了“矣”这个细节体会到了第五节中女子的情感变化。而在整篇文章中也有一个贯穿着全诗的细节,具体在哪些地方大家能找出来吗?

生:淇水,分别是诗歌的开头“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第四节的“淇水汤汤,渐车帷裳。”③,最后一节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

师:诗歌中为什么要写到淇水,淇水的意象在文中有何作用呢?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发言:淇水其实是见证着女子的爱情变化,热恋-婚变-决绝。

【案例2】

突破《兰亭集序》教学的重难点“理解作者由集会所抒发的人生感慨,理解作者的人生观”的教学片断。

师:对这次兰亭集会王羲之说“信可乐也。”诗人是真的乐吗?请在文中找出具体的句子印证你的说法。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文中“足以极视听之娱”中的“视听”证明作者所说的乐只是感官上的快乐。”

师:作者当时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痛。

师:为何而痛呢?

生:“死生亦大矣”,痛惜人的生和死,痛惜人生的无常,光阴易逝。

师:生命是厚重的,我们该怎样对待它呢?王羲之的悲情又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呢?

生(突然,有学生在座位上小声说):“王羲之的这种悲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

师:这个同学的疑问很值得我们去探究,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文中的“悲”是积极的还是消极?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作者的这种悲是积极的,他是对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和对自然人生的执着与热爱。“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虚妄。”⑤“悟言一室之内”⑥“放浪形骸”⑦这些句子可作为印证。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细节,进行一步一步的深挖,往往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实现从文本出发走向宏大。让核心素养在文本这块沃土上落地生根。从阅读心理学中我们可以知道阅读是一种能力,它必须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同时,建构主义理论又告诉我们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必须在其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中慢慢培养出来的,他人无法代替。学生缺乏了真正的阅读体验,即使是老师讲得再多没法培养出好的阅读能力。

2.项目式学习探究,从平面构建起立体

如果说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座大厦,那么,项目式的学习探究将会是搭建起这座大厦的框架。进行项目式的阅读探究要求老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必要整合,设计好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较全面系统的阅读。因为不管是文章的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手法只有通过整体的全面的阅读才会有深刻的认识。学生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深度阅读,没有进入文本自身的话语体系、逻辑体系和思想体系,所谓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都将会是空中楼阁,也就更谈不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了。

【案例3】

进行必修二《赤壁赋》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选修2的《后赤壁赋》以及必修3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选修1的《苏轼词二首》进行整合,设计好任务,让学生进行项目式的探究学习。推荐学生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余秋雨的《东坡突围》,李清照的《词论》以及观看《百家讲坛》中苏轼的专题介绍。

在项目式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有层次地设计任务,同时,在每一个任务完成之后要注意给学生搭建支点,恰当地给学生补充知识讲授以及推荐阅读的文章。因为深度的学习应该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深入,调动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知识的建构才是有效的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探究的开展应该是有目的有层次地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分析、概况、评价,不断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多角度地探究问题,多策略地解决问题。在研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从表入里地了解作者的文学创作魅力,构建起属于学生自己的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不但让学生积累了有效的阅读方法,而且使核心素养中的四个方面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得到落实与发展。

【案例4】

苏轼专题的项目式探究完成以后,我接着和学生进行了王安石的专题项目探究。我们介绍苏轼的时候少不了会提到跟苏轼同朝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王安石。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均有对王安石的作品进行学习,只是比较零散。为了让学生对王安石有更深入全面系统的认识,我们有必要对这些作品进行整合。因此,将选修1中王安石的《桂枝香》,选修2的《兴贤》,必修5的《游褒禅山记》,以及学生以往学过的《梅》、《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伤仲永》等诗词文进行整合。开展对王安石作品的特点以及思想进行探究,做到以文论人,学生以《我眼中的王安石》为题撰写学习的心得体会。最后,在苏轼和王安石两个专题项目探究完成以后,我组织开展了《与唐宋八大家对话》的主题交流活动,加深学生对苏轼和王安石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去认识除苏轼、王安石以外文学大家。

项目式的阅读探究,将零散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杂乱的线索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建立起知识体系,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更深更广的语文天地。深度阅读应该具有发展性,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持续的动力与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深度阅读应该具有创新性,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深度阅读大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不管是从文本的精耕细读还是从宏观的项目式的探究,都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文章的意蕴获取丰厚的知识提高了语文的核心素养。在深度阅读的开展过程中,同时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老师要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因为老师的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层次将直接影响着深度阅读开展的质量。深度阅读开展前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具有深刻的探究价值和思维的容量。在阅读开展的过程中,老师注意以多种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投入到阅读中去,同时还要注意给学生以有效的点拨和及时的引导,注意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注释:

①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必修1).广东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第91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同上

⑤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必修2).广东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第112页.

⑥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必修2).广东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第111页.

⑦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必修2).广东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第112页.

猜你喜欢

王安石苏轼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从善如流
北陂杏花
苏轼“吞并六菜”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苏轼吟诗赴宴
王安石的坏习惯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