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一八事变前“左倾”路线对中共满洲省委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2020-12-28王静

兰台世界 2020年9期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满洲东北地区

中共满洲省委成立于1927年,撤销于1936年。其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领导东北人民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洪流中,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共满洲省委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前期的政策方针,对深入了解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发展史,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一、中共满洲省委成立的历史背景

东北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比邻苏联、“外蒙”、日本和朝鮮,东部有出海口,交通便利。

在政治上,从19世纪末期,英国、沙俄、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垂涎这块富饶的土地,陆续践踏侵略。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朝鲜半岛后,加紧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实际控制,殖民人数达到20万人,俨然把东北当成侵略中国的根据地。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地区实际已在奉系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两大势力双重控制压迫之下。

在经济上,九一八事变以前,东北已经成为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区,交通发达的城市日渐集中,尤其以哈尔滨、奉天为最。来自关内的大量难民,成为低廉的劳动力,1929年,东北的产业工人已经达到50万人。“北满”封建地主引入大量关内难民来开垦土地,“东满”更有大量朝鲜难民涌入。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深火热,奉系军阀为筹集军费对东三省大肆搜刮,金融制度紊乱,财政崩溃。1929年前后,日本帝国主义更是掌握了大部分东北的经济命脉,居垄断经济的地位。奉天的重工业资本除了奉天的兵工厂外,其余完全操控在日本帝国主义手里,轻工业产品遍布东北市场,日本帝国主义还积极布局东北交通网,控制吉会和长大铁路,以消除苏联控制的中东铁路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影响。

在此种政治、经济环境下,东北地区的资产阶级一直在妥协,希望通过时时让步使其继续获利;东北小资产阶级对现存政治存在幻想,面对现实问题沉寐不动;工人阶级人数众多,但质量尚弱;“‘满洲农民对自己的境况仍充满希望”[1]。东北革命的客观条件,造成党的革命形势复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无产阶级自身的力量还很薄弱。

东北地区的党组织起步较早,在中共一大时期,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受到中共北方区委的委派,到东北考察工运工作,并开始筹建党组织。但是因受到奉系军阀以及国民党右派的严厉镇压,东北地区党组织势单力薄,风雨飘摇,党员数量由140人锐减为30人。为恢复和发展东北地区的党组织,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陈为人于1927年10月成立中共满洲省临委,中共满洲省临委于1928年9月正式改为中共满洲省委。

二、九一八事变前“左倾”路线对中共满洲省委发展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前,中国共产党连续出现了以王明、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不仅使党在国统区的工作陷入一片混乱,直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同时,也给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带来了巨大影响和危害。

1.第一次“左倾”路线对中共满洲省委发展的影响。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党中央还确定了成立中共满洲省临委,以加强东北地区党的工作的统一领导,唤醒广大民众,大力开展革命斗争。

与此同时,在批判“右倾”路线的过程中,党的内部也滋长了“左倾”情绪。中共中央于同年11月在上海召开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瞿秋白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的观点,认为中国应该“不断革命”,“武装暴动”,从而形成了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路线[2]。这种“左倾”错误同时影响到了中共满洲省临委,贸然地将东北当时的主要工作定位为暴动,夺取革命政权。在中共东北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中不切实际地提出“农村中的一切政权归农民协会”“城市中的一切政权归革命委员会”的纲领[3]。这种“左倾”盲动政策,给东北党组织造成了很大损失,“使中坚分子丧失大半,党与群众渐渐离开,摇动党的基础”[4]。

第一次“左倾”错误发生后,中共中央快速发现问题,及时做出了调整。由于东北地区的革命组织尚且比较薄弱,所以第一次“左倾”错误对东北革命组织影响相对较小。

2.第二次“左倾”路线对中共满洲省委发展的影响。1930年6月11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同志起草了《目前政治任务决议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获得通过。该决议提出,目前革命形势在全国已经成熟,我们需要的是武装暴动,夺取政权。效仿苏联十月革命,以大城市为中心,最终获得全国性的胜利。这次的“左倾”错误给中共满洲省委和东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东北地区各地基层党组织逐步恢复和党员数量不断增加,中共满洲省委的斗争信心得到了恢复,并指出“党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武装保护苏联反对军阀战争与武装暴动”[5],这项方针与“六一一”决议不谋而合。中共满洲省委立即推行了第二次“左倾”路线,成立了“满洲总行动委员会”,即“总行委”。在其领导下,确立了以抚顺为中心的武装暴动计划,目标是建立自己的军队,推翻现有的政权。然而,这是严重脱离实际的行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不但不能实现,反而暴露了我们的组织力量。在1930年8月到1931年年初的几个月时间,东北地区党员数量从2000人降至1200余人,“东满”地区的党员数量更是锐减了一半。“全满各县几乎完全破坏,尤其是‘北满个县为举皆破坏,党的组织完全暴露。”[6]这次“左倾”错误,给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带来了巨大影响和危害。但与此同时也让中共满洲省委意识到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形式与关内地区的区别,开始重新审视“东北特殊性”。

1930年9月,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六届三次会议,会议对“立三路线”进行了纠正。10月,撤销了东北地区的“总行委”,恢复中共满洲省委,将省委主要工作转移到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上来。至此,第二次“左倾”路线错误对东北地区的危害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努力,党员又增加至2000余人。

所以,从客观上看,在九一八事变前期,中共满洲省委贯彻两次“左倾”路线,激进开展工作,中共满洲省委的组织就会遭到破坏,斗争就会受到挫折,革命发展就会受阻。反之,中共满洲省委针对东北的地区特点,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路线政策,组织就会得到恢复,党员队伍得到壮大,革命的发展就会迎来新的高潮。

三、中共满洲省委受“左倾”路线影响深刻的原因分析

中共满洲省委早期活动历经坎坷,组织几经破坏,加之受到两次“左倾”路线的影响,斗争开展步履维艰。

1.从外部看,较之关内,特别是南方地区,东北地区没有经历过大革命以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洗礼,再加之奉系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白色恐怖更为严重。奉系军阀曾经大肆杀害共产党人,破坏党的组织,阻止党的宣传,让党在东北的发展举步维艰。在“有30万产业工人与广大农民”[7]基础的东北地区,党员数量只有200人左右。人民群众思想觉悟不如关内,对于党的了解少之又少,以至于工运发展极不平衡,没有得到党的统一领导,不能与全国的工运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另外,东北地区封建地主阶级仍然存在,民族资产阶级更多地表现出的是妥协性的一面,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面对军阀,其斗争意愿极其微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

2.从内部看,“‘满洲党的组织不是由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一直还部分地保持在和平发展友情联络躲避斗争的深渊里,”缺乏白色恐怖下的斗争经验。“同时没有产业支部,‘满洲虽然是一个产业发达的区域,党在主要产业中却没有党的支部,即便有,也只是形式,没有支部工作。”“一般干部和同志的政治水平低,没有支部生活”,地方党支部不健全,党“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所以党没有反应无产阶级生活和斗争意识”[8]。所以在黨内“左倾”思想路线盛行期间,缺乏斗争经验、政治水平不高的组织和党员无法甄别中央的路线是否适合东北地区的革命形势。对于错误的路线,没有坚决予以抵制。同时,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时,没有能够结合东北地区的特点,团结最广泛的群众,寻求最合适的方法,打击最主要的敌人。如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联系东北最大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直接打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团结最广泛的阶层,应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从领导方式上看,九一八事变前期,在中共满洲省委成立后的四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先后共派驻七位书记,分别为陈为人、王立功(大连人)、刘少奇、李子芬、林仲丹、陈潭秋和张应龙。他们多来自于关内,在中共满洲省委任职时间最短不到一个月,最长九个月。这一方面反映斗争环境艰苦危险,斗争情况复杂多变,有不得不为之的苦衷;但另一方面,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客观上需要时间,稳定建设党组织、锻炼队伍、发展忠诚可靠的党员,也需要时间的考验和磨练,短期的领导工作难以获得稳健扎实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纳德.G.吉林.读《满洲的革命斗争》中共产主义和苏联的利益(1922—1945)[J].滕巧云.译.零陵师专学报,1988(1).

[2]中共中央党史教研室.中国共产党历史[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献汇集(甲1)[M].我们在满洲的政纲,1927年12月1日.

[4]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献汇集(甲2)[M].支部讨论大纲第一号—中共革命与共产党的任务,1928.

[5]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献汇集(甲4)[M].

[6]杨昭全,等.东北地区朝鲜人革命斗争历史资料[M].朝鲜工作委员会江宇给中央的报告(1931年5月11日),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

[7]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献汇集(甲1)[M].中共满洲省临委政治报告—关于武装暴动问题,1927年12月1日.

[8]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等.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献汇集(甲3)[M].中共满洲省委通告第五号—创造无产阶级的党及其主要路线,1929年4月24日.

作者简介:王静,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工业文化发展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九一八事变满洲东北地区
《红旗周报》有关九一八事变报道的分析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浅谈在满朝鲜作家玄卿俊作品的主题意识的变化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论九一八事变后三江地区民众自发抵抗的原因及途径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