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中的色彩概念分析

2020-12-28贾彦

戏剧之家 2020年35期
关键词:联觉色彩音乐

贾彦

【摘 要】对音乐、色彩的感觉虽然分属不同的感觉器官,但二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音乐中的色彩概念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内容。文章基于此,首先从物质同构与心理同构的角度出发,对音乐与色彩的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继而阐释了四种主要的音乐中的色彩概念,如声光对应说、乐器色彩说、调性色彩说、作品色彩说,最后剖析了音乐色彩的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

【关键词】音乐;色彩;联觉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35-0062-02

听觉、视觉作为人类最为重要的感觉,是人认识外部世界的基础。早在人类文明初期,不少哲人便将听觉、视觉并举,如《道德经》中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听觉与视觉不仅仅是并列关系,二者在心理层面还具有相互转化的特点。在联觉机制的作用下,听觉会引发视觉,而音乐色彩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在不同的语境下,音乐色彩有着不同的内涵,既可以是从色彩层面对音乐所作的分析,也可以是对音乐旋律、织体等的描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音乐中色彩概念的内涵也在丰富。

一、音乐与色彩的关系

(一)物质同构

尽管在物理层面,声音和色彩无法直接转化,但从物质结构的角度来看,音乐和色彩具有很强的同构性,除了七种乐音与七种基本色的对应关系外,音乐与色彩的物质同构性还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物质的运动变化。声波属于机械波,光波属于物质波,这是二者的差异之处,但两者以不同形式呈现了物质运动变化的样式,具有同构性。其次,物理属性同构。从音乐的角度而言,声音的物理属性有音高、音量、音品等,由振动频率、振动强度以及泛音等决定,从色彩的角度而言,色彩具有色相、色度、明度等物理属性,由波长、可见光波的单纯度等决定。最后,具有结合和重组的结构特点。声音结构对听觉效果有巨大的影响,这是音乐审美的基础,同样,色彩结构对视觉效果也有重要影响,成为绘画审美的基礎。二者在物理层面的多种同构性,为二者在心理层面的转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成为视听联觉形成的条件。

(二)心理同构

音乐与色彩的同构关系既体现在物质层面,也表现于心理层面,而情感则在音乐、色彩的联觉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音乐是基于人耳的艺术,正如马克思所言,“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音乐以律制、旋律、节奏、织体来传递情绪,使人产生共鸣,从而生成情感体验,如肖邦的《c小调夜曲(OP.48 NO.1)》创作于华沙起义失败后,突破了感伤主义的束缚,融入了悲愤反抗的音调,能够让听者产生慷慨激昂的情绪。色彩同样具有很强的情绪表现力,在情绪传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情绪内涵,以中国为例,我国民间历来有“尚红”的传统,尤其是在婚礼中,红色更是主色。根据欧美伶的研究,时至唐代,“红色已经成为婚庆的主色调”。音乐、色彩均能调动人的情感体验,而在联觉机制的作用下,人在音乐欣赏中所生成的情感体验会与色彩的情感心理相对应。同样,色彩也能与音乐对应,如瓦·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所言的“浅蓝色类似笛声,悠扬而明晰”。

二、音乐中色彩概念的主要学说

(一)声光对应说

音乐中的色彩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牛顿。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牛顿在进行三棱镜的光谱实验后,认为光谱的序列和七音有着振动比相应的关系,提出了声光对应说,具体内容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与Do、Re、降Mi、Fa、Sol、La、降Si七音阶对应。牛顿的声光对应说为音乐中的色彩概念提供了一个解释维度,但并不具备物理学的基础,或者说缺乏科学依据的支撑。根据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声波为机械波,经由介质传入人耳,不是物质,而光则是粒子状态的电磁波,是物质。因此,声与光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也没有直接转化的可能。声、光之间不具备统一性和互换性,这从源头上动摇了声光对应说的理论基础,但从观察的角度来看,声音与色彩确实存在一些微妙的对应关系,如音区有低音、中音、高音之分,与色彩中的低明度、中明度、高明度相对应,又如调式音级具有倾向性,与色相的倾向性相对应。声光对应说为音乐中色彩概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也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类比创造了条件。

(二)乐器色彩说

乐器色彩说最早由音乐家波萨科特提出。1876年,波萨科特提出,弦乐器是黑色的,铜管和鼓是红色的,木管是蓝色的,得到了一批音乐家的认同。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如指挥家高得弗莱认为长笛是蓝色的。乐器色彩说在十九世纪中后期有很大的影响力,实际上是用视觉来表现乐器性能的一种尝试。但乐器色彩说同样缺乏物理学的支撑。当代音乐中的乐器色彩多指代音色和织体技术的运用,与视觉层面的色彩没有特定的联系。乐器色彩说的主要依据为心理学,根据心理学家兰菲德尔的色听联觉实验,视觉与听觉具有关联性,不同的音符会引发不同的色觉,并且,色听联觉具有主观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特点。从主观性的角度而言,不同个体因音符所产生的色彩具有个体差异性,并且,一旦音符与色彩之间形成联系,会呈现出相当稳定的特征。从社会性的角度而言,音符与色彩的关联受到色彩表现理论的深刻影响,将激昂、厚重的声音理解成红色,柔和、清澈的声音理解成蓝色。

(三)调性色彩说

调性色彩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末期的沃根里尔,并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发扬光大,成为音乐中色彩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调性色彩说与乐器色彩说相似,均有着很强的主观性,同一种调性在不同的音乐家眼中,往往有着不同的色彩,这使得调性色彩说并没有形成共识,以G大调为例,俄罗斯音乐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认为G大调的色彩为灿烂的金黄色,而同为俄罗斯音乐家的斯克里亚宾则认为G大调为橙色或玫瑰色。对调性色彩的不同认知还体现在A大调、C大调、F大调等调性上。从科萨科夫、斯克里亚宾分别构建的“调性——色彩”体系来看,仅有D大调、E大调以及bA大调三种调性的色彩较为接近。调性色彩说虽然缺乏科学的依据,但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最为重要的便是律制方面的原因。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音乐家开始改进纯律,出现了一些不规则律,甚至有所谓的刺耳“狼音”。不规则律制使得一些调性具有音响特性,而色彩则是区分这些调性的手段。

(四)作品色彩说

作品色彩说以音乐作品为对象,试图用一种或多种色彩来形容作品的审美特点与风格,是音乐中色彩概念的又一表现形式。与之前的音乐色彩理论相比,作品色彩说更具综合性,关注的重点既不在于音乐的演奏乐器,也不在于音乐的构成元素,如曲式结构、调性、织体,而是音乐作品本身。作品色彩说为音乐鉴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阐释维度,成为欣赏者用直观的色彩来表现抽象的审美体验的载体。不仅如此,作品色彩说也成为整体上把握音乐家风格的基础,如“肖邦的音乐是绿色的”“莫扎特的音乐是蓝色的”等。关于作品或者音乐家音乐色彩的分析与界定同样缺乏科学支撑,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仅是欣赏者主观层面的体验。

三、音乐色彩的生理、心理基础

(一)音乐色彩的生理基础

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以感觉器官为基础,如眼睛、耳朵、鼻子等,并形成不同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嗅觉等,各感觉器官如同信息接收器,将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外部世界反馈给人类,让人从色彩、声音、气味等多个维度来把握外部世界。感觉器官并非人类所独有的,动物同样有感觉器官,并且,某些动物在某类感觉器官上具有人类所不具备的优势,如鹰的视觉、狗的嗅觉、蝙蝠的听觉等。但人对外部世界的感受除了依托各种感觉器官外,更依托大脑这一中枢处理器,这是人类所特有的。大脑复杂的机能使得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超越了单纯的信息接收,具有分析、整理、综合等能力,联觉与想象则是人类认识、理解外部世界的重要能力。联觉属于心理现象,指在一种感觉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感觉,联觉是不同感觉相互衔接的基础,音乐色彩正是联觉的产物。音乐基于听觉,色彩基于视觉,音乐色彩是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产生的视觉。

(二)音乐色彩的社会基础

感觉器官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生理基础,不同感觉器官的信息获取能力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眼睛是信息获取中最为主要的感觉器官。科学研究表明,人类从外部世界所获取的全部信息中,基于眼睛获取的信息占比90%以上。眼睛在信息获取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人们对视觉的依赖性远远高于其他感觉,并形成了“眼见为实”的社会心理,更倾向于相信视觉信息的真实性,并以视觉信息来判断其他感官所获得的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用视觉经验来表述其他感官经验,也就是所谓的联觉。尽管联觉的内涵非常丰富,如味觉与听觉的联觉等,但视觉在联觉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音乐色彩就是这种社会心理的产物。音乐作为艺术的重要形式,属于社会文化的范畴,但本质上讲,音乐仍然是声音,与生活中其他声音的差别仅在于音乐是有组织的声音。视听联觉在音乐中同样适用,相比于直观的色彩而言,无论是调性、曲式、织体等,均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使得人们愿意用色彩来表现音乐。

四、结语

音乐与色彩关系密切,具有物质同构、心理同构的特点,这使得音乐中的色彩成为研究的热点。从当前常见的音乐中的色彩概念来看,所谓的音乐色彩并没有物理学层面的支撑,更多的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是基于联觉的感觉转化。但从音乐审美的角度而言,音乐色彩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为音乐审美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可行的审美表述机制。

参考文献:

[1]爱德华.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2]彭子华.“音乐色彩”的分析与阐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1,(01):46-51.

[3]姜力.音乐色彩问题析辨[J].音乐创作,2009,(01):125-127.

[4]付晓东.和声学功能与色彩的概念辨析[C].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2010.

[5]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1995.

[6]瓦·康定斯基.論艺术的精神[M].查立,译.滕守尧,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联觉色彩音乐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联觉的发展与习得
联觉的大脑网络激活*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