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创意之旅向着快乐出发

2020-12-29陆梦瑶

新一代 2020年17期
关键词:创意美术教育心理

陆梦瑶

摘 要:创意美术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以绘画、手工游戏为载体,设计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用多样化的材料,使幼儿从感知到运用点、线、面进行构图造型,感受线、形、色的神奇美感,从而开拓幼儿思维,让幼儿的内心世界得到充分的表达。在实际教学中,要本着对幼儿心理发育、行为习惯、年龄特征等因素因材施教。本文主要从四方面论述如何在幼儿阶段进行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帮助幼儿拓展思维,接受更为宽广、有温度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创意;心理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在“六大解放”中提出“童年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要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成为创造的主人”。而创意美术就是通过各种传统或非传统的材料,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游戏等方式,让幼儿“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激发幼儿表达欲望的一种创作方式。

在生活中,一粒种子、一片树叶、几件旧衣服、各个小瓶子可以信手拈来成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创作的素材,通过拼、折、剪、画、粘、撕等巧妙制作,便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看似简单的创意,这其中涵盖了从观察到认识,从发现到思维、从想象到操作的一系列创意启发过程。

这其中不仅包含着认知因素,同时也包含着心理因素的参与,教师需要将创意认知建立在感知、了解、培养幼儿的需要、动机和兴趣基础上,同时也要让这些需要、动机和兴趣与认知紧密结合。总之,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教师如果能较好地把握幼儿认知与心理的关系,做到寓教于乐,创意美术课堂实践也将更加丰富多彩,师生互动产生美妙和谐的火花,从而收获丰富的学习体验。

创意美术学习是一个多维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实践与总结。

一、内在图式的积累,在体验中寻找创意的灵感源泉

所谓内在图式,是指以信息形式储存在头脑中的种种表象、概念。它是幼儿从事美术活动的原材料。如果内在图式是丰富多彩的,那么在幼儿的作品中就能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否则会显得单调贫乏,甚至言而无物。如何加强幼儿内在图式的积累?大自然是最佳的场域。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家庭,通过参观、旅行、散步等方式接触田园、山水、公园、展览馆、街道、节日活动等幼儿可理解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平时还应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图书、影视给他们讲解、引导他们观看。在“体验”的过程中,注重艺术认知概念的塑造。笔者在一次教学中,带小朋友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的树叶,让小朋友去拾自己喜欢的落叶,针对树叶的形状、颜色,引导他们设想出树叶形状像什么,笔者们可以做出什么?小朋友们开心地收获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后回到活动室进行了讨论,小薇说:“这片椭圆形树叶可以粘贴成狐狸大尾巴。”子轩说:“这几片三角形的树叶可粘贴成松树!”小乐乐说:“扇子树叶还可以贴成漂亮的孔雀!”在热烈的讨论后,小朋友们从装满树叶的小筐里取出想要的各个形状树叶,利用胶水贴在白纸上,再在初步的造型上用画笔添画出辅助图案。小朋友们在这次手工活动中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通过一双双小巧手粘贴、绘画出形象逼真的图画,小朋友们兴奋地拿着自己的作品给同伴、老师看,叽叽咕咕的诉说自己作品的故事,从他们欢悦的表情和言语中笔者感受到了幼儿们成功的喜悦。

又如欣赏导入-动手实践活动《我帮图案宝宝排排队》,以“活动导趣”为切入点,通过日常观察事物的积累让幼儿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创作灵感,在有趣的活动中燃起了对创作的渴望,成为生活的主人,从而使幼儿受到情感和艺术的教育,培养了健康的生活情趣。

二、多样材料的提供,在实践中激发幼儿创意的无限可能

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通过玩耍学习、模仿、社交,达到发泄精力、平衡心理、自我调节、认知外界的效果,可以说,玩耍是幼儿比较高级的复杂情感动机的展现。绘画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讲,本质也是一种玩耍的方式。美术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操作活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他们从事创造性活动。教师的授课重点不应放在美术学概念或绘画技巧本身,而是应该尽量传递给幼儿有一种“随机的”“不可控的”“喷薄而出”的创作欲望。在每次手工活动前笔者都为他们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启发幼儿进行观察和想象,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像什么?可以做什么?小朋友通过表象,产生联想,找出与它相似的其他物品的形象来,然后再通过实践操作制作出想象中的作品。如利用牙膏盒、药盒做出机器人,用毛线当头发,打扮手工制作的娃娃;又如:色彩晕染画活动中笔者问小朋友:“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动手来试试吧!”20名小朋友和笔者一起用各色颜色马克笔涂满卡纸,在卡纸上滴上水让颜色晕染,待卡纸晾干,一副副绚丽的晕染画就出现啦!当小朋友们看到20副不同的晕染画时,激动的拍手跳跃赞叹。又例如蜡染活动中,当幼儿拿起画笔的时候,一切似乎都是可控的,但是布料放入染料中,得到的图案却无法完全准确得知,这种随心所欲的创作,带着自然的节奏和律动,符合幼儿天真烂漫的心理发育过程。让幼儿通过亲自尝试产生“啊,褶皱原来也这样好看”,而不是刻板的告诉他们:“这是蜡染工艺”,这在教学活动中会给幼儿增添更多的快乐。

在幼儿将材料与表象建立一定联系过程中,幼儿感受到大自然中有多种多样的可利用材料,它们本身就是很美的,只要肯动脑筋。用灵巧的小手稍作加工,就是一件好玩的玩具、一件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从而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三、适当范例的启发,在个性中绽放创意的灵感思维

由于知识能力的限制,最初的创造离不开对美的认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利用各种材料做了幼儿们喜欢的物品。如用雪碧瓶、胶卷暗盒做熊猫玩具、在蛋壳上画各种角色的京剧脸谱等。笔者将物品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活动室的各区域内,引导幼儿充分地去发现去感受它们的美。在充分欣赏的基础上笔者又启发幼儿仔细地观察每件物品的具体做法,如用果冻盒做手指玩偶,在幼儿初步掌握的基础上,笔者又适时地提出:果冻盒除了可以做手指玩偶外,还可以做什么?雪碧瓶除了做娃娃,还可以做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对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当幼儿产生了极大的创造欲望后,笔者抓住时机给他们提供了留有创造余地的半成品范例,启发幼儿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小朋友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想象和创造,做出形态各异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童话般的烂漫,花儿会跳舞,太阳长胡子,小兔子拿着气球,电视机长着两只手……这正是想象力的最好表现。同时,对色彩的运用更能显出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力,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随意涂抹颜色,红色的小人儿、绿色的房子、蓝色的小猫……在他们眼里,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和家长应当做法不作“统一”,只求“个性”。让幼儿享受艺术的创作过程。

四、幼儿创意的肯定,在快乐中种下创意的希望之花

成人如何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笔者认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蹲下身来,和孩子一起动手创作,用心倾听,共同探讨。教室或者家庭特定区域里的丰富材料和自由空间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愉快的情境能从心理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创造动机,教师、家长和幼儿一起尝试角色,把自己的心智和说话口吻尽量和幼儿同步,不要用满带不信任的眼神打击他。虽然幼儿们创作的画面有些混乱、形状有些离谱,可这些日常生活中成年人因常见而不屑一顾的事物,是以怎样的角色或姿态出现在幼儿感知的世界里呢?教师会知道他画的大片黑色原来是被污染的海洋,会知道原来简单的几个圈圈代表了那么多的意思,可以是太阳、可以是花朵,可以是蹲着的猫咪!活动中幼儿运用艺术语言将自己头脑中的表象通过美术作品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使得幼儿的美术作品显出了又稚拙的情趣和成人美术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教师和家长可以挑选幼儿的作品进行收藏,标上日期,题目以及幼儿特有的解释。把作品记录在光盘里,总结创作日记。记录幼儿每个年龄段,在孩子们长大后回看,不仅是珍贵的回忆,更是一家人终身受用的财富。美术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模仿,而是学到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而教师及家长对这种极具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又必然会使幼儿对美术创造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希望用艺术打開思维,让孩子漫天飞舞的去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孩子绽放出乐观自信的笑容!

什么是快乐的学习?当幼儿发现艺术“新大陆”时的那份激动和欣喜,当幼儿面对琳琅满目的艺术媒材“天马行空”时的那份自在和惬意,当幼儿无拘无束创作带来的那份自由和满足,当幼儿被接纳肯定时的那份幸福和激动,都是快乐的最佳诠释。愿幼儿在艺术的世界里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菲.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3(14).

[2]翟艳.创意美术活动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3]张瑜.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的主题教学研究.神州(上旬刊),2017.

[4]马建国.美术创意活动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人民教育,2014(5).

猜你喜欢

创意美术教育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纸品手工艺术创作技法浅析
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图像创意
广告图形设计教学之创意性思维研究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