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集体对学生个体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
2020-12-28陶小霞
陶小霞
【摘 要】事实证明学生集体(即班集体)对学生个体的教育力量是集体教育中最强大的。良好的班集体是一种巨大的自我教育力量,它既能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从而培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学生集体;学生个体;集体教育;同化力;约束力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唤醒了一批又一批无知又无奈的少年,使他们重新树立了自信心,发展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或者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对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维护社会安定尽了一点微薄之力。借用集体的力量教育个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与苏霍姆林斯基和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十分吻合。
马卡连柯是苏联卓越的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和教育艺术家。马卡连柯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而他成功的秘诀就是集体教育。
伟大的教育实践家,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长期探究的课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科学的发展,国民道德的进步以及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关系的建立,都取决于学校,取决于教育过程的文明以及教育与教學方法的完善程度。”;
事实证明在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学校、班级、老师、学生自身、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中,学生集体(即班集体)对学生个体的教育力量是最强大的。班集体的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奋斗目标、集体舆论、集体监督、集体活动等都直接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理想的确立,甚至可以说,集体对学生所起的强化和抑制作用比教师的力量大得多。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非常重视集体教育的力量,他指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 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因为一个良好的集体有健全的组织和领导核心、有严格的纪律和很强的集体舆论,还有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这样的班集体必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积极的影响和熏陶,对他们的言行产生同化力和约束力。所以,良好的班集体是一种巨大的自我教育力量,它既能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从而培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集体教育的力量不可估量。1920年10月,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被委派组织一所"少年违法者工学团"(后改名为高尔基工学团),这是一所管理流浪儿和违法青少年的特殊教育机构。他在那里工作了8年,并于1925年起开始创作《教育诗》。1928年,他又接任了相同性质的捷尔任斯基公社的领导工作,也工作了8年,并写出了名著《塔上旗》。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总共16年的教育实践中,马卡连柯把3000多名流浪儿和违法青少年改造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马卡连柯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而他成功的秘诀就是集体教育。
今天,在我们身边总是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刚入初中的新生按成绩均匀的分成平行班级,为什么有的班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人越来越多,有的班人越来越少、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其原因就是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每个人都受这个力量的同化和约束,所以越学越好,越战越勇。
可是,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班主任创造性的辛勤培育的结果。班主任是班级唯一的核心和灵魂,通过班级工作,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大家齐心协力创造条件,把班级学生聚合在班主任这个核心的周围,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班级才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马卡连柯认为,要向学生提出要求,首先必须尊重、信任、爱护每一个学生。马卡连柯多次谈到他的教育经验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并尽可能多地尊重他。他说:“在我们的辩证法里,这两者是一个东西。对我们所不尊重的人,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要求。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我们对他的尊重”。尊重出于信任,要相信社会主义教育的巨大力量和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充分信赖学生。信赖会激起更大的教育力量,使人自觉遵守纪律。真正尊重学生又以热爱学生为前提,没有爱很难谈到教育,但光有爱也不行。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把严与爱、冷静的理智与热烈的情感结合起来,才能建立铁一般的纪律。
2.坚持不懈、培养习惯。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提高能力。习惯养成越好,能力提高越快”。
3.提醒个体,教育集体。在教育个体时兼顾提高集体,激发集体成员的反思和自我教育,也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育人的途径之一。
4.借助集体,教育个体。这个方法太奏效了,试一试吧!就是在教育个别同学时,光靠教师或班主任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而是把被教育者放到集体大环境,借助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同学。我常常让全班同学给一个同学写评价,然后综合整理,作为这个同学的成长记录。不管这个同学原来做的怎样,为了取得同学们的认可,他们会努力做的比以前更好一些,这样几年下来,同学们都有很大的进步,其前途、命运发生质的变化。
5.明确目标,创造氛围。目标是前进的动力,良好的氛围能产生巨大的心理效应,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事实证明,对于学生来说,如果班集体是怠惰的,那么这个班的学生也将不思进取。如果班集体是冷漠的,那么这个班的学生也将没有爱心。反之,若他的同学是勤奋的,那他也将是奋发向上的,若他的同学是团结的,那他也将是友爱的。当一名学生在一个学习氛围良好的班级,即使这个学生之前对学习并没有兴趣,在同学们的带动下,他也将会被这种环境所感染,继而产生一种“想要学习”的想法,这样,这个学生开始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有足够的兴趣,他就会努力去做好这件事。既然努力,还有一份想要做好的决心,又有谁会做不成呢。由此说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取决于学习氛围。可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6.赏识差生,唤起自信。据专家调查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仅能发辉自己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以后,他的能力可以发挥到90%以上。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伊叶、西尼查说过:“要寻找理由嘉奖学生,往往一次合理的嘉奖要比十次各种各样的指责带给学生的收益多。”实践证明,智商和水平相当的学生,插在不同的班上,一学期后,学习氛围浓的班级学生成绩有明显的提升。
7.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要靠班集体诸因素的协同发展,而活动便是诸因素协同发展的前提条件。班级的组织系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挥其组织作用。
不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要建设成良好班集体永远是不可能的。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要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才能实现,顺利地完成一项活动,就向目标跨进了一步。
老师们,请提高自身的素质,多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学艺术,不要把问题一直看在分班上,给自己找一个牵强的理由。有的老师干了一辈子教学,一直用打骂和恐吓提高质量,学生带着恐惧被迫学习。因此,有的学生流失了,有的学生转班了,在义务教育阶段,流失的原因再能归于穷吗?我认为班主任的作用是提高质量的前提,其次,要有优秀的、合作的教课团体,不因个人利益而一味的抢占学生时间,布置过量作业,致使学科发展不平衡而害了学生。所以,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是有条件的。总之,良好的班集體就是一种巨大的自我教育力量,每个人都受这个力量的同化和约束,这样的学生集体既能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从而培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