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大学制度视角的高校教师社会责任提升探讨

2020-12-28颜玲罗婷

老区建设 2020年22期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社会责任高校教师

颜玲 罗婷

[提 要]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引领社会发展责任的履行是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高校教师在社会责任履行的实践中,存在履责意识不强、评价标准不够完善、激励形式过于单一等问题。高校教师践行社会责任要以健全的现代大学制度为基础,多方共同努力,完善高校综合考核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教师素养,实现家校共育。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职能,培育出适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现代化。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高校教师;社会责任

[作者简介]颜玲(1978—),女,南昌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罗 婷(1971—),女,南昌工程学院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江西南昌 330099)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义学术向度: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教师的评价研究”(14JY004)

教育在国家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教育是基础。教育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华民族创新力的重要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有靠教育。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层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优质教育、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都离不开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是高校教师教育职能履行、教学水平发挥的前提。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灵魂和关键,大学培养一批批优秀人才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专家型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他们不仅是大学发展的关键,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把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始终抓紧抓好。[2]

人才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其培养离不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新时代先进文化知识的引领者,也是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化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2]优质的教育培育出优秀的人才,高校教师应明确自身担负的社会责任,努力培养出民族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校教师社会责任的履行。

一、高校教师社会责任的内涵

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首先是教书育人。这种责任主要是从道德认识和责任觉悟的角度由内部生发的,并非是组织外部环境带来的。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超越了社会义务的层面,更多地作为一种独立的精神与灵魂而存在。它强调的是高校教师内在的自主認识和自觉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轻强制性重自觉性的,统一于教书育人的具体实践中。一方面,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从道德、行政和法制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约束,以期进一步强化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高校教师日益增长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培育、熏陶,由职业要求转化为内在要求与行动。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教授曾指出,“我们要承认卓越是有限的,大学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每件事都做得非常完善,在每个领域都很完善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所以关键要找到重点”。[4]大学建设要找到重点,高校教师责任的承担也需要找到重点,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才能更有力地发挥好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俱来担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他们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其自身具有终身化和专业化的特点。高校教师所承担的主要社会责任应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科学发现和知识创新,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校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影响,在熏陶、感染学生的同时,指引着社会前进的方向,正所谓“德高为师,行为世范”。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延迟开学。高校教师适应特殊时期的需要,尝试利用腾讯课堂、钉钉、雨课堂、学习通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网络授课,给学生以知识的传授和精神的引导。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传播渠道快速兴起,不同文化思潮之间相互交流交融交锋,高校教师需要在文化冲击中迅速做出反应,在复杂的价值取向中坚定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价值观,把学生带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作为引领者,高校教师更多的是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在教学和科研领域不断创新,引导学生和社会走向更高层次的进步和发展,从而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二、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教师社会责任现状分析

高校教师责任的履行最重要的是要克服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不足,解决好高校教师责任践行中的短板,实现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的目标。据调查,高校教师社会责任的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高校教师育人责任意识不足

高校教师职业价值观存在利己性与利他性之间的矛盾。一份职业首先是需要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维系与关系密切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这是利己性的体现。利他性是建立在利己性的基础之上的,它更多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品行及修为,主要是顾及他人的利益时所体现出来的个人品德。高校教师社会责任意识和情感的培育,需要把握好度,坚持利他与利己的平衡统一。

高校教师职业理想的神圣性与世俗性之间存在冲突。高校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他们担负着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的重任。但同时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又需要通过教书这份工作来养家糊口。神圣性意味着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然而,教师同样需要物质生活作支撑,需要基本的生活消费和支出。教师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往往又会受到来自道德的审视和制约,这会带来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高校教师职业角色要求的多重性与胜任能力之间存在差距。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他们具有多重角色和身份定位,职业期待偏高,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精神食粮的补给者,也是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引领者,代表着学术发展前沿和社会发展方向。在不同角色之间转换,受客观条件和自身主观能力的限制,高校教师难免出现不能完全胜任的情况。

2.高校教师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不够完善

评价标准的固化与育人效果的虚化之间存在矛盾。高校教师的职责较多,除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之外,还要服务社会与大众。因此,评价指标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核,会产生不同的标准。要对高校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整体评价,就得对每一位教师进行细化考量,各方面的资料都需要掌握。事实是,对高校教师的任何评价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评价标准和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这就存在评价标准可能对一部分人有利,而对另一部分人不利。符合评价标准各指标的教师,往往被认为是优秀的,而达不到评价标准要求的,往往被标上不合格、不称职的标签。高校教师疲于应付各种评价考核而忽略了教师最基本的职能是教书育人。

评价发起者的主观化与评价内容的客观化之间的矛盾。评价标准发起者通常带有一定的主观目的和愿望,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与此同时,评价标准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各指标体系又被量化了。比如,科研成果的质量、数量和刊发级别等需要被量化的指标。还有,教学考核如何衡量出一个人教学质量的优劣,指标体系该如何确定,也是难以定夺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可以被量化,用来作为考核方式的。

评价指标体系的定性与定量之间存在矛盾。评价指标体系的定性与定量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理,不同级别之间的量化处理,这本身是一个很难做出判断的问题,不像水结冰这么简单的自然现象一样,容易判断。在何种等级的期刊发表多少篇高质量的论文,才算是科研人才;教学效果达到哪些标准才算是优质的教学,等等。

3.高校教师责任考核激励方式过于单一

高校教师责任考核的激励方式主要存在物化激励世俗化和精神激励泛化的问题,有时还存在激励方式错位。一般情况下,高校教师职责履行过程中不是直接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考核不是以学生学业成长为主的量化考核。用来衡量高校教师水平的主要指标是科研指标体系,其次才是教学指标体系。大部分高校教师为了自己考核能拿优秀,偏向于搞科研、拿项目、获奖等方面的努力。有一部分高校教师甚至不愿从事与教学相关的工作,每学年的课时非常少,并没有真正实现与学生的良好交流与沟通,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高校教师的责任考核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在责任考核的实施过程中,有的高校偏向于物质奖励,有的高校偏向于精神鼓励,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难以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高校在进行物质奖励的同时应注重精神鼓励,给教师们以人文关怀,感情留人。客观上来看,学校对教师的激励措施是高校教师发展的风向标,它们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师对于职业的认识和认同又直接影响他们承担、履行社会责任。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与灵魂,直接决定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也决定了国家的发展前景。高校在日常管理中如何有效激发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潜能,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大学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教师们也因此获得成长。

三、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教师社会责任提升的路径选择

高校教师的社会责任既有对基本工作职责的履行,也有其特殊使命。高校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和示范者,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教育教学为基础的教书育人责任、以科学研究为生命的学术责任、为国家智库建言献策的担当以及树立文化传承以及精神典范光辉形象的责任。高校教师社会责任的提升建立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上,这一基础和前提始终不容忽视。除此之外,社会、家庭方面的担当也是必不可少的。整个外部环境好了,高校教师这一内部的决定性因素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基于此,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高校教师的整体社会责任。

1.高校方面:完善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高校教师学术与教学综合考核评价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国高校要勇挑重担,释放高校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潜力,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推进产学研一体化。”[5]高校是学术活动的重要领地,社会要发展,离不开高校科研水平的支撑。学术活动是高校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重要方面,是大学存在的根基,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以高校学术活动为主导形成的科研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代表了特定区域研究的学术前沿,他们承担着为社会发展需要做出学术贡献的责任和使命。引领学术发展,追求、捍卫真理,培养富有人文情怀的创新型人才,代表人类主流价值观,并担负起人类真理、价值守护者的历史使命,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大学在为高校教师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建章立制,完善教师学术与教学综合考核评价机制。这样,高校教师在保持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时,能更多地从公共利益的角度考虑自身职责的履行。

高校需要从科学管理的高度建章立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教师责任考核制度,从思想和行为方面督促教师做好教育与科研工作,履行好他们作为责任主体的职责。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不能一成不变,需要有一定的成长性,否则容易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时代在发展变化,对教师的责任要求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高校教师们也会不断地成长,大学需要为他们提供发展所需要的空间,不断完善考核内容和机制。高校建章立制的首要前提就是保持政治的正确性,在教师价值观的引领方面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与此同时,在考核机制上保证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只有物质和精神激励都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教师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大学的规章制度在管理中切忌过度细化,切忌存在过多的层级规章和专业知识技能的过度量化。当然,教学管理中的行政集权式控制同样会降低教师职业责任的履行效果。如何权衡教师综合评价考核和学校管理规范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对于大学还是教师个人的发展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评价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教师从管理者的角度思考自身的发展是否符合学校发展的需求,并调整发展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品德修养。

2.社会层面:提升社会整体责任意识,营造优良的社会风气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升高校教师社会责任意识需要整个社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弘扬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领规范全民的价值认同和行为导向;宣传先进的思想文化观念,尊师重教,增强全体人民的法治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此外,还应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让先进的文化入脑入心。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引领。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开放程度的提高,各种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文化发展日益繁荣,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引领者,在社会期待中有很高的地位,因此,他们相比于其他社会成员而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多,这些责任主要来自于他们所拥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及精神層面的引领与示范,所有这些对社会发展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基于此,全社会应重视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的个人诉求。“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尊师重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教师和教育的看法及态度,并且还蕴含着人们对社会礼仪传统的尊崇及对知识、智慧乃至真理的敬畏和景仰。大数据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教师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非易事,要发挥各方面的力量,帮助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做一个坚守良心、勇担社会责任的教育工作者。

3.高校教师方面:提升自身教书育人责任,做创新科技发展的领头人

好老师需要具备四条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6]他们实现职业价值和履行社会责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学,一位优秀的高校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履行这些标准。而现实中,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被科研挤压,认真负责教书的职责被淡化,真正能在实际工作中把这四条标准落到实处的人并不多。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与否建立在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交流是否有效的基础上。只有教师教学责任的履行落实到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才能获得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收获更高的学识,在精神上产生共鸣。教学责任作为高校教师首要的社会责任,意义重大。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人会将教学作为首要责任,发自内心关心、爱护受教育者,并从中感受到职业获得感、幸福感,激发教学、科研创新的动力。

高校教师应当自觉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做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高精尖知识的传授、应用及创新是他们履行社会责任使命的基础性条件。他们需要运用自身的研究能力对自然、社会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层次调查研究。他们作为科学研究者担当着特定的、与知识密切关联的权利和责任,依赖其专业知识产生社会效益。他们的研究成果不单代表理论研究的前沿,也代表着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真理观与正义观也随之发展。

教师的个人言语和行为也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在学生心目中,高校教师是具备优良品质、丰富阅历和渊博知识的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他们在品德方面提升自己的修为,投入积极的学习、生活、工作状态,成长为新时代真正意义上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可能多年后会被遗忘或者过时,但教师言传身教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一直都存在,甚至影响一辈子。因此,高校教师的师德对于塑造人才的质量和品格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正处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发展关键时期,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校教师责任的发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座谈时指出:“‘传道是第一位的。高校教师作为身处人才培养一线的知识传授者、信仰引导者和思想解惑者,帮助学生获取真知是立德树人的前提。”[7]学生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也成就其道德品质,这是教育的重要功能。高校教师作为知识文化的载体,承担着向学生传播文化知识的角色。因此,他们需要具备文化自觉、自信、自为的能力,在思想上有一定的高度和远见,能够引领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让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以启迪。高校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政治态度是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其能否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也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学生将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大学生涯中形成的理论、文化视野将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高度。他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否扎实,是否能与日后从事的实际工作相衔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

4.家庭方面:实现家校之间的良好沟通

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引领作用,他们对学生施加的教育影响只是学生成长的外部因素之一,它并不是学生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在大学教育的生态圈中,教师、家长、社会是相辅相成的三个生态因子,共同承担着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与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大学教育同样离不开父母的参与。对父母来说,家长不仅有把孩子养大的责任,更有义务将孩子教育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良好道德的人。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圈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共同合作,共同承担培养责任,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同向同行、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只有多方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带动全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共育格局,实现学校科学育人与社会全员育人相结合。

总而言之,高校教师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教师教学和科研综合评价体系,在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下功夫,还需要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运用社会多方面的监督手段和方法,帮助高校教师提升社会责任的履行效能。当然,最具有决定性的还是高校教师自身的努力。只有他们正确认识自身责任,担负起角色使命,明确角色定位,加强自律,自觉树立榜样,在终身学习中提高能力和水平,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土壤中,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养,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大学生。教书育人、潜心科研、成长为社会榜样,是对高校教师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约翰·汉尼斯.如何衡量和培育大学的卓越[N].光明日报,2010-5-5(07).

[5]习近平.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9/22/c_1126527570.htm,202 0-09-22.

[6]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7]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9-10(02).

[责任编辑:黄贝如]

猜你喜欢

现代大学制度社会责任高校教师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关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探析
现代大学制度视角下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研究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