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2020-12-29任旻琼孙小慧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西洋参人参药材

陈 靖,任旻琼,孙小慧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信息化教学,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就必须进行合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中药鉴定技术是我校中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要求学生掌握350味常用中药的真伪优劣鉴定方法。本课程知识点多而散,传统教学中药材标本少,学生很容易出现更换药材批次后不认识药材、特征相似的药材分不清楚、正品伪品不能正确鉴别等问题,从而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动画、视频等信息化手段,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以“人参、西洋参的性状显微鉴定”为例,阐述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1 教学分析

1.1 课程分析

中药鉴定技术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旨在为医药企业 QA(Quality Assurance,品质保证)、QC(Quality Control,品质控制)岗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课程采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药品类专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对照专业、行业等标准,基于岗位需求,重构教学内容,分为16个模块。此次教学内容选自模块2“圆柱形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定”中的项目3“人参、西洋参的性状显微鉴定”,共2学时。

1.2 学情分析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中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通过药用植物鉴别技术等前期课程的学习,已具备基本的显微及理化鉴定知识和技能;通过前一模块的学习,已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对往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优势是学生对人参等常见中药的鉴定兴趣高,爱用电子产品,喜欢上网;劣势是学习易产生倦怠感,理论基础薄弱,鉴定药材时多凭感觉。

1.3 教学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医药企业QC、QA岗位标准,确定本次课的知识目标:掌握人参、西洋参的来源、产地、性状鉴定及显微鉴定,熟悉人参、西洋参的采收加工;能力目标:能识别林下参、园参和西洋参,能对人参、西洋参进行显微鉴定,能判断人参和西洋参的真伪优劣;素质目标:具备诚实守信、依法检验、规范操作的职业素养,培养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中医药文化修养。

1.4 教学重难点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林下参、园参、西洋参的性状鉴定,人参、西洋参的显微鉴定。因为市面上有很多人参和西洋参伪品,且人参与西洋参很相似,因此本次课的教学难点为人参、西洋参的真伪优劣鉴定。

2 教学策略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涉及药材多,知识点分散,学生容易倦怠,对鉴定特征记不牢。因此基于认知规律,对接岗位需求,将药材、知识点等进行整合,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构建递进式教学模式。从单项鉴定到多元鉴定再到综合鉴定,将职业素养教育、养成教育融入其中,分步实施,逐级递进,全程评价,全面提升学生中药鉴定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充分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海量药材图片、中医中药论坛、公众号、微课资源、H5游戏、校内中药标本馆等进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提高学生参与度,消除学习倦怠感,激发学习热情,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3 教学实施

以“人参、西洋参的性状显微鉴定”为例进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共2学时。

3.1 课前知中药

课前教师在云课堂平台发布两个任务:观看人参和西洋参相关微课,完成自测题;利用网络调研人参产地、植物形态、生长环境等,分组完成调研报告。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初步了解了人参的基本知识,通过分组调研多方面了解了人参这一名贵药材,提高了小组协作能力及收集信息能力。教师通过平台与学生互动交流,及时答疑解惑。最后教师在线查看测试结果,点评学生的调研报告,并将成绩录入平台。

3.2 课中鉴中药

3.2.1 展示成果(5 min)教师首先请课前调研报告评分最高的小组展示调研结果,增加学生自信心,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展示调研结果引出本次课教学内容。接着教师对课前自测题进行点评,引出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3.2.2 鉴野山参(20 min) 首先,教师播放电视剧《大宅门》中涂二爷火眼金睛鉴人参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鉴定人参的兴趣,增强职业成就感。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野山参(林下参)、园参的概念及人参各个部位,发放园参药材及鉴定表格,在网络平台上播放野山参的视频,让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园参与野山参的鉴定特征和区别,将表格填写完整,并对结果进行互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野山参的性状鉴别要点,形成口诀。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观看野山参实物视频,解决没有野山参标本的问题。

3.2.3 鉴西洋参(20 min)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人参、西洋参的来源、产地及采收加工,接着展示一个用人参冒充西洋参的案例,引发学生关注,导入任务。其次,发放人参、西洋参药材、饮片及性状鉴定表格,要求学生分组观察,讨论后填写表格,上传至平台。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比较鉴别要点,在对比总结过程中掌握两种药材的鉴别方法,加深印象,破解教学难点。最后,教师点评结果,总结园参、西洋参的性状特征。

3.2.4 看显微镜(25 min) 首先,教师给学生发放人参、西洋参粉末,让学生参照药典及教材,在显微镜下寻找人参、西洋参的显微特征,并拍照上传至平台。学生可以对比各小组的观察结果,实现知识共享,加强学习交流。其次,教师组织每组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显微特征并点评,通过装片投影重点讲解学生没有找到的显微特征,直观清晰。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人参、西洋参的显微特征。

3.2.5 巩固技能(15 min)教师组织学生玩鉴药游戏。鉴药游戏设置了不同产地、批次和生长年限的人参、西洋参图片以及正品伪品药材图片,由易到难,学生要完成通关任务获得相应的分数。通过玩游戏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人参、西洋参这两种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通过正品伪品的鉴定突破教学难点,玩中学、学中玩,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3.2.6 总结(5 min) 教师点评学生本次课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意识到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次课内容,总结林下参、园参、西洋参的性状鉴定要点,人参与西洋参的显微特征,学生通过回忆对整堂课内容进行系统总结,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3.3 课后传中药

教师在学习平台发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制作人参的宣传片发布到公众号。通过制作宣传片,学生进一步巩固人参的鉴定知识,学以致用,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增强职业成就感。

4 评价反思

4.1 教学评价

基于在线开放平台建立过程化评价体系,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手段、评价结果多样化,综合课前任务、课中项目实施、课后作业等全面考核学生,及时评价反馈,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4.2 教学成效

通过课前知中药、课中鉴中药、课后传中药,完成从单项鉴定到多元鉴定再到综合鉴定,显著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学生在全国及省级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素质高、能力强,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4.3 教学反思

4.3.1 特色创新 本教学设计的创新之一是突出实用性。中药鉴定内容纵向展开,每一味中药均包括来源、产地、性状等知识,教学中如果按照传统模式纵向讲授,教师和学生都容易疲劳,也让教学变得极其枯燥[2]。本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对接工作岗位,以鉴药为主线,项目设计由易到难,逐级递进,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增强职业归属感,学生易接受、好掌握、能运用。创新之二为突出实践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知中药、鉴中药、传中药,达成学习目标,全面提升鉴定能力。

4.3.2 反思改进 针对本课程特点,今后在教学设计中需进一步对接工作岗位,整合优质企业资源,制作个性化的微课、动画,设计游戏等;强化课后拓展,开展鉴药比赛、知识竞赛等,以赛促教,增加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5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手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发展趋势[3]。面对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挑战和机遇,重新学习、持续学习是教师必须采取的行动[4]。传统中药鉴定技术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使传统中医药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认真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西洋参人参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文登西洋参“红”了!
西洋参的几种简单吃法
“参”得人心的文登西洋参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人参娃娃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种好西洋参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