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学制学校小升初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变化研究

2020-12-28陈钺王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35期
关键词:学制小升初

陈钺 王凯

〔摘要〕为探索学生在小升初过程中心理适应性的变化情况,选取五四制、六三制、九年一贯制各一所学校的小学毕业年级全体共636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年半的追踪研究。结果显示:三种学制学校学生考试焦虑情境适应性无显著变化;五四制学校学生初一下学期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显著低于初一上学期及五年级下学期;六三制学校学生初一下学期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显著高于六年级下学期,初一下学期的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显著低于初一上学期及六年级下学期;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初一下学期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显著高于初一上学期及六年级下学期,初一下学期的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显著低于初一上学期及六年级下学期。可见小升初学段过渡中,不同学制学校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变化均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出现,而学段过渡发生的时间影响了其心理适应性变化趋势。

〔关键词〕小升初;心理适应性;学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5-0007-04

一、问题提出

小学升初中是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转折期,生理和心理都进入快速发育时期,加上学校学习节奏的变化,会给学生带来多方面的压力,使他们面临很大的适应困难。心理适应性指个体在使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适应环境要求时表现出来的特征。本研究中,心理适应性指学生在小学升初中学段过渡阶段表现出来的机体和心理特征。

国内有学者对初中生的学校适应做了调查,发现约有30%的学生对初中生活不适应[1]。另有研究发现,学生进入初中后,在学习适应、自我适应、情感适应、人际适应、生活适应上呈现适应—不适应—适应的特点,并且亲密型师生关系能预测良好的学校适应[2-3]。

国外有学者在1983年对两种学制的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一所学校为八四学制,一所为六三三学制,前者学生只需要面临一次过渡,而后者则要面临两次过渡,研究发现,无论过渡发生在什么时间,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4]。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更多地关注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学生在学段过渡中的心理适应,包括人格特质、行为问题、学校喜爱、抑郁特质以及压力应对[5-7]。

国内研究仅考察了初中阶段学生的适应性,并没有对比学生小学时期的情况,难以说明这些结果是学生自身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引起的,还是小升初变化引起的。国外相关研究虽然相对比较成熟,但可能存在文化差异。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如下问题:1.小升初学段过渡中学生的心理适应性将如何变化?2.不同学制是否会对小升初学段过渡中学生的心理适应性产生影响?对以上问题的探讨既能填补我国相关研究的空白,又能對学校教育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区三种学制学校——五四制(S1)、六三制(S2)、九年一贯制(S3)小学毕业年级全体63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该区共四所小学,其中一所为新建校,没有毕业年级,因此未参与),在小学毕业年级下学期(T1)、初一上学期(T2)及初一下学期(T3)进行三次测试。以上学校小学升初中均无选拔性考试,直接升入对应初中。

最后共回收有效问卷596份,有效率93.7%。其中男生占51.5%,五四制学校学生平均年龄10岁,其他两所学校平均年龄11岁,各学校男女生人数及平均年龄见表1。

(二)研究工具

使用陈会昌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问卷(APAS)”,采用五点计分法,Cronbachs α为0.77,包括考试焦虑情境适应、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三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适应性越好。

(三)数据处理

使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

三、结果

(一)学生心理适应性的三次测量结果

三种学制学校学生心理适应性三次测量结果平均数及标准差如表2所示,根据陈会昌编制问卷常模的量表均分,即考试焦虑情境适应2.66、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3.04、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3.65,可以看出,考试焦虑情境适应和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三次测量均分均高于常模均分,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上五四制学校三次测量均高于常模均分,六三制及九年一贯制第三次测量低于常模均分,因此总体适应情况良好[8]。

(二)心理适应性在小升初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为考查学生在小升初过程中心理适应性的变化情况,对三种学制学校三次心理适应性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三种学制学校学生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性三次测验差异显著(S1:F=20.122,p<0.001;S2:F=94.556,p<0.001;S3:F=80.601,p<0.001);S2及S3学校学生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三次测验差异显著(S2:F=3.679,p<0.05;S3:F=6.31,p<0.01)。其他方面无显著差异。

为进一步考查学生在小升初过程中心理适应性的变化情况,对以上多因素方差分析中差异显著的项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1)随时间发展,三种学制学校学生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性显著降低,T3显著低于T1、T2,(S1:T1-T3=0.3987,p <0.001,T2-T3=0.2956,p<0.001;S2:T1-T3=0.8666,p<0.001,T2-T3=0.7806,p<0.001; S3:T1-T3=0.7450,p<0.001,T2-T3=0.7777,p<0.001);(2)随时间发展,S2、S3两所学校学生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性显著提高,S2学校T3显著高于T1(T1-T3=-0.1840,p<0.01),S3学校T3显著高于T2、T1(T1-T3=-0.1634,p<0.05,T2-T3=-0.2509,p<0.01)。

四、讨论

(一)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变化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出现

心理适应性变化在初中入学第一学期未表现出来,第二学期开始出现:三种学制学校的学生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均在初一下学期出现显著变化,所有学校学生的考试焦虑情境适应性无显著变化。有研究者也发现,学生并不会在进入初中初期就表现出不适应,而是会经历一个适应—不适应—适应的过程[2]。本研究认为,由于第二次测试是初中入学第二个月进行,学生在刚升入初中的第一学期,自身仍会延续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习惯模式,学生对各方面的变化体会并不明显,因此此时并未出现心理适应性的变化。而第二次测试是在初一第二学期的五月份进行,已有足够的时间表现出适应性的变化。在本研究中,考试焦虑情境适应均未出现变化,本研究认为,可能是因为该区无小升初考试,都是小学毕业后直升对应的初中,因此学生无升学压力,对于考试的压力较小。

(二)学生身体适应性降低,而对陌生情境的适应性增强

三种学制学校学生在小升初学段过渡中均表现出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性降低,同时六三制、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在小升初学段过渡中陌生情境与学习情境适应增强,五四制学校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中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所考察的是生理方面的反应,如“体检时,我的脉搏、血压等指标因为紧张而比平时高”,身体不适应现象的出现,与学生进入青春期,生理开始急剧发育变化的趋势一致。而在心理上,随着进入初中时间的增长,学生对学习环境逐渐熟悉,同时有研究结果发现,从六年级到初一,女生明显成熟,活动能力增强,而男生多动、交往不良等行为明显减少,说明学生自身心理逐渐成熟,适应能力随之提升[9-10]。

(三)学段过渡发生时间影响心理适应性变化

Blyth、Simmons和Carlton-Ford[4]认为,无论过渡发生在什么时间,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这点与本研究关于身体与体育竞赛适应变化结果一致,本研究选取的三种学制学校,六四制及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学段过渡时间比五四制学校学生晚一年,所有学生的身体适应性都降低了,但在陌生情境的适应性上结果不一致。六三制学校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陌生情境的适应性增强,五四制虽无显著性差异,但三次均分逐次降低,变化趋势与其他两所学校不同,且过渡发生时间亦早于Blyth等研究中的时间。可见学段过渡发生时间越早,对心理健康越可能产生消极影响。如前所述,这可能是因为学生个体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所致。

五、建议与不足

根据本研究结果,建议初中新生适应性教育应有一定的持续性,不应仅在入学初期进行,而应随时关注学生发展情况,根据学生身心变化及学习要求变化进行持续性的适应性教育。比如入学初期应适应学习要求的变化,而考试焦虑情境适应性虽无变化,但学生在初三将面临中考,也应提前进行适应性教育。另一方面,对学段过渡发生较早的学生,更要关注其心理适应性发展情况,相关学校可以提前开展有关教育工作。

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对于五四制学校学生陌生情境的适应的发展还不能准确下结论,可以增加测量次数,进一步确定其变化趋势;其次,本研究对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不足,后续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考察班级环境、家庭环境等对学生心理适应性的影响情况。

注:本研究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小学升初中学段过渡中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特点研究”(EB108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乔小平. 浅谈初中新生入学心理适应能力状况的成因及对策[J]. 中国电力教育,2010 (36):170-171.

[2]李慧莉,顾永清. 初中新生入学适应的发展研究[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3,22(3):102-105.

[3]杨阿丽,方晓义,李辉,等. 云南省中小学生師生关系发展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预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3(2):49-56.

[4]Blyth D A, Simmons R G,Carlton-Ford S. The adjustment of early adolescents to school transition[J].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1983,3(1):105-120.

[5]Poorthuis A,Thomaes S. Personality in action :can brief behavioral personality tests predict children's academic and social adjustment across the transition to secundary school? [J]. 2014,30(3):169-177.

[6]Lucy R,Norah F,Shelton K H,Frances R.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nd academic attainment at the transition to secondary school [J]. Journal of Adolescence,2013,36(3):507-17.

[7]Erath S A,Bub K L,Tu K M. Responses to peer stress predict academic outcomes across the transition to middle school[J].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2014,36(1):5-28.

[8]陈会昌,胆增寿,陈建绩.青少年心理适应性量表(APAS)的编制及其初步常模[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3):28-32.

[9]刘振静,高安民.青岛市中小学衔接过程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调查[J].青岛医药卫生,2011,43(4):290-292.

[10]刘振静,高安民,李玉焕. 中小学衔接期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 精神医学杂志,2011,24(4):257-259.

(作者单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天津,300457)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学制小升初
上海小升初教育市场的分割及治理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学制改革试验
五行真经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特征及启示
基于访谈探讨天津取消小升初择校考试制度的合理性与否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
“小升初”,不头疼
西安小升初考試場面壯觀 場內場外都是“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