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富乐微型支撑钢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应用中的安全性分析(附120例报告)

2020-12-29唐国霖贺瑞张文志葛畅胡业丰许翔李旭段丽群尚希福

颈腰痛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棘突椎板椎管

唐国霖,贺瑞,张文志,葛畅,胡业丰,许翔,李旭,段丽群, 尚希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骨科,安徽合肥 230001)

本研究自2013年1月~2017年4月,对120例手术适应证明确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国产富乐微型支撑钢板固定行颈椎后路开门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男52例,女68例;年龄39~74岁;所有患者均具有颈痛、四肢无力、感觉异常、行走异常等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经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证实3个以上椎管中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比值≤0.75[1]。所有患者症状、体征与影像学相符,并经神经内科会诊排除格林巴利、系统性硬化等运动神经元等病变。同时,排除以下病例:严重骨质疏松者;具有发育性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表现但3个月内有外伤病史且存在颈椎不稳定者;术前患者椎间盘突出巨大超过Kyphosis线,椎间隙感染,椎体、附件肿瘤等患者。

1.2 手术方法

患者行常规气管内插管全麻,使用定制石膏床或Mayfield头架俯卧位。作后正中入路,切口体表定位在C2-C7棘突,切开深筋膜后,在两侧肌肉间隙中间处探查棘突位置,向两侧分离显露棘突和椎板,在开门侧原则上显露出整个关节突,方便植入钢板和螺钉固定,在门轴侧显露关节突内侧1/3即可,防止过分显露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以及损伤关节突外侧的血管丛。首先使用磨钻或者超声骨刀在开门侧操作,C3-6或C3-7开门侧完全显露至硬脊膜后,清理C2-3之间、C6-7或者C7-T1之间的棘上、棘间韧带和黄韧带,随后处理门轴侧,磨钻在椎板和关节突连接部位边磨边向对侧反转,感觉能翻动即停止,防止磨穿骨板。部分患者门轴侧行单侧半棘肌保留[2,3],根据患者椎体椎板大小,选择高度10 mm或12 mm的微型钢板,分别在关节突上固定螺钉1-2枚、在椎板上固定螺钉1枚。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冲洗、放置引流管,将C2棘突下切下的肌肉组织与附着在C2棘突上的肌肉缝合在一起,而后依次重建椎旁肌、项韧带和皮下组织及皮肤。

1.3 术后处理

常规预防感染、护胃、止痛、营养神经药物等对症处理。24~48 h后拔除引流管,术后采取30~45°半卧位,硬质颈围或者定制颈部支具固定,时间4~6周(以患者去除固定后无疼痛为准)。术后第2天尝试下床行走,活动量逐渐加大,患者自我感觉能耐受即可。

1.4 术后评估

术后患者使用Odom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初评。使用JOA评分进行脊髓功能评定,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末次随访评分-术前)/(17-术前)×100%;使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le index,NDI)评估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手术疗效。复查X线了解钢板位置,CT或MRI检查了解脊髓减压、开门情况以及门轴侧愈合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1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25)min,出血量(220±70)mL(其中1例椎管内静脉丛畸形出血患者的出血量2200 mL,未计入该统计)。术后无切口感染患者,出现迟发硬膜外血肿3例,及时处理后恢复。术后C5神经根麻痹4例,对症处理4周后均基本恢复;无肺部感染、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全部复查1、3、6个月、1年的X线片,无内固定松动以及钢板移位等并发症(图1-3)。术后复查磁共振提示脊髓前后方受压解除,脊髓前后方脑脊液信号连续性恢复;复查CT扫描提示门轴侧愈合时间(18±6)周,无再关门病例。6例患者术后4个月出现颈椎曲度变直,予以指导颈部肌肉训练后5例无进展,1例患者在6个月后进展停止并出现颈椎的反弓,但神经症状无明显加重,患者生活自理,能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

图1 术前X线片

术后3 d采用Odom评分进行临床疗效初评:很满意78例,满意27例,基本满意13例,仍然疼痛2例,优良87.5%。JOA评分术后1周为(13.6±2.8)分,术后1个月(14.4±2.2)分,改善率为(81.5±15)%。NDI评分术前平均(22.6±4.36)分,术后1个月(17.5±3.24)分,术后6个月(13.5±2.58)分,术后12个月(5.40±2.21)分;术后NDI评分较术前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3 术后4个月X线片

3 讨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技术是改善多节段(≥3个)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的最有效方法之一[3,4],随着其手术技术的改良,微型钢板作为支撑结构固定于开门侧,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悬吊法、锚定法,有效避免了再关门的发生,同时也为开门侧在骨愈合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支撑,极大地减少了门轴侧不愈合的发生,再关门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5]。但国外进口钢板价格昂贵,给患者以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在国内学者和生产开发商的共同努力下,基于对开门机理以及椎板、关节突的机构进行研究,国内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使用中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术后效果和同类产品没有差异。本组120例患者的使用中,没有出现螺钉松动、支撑钢板移位和再关门的发生。

3.1 术中注意事项

使用微型支撑钢板中,对产品的特性要有充分了解,该类产品一般分为8 mm、10 mm、12 mm三种,椎板侧支撑口分为35°和45°两种,同时椎板侧和棘突侧各有2个螺钉固定槽,螺钉长度分别为6 mm、8 mm、10 mm三种。在术前评估中,需要在CT上初步评估出关节突大小、椎管的大概高度、椎板的形态以及评估开门后可能使用的支撑钢板高度。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估算术中可能使用的微型钢板型号,开口角度 ,螺钉长度,螺钉固定数量等。本组病例在三维CT上测量椎管直径大小,大致计算椎管的横截面积,综合椎管前方致压物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开门角度及支撑钢板高度。如椎管正中矢状径小于7 mm,可常规使用8 mm开门支撑;如果直径在10 mm以上,则根据患者的性别选择10 mm或12 mm高度的开门钢板,防止开门过大、门轴侧骨折端分离移位,损伤硬膜或脊髓,以及开门不够导致减压不充分[5-7]。

在开门操作过程中,一般从开门侧操作,在处理开门侧时一般使用磨钻或者超声骨刀,位置一般在椎板和关节突交界区,若偏内则有损伤硬膜、脊髓的可能,若偏外则会出现损伤关节突骨面以及破坏关节稳定性的可能,同时有可能造成螺钉固定不牢。在处理门轴侧时,要注意翻转时不能暴力,以免门轴侧骨折刺破硬膜,损伤脊髓。开门前,要确认将C2-3之间、C6-7或者C7-T1之间的黄韧带去除,以免影响开门程度。在部分患者开门时,可能会出现静脉丛出血,导致操作困难,一般经过压迫出血均能得到控制。本组1例患者开门后静脉丛出血约2000 mL,短时间内出血凶猛,视野模糊。遇到该类出血时,需要术者停止操作,控制性降压,冰水冲洗,适度压迫,再有序地处理出血区域,切忌慌乱以及强力压迫,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脊髓损伤。放置支撑钢板后,必须以限深钻控制钻孔深度,防止开口过深影响螺钉的固定稳定度;操作力度应适中,避免用力过大造成不必要的脊髓损伤。但遇到部分患者骨质坚硬时,最好使用磨钻,尽量不要使用开路锥,2 mm磨钻头在螺钉固定位置打孔后拧入螺钉,不会造成螺钉松动,但要注意钉道切勿过深,避免损伤神经根或者关节面。支撑钢板、螺钉放置完毕后,要检查稳定度,如发现螺钉有松动或者固定不牢固,需要更换直径更粗或加长的螺钉。为保证门轴侧植骨愈合,将修整棘突所残留的骨质放置在门轴侧,为骨质愈合提供部分爬行替代物[8]。

3.2 并发症分析

颈后路手术并发症主要分为围手术期及近期、中远期三个时间段。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为脊髓损伤、脑脊液漏及血肿形成,其中脊髓损伤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术中体位的变化,减压过程中脊髓的震动,手术器械对脊髓的刺激,减压后脊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都可能加重脊髓损伤[9]。大剂量甲强龙可有效防止损伤后脊髓缺血的进一步加重[10],预计对脊髓干扰较大的患者,术中适当使用甲强龙可减轻脊髓的水肿反应。硬脊膜损伤是术后脑脊液漏的直接原因,术中保持硬脊膜完整,损伤后仔细修补硬脊膜,是预防脑脊液漏的关键,一般采用直接缝合修补法。

血肿形成多发生在术后1-23 h,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止血不彻底、引流不畅等,主要表现为颈部胀痛及皮肤张力高、呼吸困难,从下肢开始的感觉运动障碍,逐渐向上肢发展,随后出现呼吸障碍。本研究中出现迟发硬膜外血肿3例,及时处理后恢复。近期并发症主要包括颈椎轴性症状及C5神经根麻痹。轴性症状的出现与颈后韧带复合体受到破坏、周围软组织遭到破坏及颈椎活动度减少,颈托佩戴时间过长等原因相关[11]。术中尽量保护颈部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功能,尽量重建伸肌的自然结构,缩短颈托佩戴时间及加强早期功能锻炼等,可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C5神经根麻痹最初常见的症状为肩部及上臂的剧痛,进而是三角肌及肱二头肌的瘫痪,多在术后1周内出现,少部分在术后2-4周内出现。多数学者认为,脊髓减压术后脊髓向后方漂移,同时神经根靠在小关节的边缘或上关节面,导致神经根的栓系从而引起C5神经根的麻痹。本研究中出现4例C5神经根麻痹,经卧床休息、颈托制动及应用脱水剂、激素和营养制剂后均恢复。中远期并发症主要为颈椎再关门情况的出现,此并发症已在上段阐述。

3.3 微型支撑钢板存在的缺点及改进方式

微型支撑钢板在单开门手术中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但也有一些缺点,主要是设计种类较少,虽然在绝大部分患者中基本能满足使用,但对于关节突、椎板发育畸形的患者,螺钉固定区会受到限制,或部分需要开门到C2的患者需要加大开口角度。后凸畸形作为单开门手术的固有并发症,主要是破坏了后方韧带复合体、椎板的损伤等,导致颈椎的稳定性发生改变,部分患者出现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反弓等颈曲指数,可能影响手术效果[12]。使用支撑钢板出现颈椎后凸畸形的患者,钢板缘腹侧也有可能会对硬膜囊造成压迫,本组中出现后凸畸形的6例患者,1例术后三维CT确认对硬膜后方有压迫,所幸患者脊髓症状无明显加重。

国产微型支撑钢板在实际应用中操作简单,临床效果确切。但由于本样本量不够多,随访时间不够长,需要进一步的随访和观察。为了使支撑钢板和患者的椎管、关节突更匹配,3D打印定制钢板是个性化治疗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棘突椎板椎管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搓腰
——壮肾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