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2020-12-28蒋赟王秀东

南方农业·上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国现状问题

蒋赟 王秀东

摘   要   我国的小麦种植面积虽然较大,2018年达到2 426.62万公顷,但是种植规模小而散;小麦生产虽然实现了高产,2018年总产量达到13 144. 05万吨,但并没有实现优质,尤其是农民的混种、混收、混贮使得收购商和加工企业无从挑选,不仅严重影响了小麦原料的品质,也使得农民的议价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为推动我国小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加强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和栽培技术研究;落实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专种专收专贮专用;不能忽视中筋小麦的生产;以需求为导向实行订单化购销;完善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提供政策保障。

关键词   小麦产业;现状;问题;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S512.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1.009

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据统计,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和小麦总产量均占到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五成以上,小麦生产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屡创新高,小麦供给总量已经基本充足,供给不足的矛盾已基本得到解决,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对优质专用小麦尤其是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的需求不断增加,小麦的供需需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1]。

1 我国小麦生产现状

1.1 种植面积及产量稳步提升

近十年来我国小麦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变化情况见图1、图2。2009—2018年,我国小麦总产量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从11 583.39万吨增加到

13 144. 05万吨,增长率达到13.47%,2017年小麦产量达到历史新高的13 433.39万吨,总体而言,小麦的总量是比较充足的。

2015年以来出现了新世纪最强厄尔尼诺现象,造成暖冬發生,加重了冬旱问题。同时,由于小麦最低收购价下调,去库存进度加快,从2016年开始我国的小麦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2016年的

2 469.40万公顷下降至2018年的2 426.62万公顷,下降幅度达到1.73%。尽管如此,我国的小麦总产量仍较稳定,没有随着种植面积的减少而大幅减少[2],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我国在农业基础设施上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小麦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使得小麦产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另外,由于各项良种政策的实施,小麦的单产因此得以较快提高,从而使小麦的综合生产能力得以稳步提升。

1.2 生产区域优势基本形成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的快速发展,小麦生产的优势区域已基本形成。依据气候类型、生态条件和生产现状等因素,结合生产实际和小麦的品种特性,可将我国小麦分为5个优势产区,即黄淮海小麦优势区、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区、西南小麦优势区、西北小麦优势区和东北小麦优势区。其中,黄淮海小麦优势区包括河北、山东、北京、天津全部,河南中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冬小麦生产区,着力发展优质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小麦[3];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等地区,着力发展优质弱筋和中筋小麦;西南小麦优势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区,着力发展优质中筋小麦;西北小麦优势区主要包括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北部及内蒙古河套土默川地区,着力发展优质强筋、中筋小麦;东北小麦优势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全部及内蒙古东部,着力发展优质强筋、中筋小麦。我国小麦生产逐渐向优势区域集中,集中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到2017年,优势区种植面积达到2 140万公顷,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94.2%;产量达到10 563万吨,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95.4%;优质率达到85%以上。

1.3 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

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2019年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报告,截至2018年,我国小麦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了99.67%、90.88%、95.87%,是我国三大主粮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小麦生产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我国小麦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提升,在播前耕整方面,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旋耕整地形式,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一系列土壤整备技术,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耕层地力;在耕播方面,以机械化条播为主,同时,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精量播种和化肥深减实现了一系列突破,如长江流域稻麦轮作区高湿条件下的小麦少免耕高效播种技术,黄淮海麦玉两熟区大量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少免耕播种技术。在机收方面,由以往的高速增长向高效低杂低破碎率的高质量增长转变[4]。

2 小麦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供给与生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甚至出现了“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我国小麦产量连年创新高,小麦库存不断增加,小麦收购价被不断压低,麦农利润被不断挤压,严重影响了麦农的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严重不足,甚至需要从国外进口[5],据统计,在目前我国供给总量充足的情况下,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400万吨左右的优质专用小麦,其中大部分是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现有的库存小麦尽管总量比较充足,很大一部分却无法满足目前的加工需求。由于麦农以产量最大化为目标生产小麦,使得优质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产量较低,而优质小麦和普通小麦之间的过低差价,无法形成激励农民生产优质麦的积极性,“优质不优价”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民不愿意种植产量低的优质小麦,而更愿意选择产量高的普通小麦。由此导致普通小麦供过于求,优质小麦供需不足的两难局面。

2.2 插花种植现象普遍

我国的小麦种植优势区域已基本形成,小麦的专业化和区域化生产已初具雏形。大量研究和试验表明,自然环境因素对小麦的品质有很大影响,如降水量、日照、温度、湿度、土壤等因素都会影响小麦的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进而影响小麦的品质。

为了科学地指导各地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充分发挥各区域的资源优势,优化小麦的品种品质布局,国家农业农村部制定了《中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对我国各地区适宜发展的小麦种类作了详细说明。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农户缺乏专业化的指导,组织化程度较低,个体差异较大,种植规模较小,规模优势不明显,导致同一小麦生产区内不同品种“插花”种植的现象非常普遍。根据课题组2017年3—10月对河南、河北、山东3个省17个村341个农户的小麦种植品种情况调研发现,山东省41.18%的农户会同时种植多个小麦品种,河北省47.62%的农户会同时种植多个小麦品种,而河南省同时种植多个小麦品种的农户更是达到了78.33%,山东省和河北省大部分村种植的小麦品种在3~5个,而河南省大部分村种植的小麦品种都在10个以上,有些村甚至同时种植了将近20个不同的小麦品种,河南、河北、山东都存在同时种植强筋中筋弱筋小麦的现象,有些农户更是在同一地块上同时种植多个品种。

虽然分散种植品种有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小麦的混种、混收、混贮也会严重影响小麦原料的质量,使得加工企业无法挑选合适的品种。由于目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很少购买原料之后自己制作食品,而是直接购买成品,对小麦粉的需求开始下降,而对加工成品如馒头面包等的需求开始上升,小麦加工成品要求标准化,标准化产品的基础就是原料的标准化,加工企业无法利用品质和加工特性都不一致的混麦生产出质量一致的标准化产品,小麦的混种、混收、混贮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同时各地区也由于缺乏完善的产业化体系,产加销脱节,农工贸分离,盲目追求面积和产量的扩大,导致品质不稳定。即使是同一个地区生产的小麦,也品种混杂,强筋不强、弱筋不弱,达不到专业化的要求,国产小麦的品质稳定性与进口优质小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3 小麦品质偏低

目前我国优质小麦的种植与加工不相适应,优质小麦尽管从种子品质上来看属于优质,但由于优质小麦的生产对加工需求的考虑不足,种植较盲目,品种比较杂乱,麦农的种植技术不统一,缺乏标准化种植手段,使得收获的小麦品质相差较大,所以尽管统计的优质麦种植面积不小,但是真正能得到加工企业认可,满足加工需求的小麦仍很缺乏[6]。

国家农业农村部在2018年对全国12个小麦主产省的506份样品进行抽检,其中强筋小麦样品有161份,未达标77份,未达标率达到47.83%;中强筋小麦样品79份,未达标29份,未达标率达到36.71%;中筋小麦样品238份,未达标133份,未达标率达到55.88%;弱筋小麦样品28份,未达标9份,未达标率达到32.1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小麦的总体品质较差,品种不达标率较高。而根据小麦质量报告的检测结果,就籽粒粗蛋白含量来看,近几年我国强筋麦优势产区的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不到15%,弱筋麦优势产区的小麦籽粒粗蛋白含量几乎都在12%以上,强筋麦和弱筋麦产区的优势并不明显。就湿面筋含量来看,近几年我国小麦的湿面筋含量基本集中在24%~33%,但强筋麦优势产区华北北部强筋麦产区和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产区的小麦湿面筋含量却都在30%左右,对于强筋小麦来说,这样的湿面筋含量偏低,而弱筋麦优势产区四川盆地中筋弱筋麦区和云贵高原麦区的小麦湿面筋则都在24%以上,甚至达不到我国对于弱筋麦的标准,因此也无法达到加工的要求。

2.4 企业对优质小麦需求的拉动不强

目前的小麦加工企业生产得更多的还是满足大众需求的中低端产品,优质小麦的增值能力较弱,小麦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大部分小麦加工企业的规模较小,牵引力不强,企业对优质小麦的需求拉动不强。

另外,由于我国小麦种植、小麦收购、面粉加工和食品加工分属不同的系统和部门,各个系统之间缺乏沟通和信息反馈的渠道,育种部门和麦农难以获知加工企业对小麦品质的需求,由此导致小麦的种植比较盲目,盲目种植的小麦常无法满足加工企业的需求,長此以往,企业买不到需要的优质麦,粮食生产者也不知道要生产什么样的优质麦,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联系衔接不紧密,出现脱节,整个产业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我国小麦、小麦制品的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

2.5 产地灾害频发,抗灾能力弱

粮食生产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条件和气候所决定,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生产。我国不仅自然灾害较多,抗灾能力和发达国家相比也较弱,我国很大一部分耕地没有配备完善的水利设施,大部分水利设施都是20世界70年代以前修建的,年久失修,导致灌溉没有保障,而小麦生产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水量的多少也会直接影响小麦的品质,没有合适的灌溉水甚至会直接导致小麦减产。

同时,病虫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也较大,由于专业化植保要求同一地区尽量种植同类品种,这对品种的抗病性和抗虫性提出了更高的指标,若是暴发专门针对该品种小麦的病虫害,对于专业化种植的农户来说损失就将是毁灭性的,麦农也大多基于这个原因,出于规避风险的考量,选择多品种种植。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和栽培技术研究

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优质小麦种质资源,针对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利用生物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方式加快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生产、教学和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和开发小麦良种;同时加强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以充分发挥品种的生产潜力,为小麦的优质高产打好基础。

3.2 落实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专种专收专贮专用

推行优质小麦的单品种规模化专业化连片种植,以保证小麦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并在专种的基础上切实抓好小麦的单品种收获和贮藏工作,对小麦实行单品种收贮,以解决小麦品种的混种混收的不良局面,避免品种混杂给小麦品质造成不良影响。实行规模化种植和单品种收貯也有利于形成品牌,更有利于实现小麦的优质优价。

3.3 不能忽视中筋小麦的生产

据统计,我国每年小麦消费总量约为12 000万吨,其中强筋麦约为1 500万吨、弱筋麦约为600万吨,其余大部分均为中筋小麦,尽管目前我国的优质小麦发展政策一直聚焦在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上,但不能否认中筋小麦仍占了我国小麦消费的大部分,针对我国的消费结构和人们的消费习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小麦需求仍以中筋小麦为主,辅之以一定量的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因此,在当前的消费背景下,我国应当在不放弃中筋小麦的基础上,加强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的发展,寻求多元化的小麦结构。

3.4 以需求为导向实行订单化购销

根据市场需求,以需求为导向确定不同品种小麦的生产规模,同时鼓励麦农与粮食部门或加工企业签订合同,实行订单化购销,根据订单有计划地进行小麦的生产种植,降低农民的顾虑,让农民有保障,以充分调动麦农种植优质麦的积极性,根据订单种植也有利于实施种植品种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3.5 完善产业体系

建立小麦中介组织,形成中介服务体系,以解决麦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加快信息体系的建设,以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载体,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并配备相关的设备和专业人员,收集整理发布小麦的生产收购和加工销售信息,提升中介组织的市场运营能力,在小麦种植、小麦收购、面粉加工和食品加工之间形成沟通的渠道。

3.6 完善基础设施

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确保小麦旱涝保收,改变小麦靠天收获的现状;建立病虫鼠害监测系统,加强对病虫鼠害的防治;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原料基地;调动各方投资的积极性,保证财政的配套投入,从而达到小麦高产稳产的目标要求。

3.7 提供政策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小麦产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提供政策保障,控制小麦生产资料的上涨,对优质麦的种植实行良种补贴政策,对优质麦的收购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以确保小麦的优质优价;同时,推行相应的农业保险制度,提高麦农的抗风险能力,以此提高麦农种植优质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韩一军.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J].农业展望,2010(11):27-30.

[2] 王利民,刘佳,季富华,等.中国小麦面积种植结构时空动态变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35(18):12-23.

[3] 张静.河北省优质小麦区域化布局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4] 张传军.浅谈小麦种植机械化现状与新技术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7):168,171.

[5] 路燕,周正富,王强,等.推进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以河南优质专用型小麦产业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1):71-74.

[6] 张伟,景丽,上官彩霞,等.河南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7(12):3-5.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中国现状问题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