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三调”的经济意义

2020-12-28安霞

时代经贸 2020年25期
关键词:土地资源

【摘 要】土地调查是土地资源清查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间接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当前国情和国力。自2017年起,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国土三调”。“国土三调”能够为我国土地调度管理、监控统计提供有效基础信息数据,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本文就“国土三调”的经济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首先阐述了“国土三调”的经济意义,然后讨论了“国土三调”的制约因素,最后就“国土三调”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为日后国土资源调查工作提供一定经验借鉴。

【关键词】“国土三调”;经济意义;土地资源

“国土三调”是我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简称,此项工作于2017年10月16日开始,预期于2020年12月31日结束。2018年11月国务院批准并正式对外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国土三调”是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开展的,工作的侧重点在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当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调查成果,形成准确、全面、系统地数据,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及宏观调控等提供切实有力的信息依据。

一、“国土三调”的经济意义

(一)宏观层面

“国土三调”为我国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提供了一定有效信息数据,通过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国家可以对我国各地区各类地形的用地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而现阶段,我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需要土地资源信息来为我国整体发展战略做出支撑和引导,进而制定有利于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促进我国各行业产业持续发展。同时,“国土三调”还可以为政府对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进行确定,为加快“三去一降一补”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要给予一定支持政策,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由低端向着中高端转变,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宏观政策的精准发力。

(二)微观层面

第一,农业发展资源的保护。“国土三调”可以使国家对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农业发展管理部门制定和优化有关耕地使用政策提供有效信息,这样一来对于可开发的土地可以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并对耕地进行合理规划,对于已经过度利用的耕地可以出台政策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同时,“国土三调”还有助于土地权属的明确,对现有各类不动产确权登记成果进行巩固并完善,有利于及时对各类土地权属争议进行协调和解决,对农村集体和农民土地资产进行显化,促进企业和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对经济发展间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各类土地优化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不仅可以查清耕地情况,而且还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城镇、工矿、农村及开发区等内部各类建设用地状况,这对于土地利用潜力的全面评价以及差别化用地政策的精准实施有着巨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实施综合整治和挖潜土地存量,是贯彻“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放活流量”建设用地管控方针的基本前提。

第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兼顾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对各类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进行统计。对于每一类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有利于发现土地资源的用途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信息汇总为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战略提供信息数据,在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也能够起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有利于经济的稳健发展。

二、“国土三调”的制约因素

(一)自然因素

在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因素,其中自然因素的影响最大。我国的国土状况,地形和地貌呈现出复杂化趋势,我国现阶段山地占到了全部土地资源的31%,丘陵占比为26%,盆地占比19%,平原占比12%,其他为12%的复杂情况。这些地形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存在着纵横交错的情况。这样一来,对于国土调查工作不仅存在着工作量过大的情况,而且工作难度可见一斑。虽然各地区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已经应用了现代化科学技术,但是由于国土范围地理跨越度大,昼夜温差也非常大,很多基础工作也需要人工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此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二)技术因素

即使各地区在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过程中应用了现代化科学技术,但是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各地区应用技术程度也存在着差异性。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在国土调查过程所应用到的技术也较多。虽然“国土三调”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技术规程及标准,但是东部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规程中部分技术要领较为前沿,调查得出成果准确性也相对较高,这对于一些技术落后的区域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制约着这些地区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人力因素

虽然我国人口基数大,人才众多,但是我国很多人才都在往东南部地区流动,西北部仍然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则是全国范围之内,一些地方国土调查人员非常有限,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这也不利于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对接因素

我国乡镇地区分布存在着稀疏状态,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并不是对国土资源进行粗略调查,而是需要精细化调查,而对于乡镇地区这些分布稀疏的状态,信息传递和质量检查的难度较大,需要各个部门作细这些基础工作。而实际开展过程中对于一些地广人稀的地方,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性,容易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失真情况,制约着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对于“国土三调”的几点优化建议

(一)重视调查基础工作的开展

虽然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国土三调”工作开展起来难度大,但是各地区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以后的国土工作提供準确的信息,重视调查基础工作的开展。首先,各个地区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国土调查对象——土地的实际利用状况,要明确整个国土调查结果具有非常强的客观性,在此基础之上要基于国家制定的调查标准和要求,对具体实务操作细则进行明确,制定各类量化的指标,来反馈工作完成进度和实际情况。同时,各地方政府还应当出台一系列法规来控制和防范蓄意篡改数据以及徇私舞弊的行为,一旦发现问题要能够有相应的处理制度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从客观层面上促进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顺利开展,为国土调查成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提供一定保障。

(二)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

上文中提出各地区在开展国土调查工作过程中对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程度存在着差异性,尤其是一些西部地区由于经费有限,技术上难免存在着滞后性。鉴于此,国家相关部门可以适当考虑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对西部一些发展落后地区给予一定的专项财政资金的支持,提供部分调查资金,用于为其引进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帮助地方政府开展国土调查工作。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为发展落后地区直接提供一定的现代化技术支持,主要包括 3S 技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无人机举证技术等,缩小各个地区由于技术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国土调查成果质量差异性,切实提升调查成效,为经济发展决策的制定间接献出一份力。

(三)加大对人才的技术引进和培养力度

上文中提到了西部地区人才紧缺制约着国土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的情况。鉴于此,国家应当出台一系列西部地区人才支援政策,促进西部地区对于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使人才流向趋于平衡。同时,西部地区还应当加大对现有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要为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培训和深造平台,使其有机会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知识,以便于应用到实际调查工作中去,为调查成效的提升夯实基础。

(四)切实抓好对接工作

“国土三调”是一项国家级政府性的工作,需要各个地区的相互配合,做好对接工作。鉴于此,国家应当构建统一的现代化调查信息传递平台,使各个地区能够有一个妥善的信息上报、传递、对接途径,避免信息传递失真情况的发生。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还应当重视宣传工作,规划好调查信息,并及时通过统一的途径进行宣传,使宣传内容落实具备同步性,间接起到促进调查成效提升的作用。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梁山 272600)

参考文献:

[1]方艳丽,张长军,赵建华.基于温县试点区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模式探讨[J].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版,2019(1).

[2]陈文强,陈宇.加强和完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建议——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土地,2018(05).

[3]国务院第三次全國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方案[Z].北京:2019.

作者简介:安霞,(1977—),女,汉族,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本科,中级职称。

猜你喜欢

土地资源
中国土地资源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土地资源账户核算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探索山东省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试述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内核
浅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浅谈村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改革思考
土地资源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