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压微动棒非融合技术与减压cage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研究

2020-12-29谭健刘海波李集丞

颈腰痛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微动椎间隙植骨

谭健,刘海波,李集丞

(达川区人民医院骨科,四川达州 635000)

腰椎管狭窄是中老年脊柱退变的常见病症,保守治疗对多数患者常疗效不显或无效[1],往往需手术治疗。近年来,减压微动棒非融合技术逐渐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相关文献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对减压微动棒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近远期疗效进行了观察分析,并与传统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进行了分组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3月~2019年6月于本院骨科收治的3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中,男9例,女7例;年龄37~58岁,平均(44.65±6.38岁);狭窄节段:L3-42例,L4-56例,L5-S18例;病程1~3年,平均(1.41±0.21)年。观察组中,男8例,女8例;年龄42~65岁,平均(46.93±5.85岁);狭窄节段:L3-41例,L4-57例,L5-S18例;病程1~3年,平均(1.48±0.2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狭窄节段、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位,全身麻醉,取后正中切口,沿棘突两侧剥离骶棘肌,显露关节突外侧缘,脊椎螺钉常规经椎弓根置入病变椎间隙相邻椎体內。

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动棒固定。术中减压行下关节突内侧部分、咬除半椎板,保留棘突,切除增厚的黄韧带,检查椎间盘呈包容性突出或部分脱出,仅摘除致压的椎间盘组织,位于椎间隙內没有松脆的成型的椎间盘组织予以保留,不刮除上下软骨终板组织,扩大侧隐窝及骨性神经根管,检查见神经根牵拉可移动1 mm左右、硬膜囊搏动可,腰椎间隙不予植骨;如患者有双侧下肢间歇性跛行症状,则同样方法在对侧神经根管和侧隐窝进行减压。以动态棒连接两侧的椎弓根螺钉,旋紧钉棒系统螺帽。

对照组患者采用Cage自体植骨融合治疗。选择症状较重的一侧,行下关节突内侧部分半椎板切除,并作为备用植骨颗粒,保留棘突,切除增厚的黄韧带,保护神经根,扩大神经根管,完整切除椎间盘,刮除上下软骨终板组织;将备用的植骨去除软组织,制成0.2 cm×0.2 cm大小颗粒,装于合适的融合器植入椎间隙;安装预弯的钛棒,双侧加压旋紧螺帽固定,恢复腰椎生理曲度。术中C臂机透视无误。

1.3 检测指标

采用VAS评分记录患者腰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日常活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价;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society score,JOA)对患者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膀胱功能进行评价;取患者站立位腰椎正侧位片和过伸过屈位片,对患者椎间孔及椎间隙高度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JOA评分在手术后半年、1年、2年均显著升高(P<0.05),ODI指数和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手术后1年、2年,观察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后1年、2年的ODI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手术后,两组患者椎间孔高度和椎间隙高度均显著升高(P<0.05);手术后1年、2年,观察组椎间孔高度和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V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DI指数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术后有1例(6.38%)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对照组术后有2例(10.64%)脑脊液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断棒及融合器移位情况。

3 讨论

椎间隙减压Cage自体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其减压充分,能够去除增厚的黄韧带、增生的小关节突、突出的椎间盘等,使神经得到最大限度减压,临床效果良好[2]。但手术节段须采用钉棒内固定处理,以提供Cage融合必须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内固定术后,相邻腰椎节段的活动度将产生代偿性增加,易加速邻近节段的退变。而符合腰椎单元节段生理结构的微动棒既可维持脊柱稳定性,又能使腰椎病变节段的正常生理活动度得到良好的保持,防止邻近节段退变,改善邻近节段负荷[3]。但应注意的是,微动棒非融合技术对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椎间盘源性痛、关节突综合征和椎间盘突出症等人群较为适宜,但对于伴有腰椎不稳或滑脱者是禁忌证;而后路减压融合术则是伴有腰椎不稳或滑脱的优选术式,可通过植骨融合而重建牢固的稳定性。

本研究采用的微动棒包含一个具有纵向位移±0.2 mm、伸曲活动度±2°的受控微动关节,在邻近节段的椎间盘之间形成一个过渡区,能最大限度地防止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退化,保护已经退化的邻近节段椎间盘不再退化;同时因为其弹性微动的设计理念[4],可以减少脊柱荷载的集中,荷载可传导至腰椎的前中部,显著减少邻近节段的荷载,有助于椎体活动功能的恢复和疼痛的缓解[5]。本研究在手术后半年、1年、2年对两组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组的JOA评分、VAS评分和ODI指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6]。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椎间孔和椎间隙高度均显著升高,术后随访1年及2年,观察组椎间孔高度和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腰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的微动关节能显著减少邻近节段的应力增加,防止相邻节段的病理性椎间盘发生进一步退变,对恢复腰椎的稳定性以及纠正异常的生理载荷作用较为明显,可重建生理性负荷传输系统,通过控制异常活动并允许更多的生理性负荷传递,可使疼痛缓解以及预防邻近节段退变,维持椎间孔高度和椎间隙高度[7]。但微动棒非融合技术有其局限性,还需要更多临床实践进行探索并加以改进。

猜你喜欢

微动椎间隙植骨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基于RID序列的微动目标高分辨三维成像方法
微动目标雷达特征提取、成像与识别研究进展
基于稀疏时频分解的空中目标微动特征分析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与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