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情呼唤教育:各就各位
2020-12-28
早春的阳光温暖着大地,抗击疫情的战斗也持续“升温”。没有奔赴一线奋战的大多数人,只能以宅在家里的方式,隔离病毒的侵扰,为病人祝福,为前方“战士”祈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用坚韧的毅力征服,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这场突如其来的灾情,让我们又接受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育。
学校教育要实现轻负、优质、成人、成才的目标,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同心同向,少急功近利,多塑造灵魂,才能培养出有良知、讲道德、负责任的人,才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次疫情防控,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责任的归位和大考。
家庭:教育的源头
家庭虽小,却是教育的源头。这次重大疫情防控考验最深切的是家庭教育。虽然大家都知道家庭教育重要,但很多家长只是说在口头上,真正能当好孩子第一任老师、扣好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并没有成为期望中的“大多数”。相当一部分家长一到假期(还有周末),就把孩子交给补习机构,自认为省心省事。疫情蔓延后,所有补习学校几乎一夜叫停。这下考验家长的时候就来了。自由惯了的父母怎样陪伴孩子?如何给孩子当好榜样?怎么给孩子辅导功课?能否按时作息、少玩手机?能否专心厨艺、调理膳食?能否走近孩子,倾听孩子心声?能否安排好自己和孩子一周乃至一月的学习生活……之所以说出这么多“能否”,是因为身为教育人,对家长不能花时间陪护,不了解孩子的心思,不懂教育常识的“短板”感受地太深切了。好多家长总认为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一了百了。我经常说,虽智力与遗传有关,但素质完全可以培养。每所学校只管孩子成长的一个阶段,孩子一生的幸福都系在父母日常的言传身教上。最有说服力的教材是榜样教材,家庭比学校更能提供这种教材。教育首先是父母的天职,好的教育是家庭和学校携手创造的。只有父母像老师,老师像父母,以爱育爱,以灵魂唤醒灵魂,以责任传递责任,才能成就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公民。做人到无我,做事到忘我,人一定顶天立地,事必然铸成丰碑。在这场疫情面前,已经不用费口舌给孩子讲为什么要学习, 抗击疫情的“功臣”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专家学者就是最好的教材。就看家长能否抓住难得的教育契机了。放寒假前,一位老师在微信圈里调侃说:“放假了,孩儿们各回各家,各气各妈。”这是师者的如释重负,更是对家长的友好提醒。疫情防控期间一位网友的话说得更真切:“家庭教育的缺位,能借着疫情之势回归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哪对父母率先放下了手机,调整好作息时间,给孩子做出榜样,安心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孩子一起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哪个家庭教育就会率先回归本真。
学校:人生中的“关键旅程”
学校教育虽然是每个孩子生命的过往,但却是人生中的“关键旅程”。这次重大疫情防控体验最真切的是学校教育。非常时期,学生不能坐在教室里上课,老师怎么教,学校怎么管,才能做到“停课不停教、延迟不延学”?好在现代化的互联网架起了“隔岸喊话”的桥梁。老师虽然没有到防控一线去“战斗”,但却时刻关心着学生的假期学习和开学安排。当开学推迟的消息发布后,好多老师给我发信息,推荐好的在线学习资源,询问学校辅导安排情况,我真的很感动。师者本心,爱生如子,以“互联网+教育”的方式,帮助居家自学的孩子温习功课,以实际行动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助力。疫情当前,“加长版”的假期怎么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已经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和各年级、各学科的老师商议制定“导学案”,具体到学科、学时,细化到辅导、作业,提前检查寒假作业完成情况,指导学生和家长熟练运用网络资源平台,为即将开启的“空中课堂”做准备。我们学校还安排返校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分别在教师、学生和家长中评选“优秀微课”“居家自学标兵”“助学家长标兵”,调动各方面力量,优化教学策略,保证教学质量,检验学习效果,让学习和成长一直在路上,真正成为一场生命征程上的接力赛。
社会:教育任务繁重复杂
社会面大,教育任务繁重复杂。这次突发重大疫情防控考验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面对快速蔓延的疫情,面对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又正值春节人流量最大的特殊阶段,怎么管理好每一个社会人,教育每一个公民遵守一项项防控措施,成为必须在短时间内破解的社会难题。在这个特殊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一下子就體现了出来,举国上下联防联控机制很快形成。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级各类公职人员都义无反顾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尽职是本分,失职要追责,干部教育管理形成了科学有效的体系。特别是随着“自媒体”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监督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公平“砝码”和正义“利剑”,汇聚了强大的教育力量,创设了越来越“晴朗”的教育环境。更多时候,管理难度大、教育面广的是普通老百姓。在重大疫情面前,平时最难管的村民,在乡村干部的教导下,“不走动、少出门”很快成为共识,“死守村口、严防输入”令人佩服。尽管网络上传出的标语有些“雷人”,但都是大实话。河南村干部大喇叭上喊出的“硬核”口号,几位乡党委书记从微信上发出的“过头”话,多个守卫村口的大叔挡住省委书记的“苛刻”话,都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和规则的作用。从表面上看,是突发疫情引起的警觉,实际上是广大乡村干部教育引导的结果。村民就该乡村组织管,就需要乡村干部经常教育。通过这次考验,如果能够吸取教训,修订村规民约,形成监督体系,建立更有效的群众教育长效机制就更好了。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有爱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改变的力量。只要教育充满爱与责任,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就各位”,一切都会改变,教育就能回归以文化人的本真,文化的力量就会催生出文明的花朵。
教育归位,一切向好;所有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