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建构高效数学课堂

2020-12-28巩小金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1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巩小金

【摘 要】 问题情境的创设,将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营造出充满疑问的氛围,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快速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知,对灵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深入发展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问题情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并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培养。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激活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高效地学习新知,实现全面发展。

一、借助问题导入,激起学生探究欲望

问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它是帮助学生巩固、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一些合理的数学问题,充分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获取新知的欲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借助问题导入课堂内容,这样在课堂伊始就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学会数学思考。

例如:在教学“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教师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课伊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张图片,图片的内容恰好是小明的一个书桌,书桌上摆放着一些物品。这时教师向学生提问:在小明的书桌上,你看到哪些图形是你所熟悉的呢?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后,都纷纷进入观察、分析中,学生发现书桌上的物品都是一些立体图形,像这些课本就是我们所学过的长方体,笔筒是圆柱,旁边还放着一个篮球,但学生也发现有些立体图形并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在小明的书桌上还有一个笔筒,它的上下底面是一个五边形,而且这两个五边形完全相同,侧面是由一个个长方形构成的。教师在学生们观察思考了一番后,引导学生探究柱体与锥体的内容,并让学生借助这一五棱柱分析棱柱的一些特征,学生们也在这一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立体图形有了很全面的认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数学问题导入课题,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究,变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设计趣味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单调、无趣已然成为数学学科的代名词,枯燥的数学讲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共鸣,这也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机械、被动,学习效率不佳。如此,教师需要创新改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创设趣味问题情境,营造出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体验与认识。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对于一些新的数学概念,学生都不愿去探寻,对其非常不感兴趣,于是,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某人想要创业,但没有创业资金,于是想着向一名富商借一些。这时富商说:“我可以借给你30万,但你要还我30天的钱,第一天还1元,第二天还2元,第三天还4元,第四天还8元,以此类推,一直还30天即可。”这人在听完富商的要求后开始觉得挺好,但又想富商是出了名的爱财,绝对不会做亏本的生意,反思自己最后会很吃亏吗?随后,教师将这一問题抛给学生,学生也对其结果充满了好奇,并非常主动地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这三十天还款的数额是存在一定规律的,并得出第30天的还款金额是30个2相乘,于是学生想到这30个2相乘该如何表示。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方的内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打破了学生机械记忆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学习。

三、借助应用问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数学应用题,而解决这些应用题的首要步骤就是审题,阅读能力也是解决应用性问题的前提。如此,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借助数学应用问题,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将复杂烦琐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简单、明了的数学符号,降低学习的难度,完成新知内化。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应用”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一些知识内容后,设计了一个应用性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思考。师:某种产品按照质量划分,分出了10个档次,其中,第一个档次,也就是最低档次的产品可以每天生产出95个,已知这种档次的产品每卖出一个会获得6元的利润,如果产品的档次每提高一个,每件获得的利润就会增加2元,产品的个数会减少5个,如果第x档次的产品的总利润是1120元,请你得出这一档次的产品数量。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后,发现这一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很大的联系,随后开始主动地阅读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阅读边思考,从中读出利润和档次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于是试着根据题意列出一个函数数关系式,随后利用自己课上所学的二次函数的知识内容分析出最后的结果。

上述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很好地提升學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学生的思考力。

总之,问题的有效设计能够使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巧妙地设计数学问题,营造探究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获取新知的内驱力,促进学生有效参与、高效学习。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小江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