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海外人才回流与社会适应研究

2020-12-28周宇

时代经贸 2020年27期
关键词:新时代

【摘 要】新时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最大限度地将广大留学人员凝聚起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积极投身于地区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地方性的实证调查,着重探讨新时代江津海外人才(主要是留学人员)回流的基本现状,分析了当前江津留学人员社会适应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政策和环境层面提出新时代江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新时代;海外人才;统战

一、新时代江津海外人才回流的基本状况

为真实反映江津区海外人才回流情况,本文对基本侨情进行了调研。研究对象为在江津工作半年及以上(包括江津户籍和非江津户籍)的引进人才和归国留学人员。

(一)归国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学历层次较高

截止2019年9月,在津工作的归国留学人员共41人。从平均年龄看,在津工作的归国人员具有年轻化趋势,留学生大多在学成后直接回国就业或创业。此外,海外归国人员学历层次较高,全部受过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见图1)。

(二)归国人员总体就业率较高,分布相对集中

对在津工作的归国人员进行就业行业调查(如表1),调查结果显示,最受欢迎的行业为党政机关,占调查人数的36.59%,且归国人员就业多与政策相关。近几年,江津区政府对人才认定与人才引进工作高度重视,实施了《江津区高层次人才认定评价和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试行)》《江津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津鹰计划”等引才措施,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新时代江津海外人才社会适应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层面

1、统战工作的理论认识不到位。一是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是否过时。一方面,有人认为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自身已经具备吸引留学人员主动回国发展的强大拉力,留学人员回国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继续开展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的意义不大。另一方面,部分人员对留学人员学历存在认识误区。相对于海外学历,更认可持有国内“211”、“985”高校学历的人才,对海外学历存在误解。二是留学人员统战工作过于形式。调研发现,江津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多是开开会、拉拉家常、参与调研、传达中央政策方针,后续工作乏力,很难从实质上解决留学人员的问题。甚至,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多集中在留学人员刚回国时期。三是留学人员统战对象过于片面。一是忽视对出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出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做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海外人才的回流。二是忽视对普通留学人才的统战。目前看来,统战工作的开展大多是针对留学人员中的代表人物,而不具有普遍性。

2、统战工作的政策保障缺位。一是政策的执行主体有缺失。目前,虽有专门服务于留學人员的部门(分属于统战部门),但是尚未形成独立的、专门的机构负责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统战工作的人员数量较少、任务繁重,这就难免会影响到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二是政策的可操作性问题。当前,在津工作的留学人员呈现出逐年递增,涉及领域广、部门多的特点,需要多方力量的配合以及协调。但是多年来,各部门之间条块分割,过于分散,缺乏完善的机制进行协调。

(二)环境层面

1、政策服务环境。一是创业支持体系尚不成熟。回国人员在津创业过程中大多会遇到融资困难、政策引导的缺失、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他们的创新创业。二是统战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目前江津尚未建立专门的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网站,无法及时更新信息,导致留学人员对江津政策的具体条款知晓度不足,对于政策内容和价值功能了解不够深入,不能为留学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2、人文环境。一是人文关怀较为薄弱。留学人员回国初期对区内各方面情况都不了解,需要经过“蜜月-迷茫-低谷-恢复-适应”的再适应过程。在归国适应期,归国人员同时拥有母文化和旅居国文化两种文化身份。他们既无法褪去在外形成的价值观念完全融入到国内环境,又无法摆脱母文化的影响而彻底回到旅居国的生活模式中,从而成为典型的“边缘人”。二是缺少归国人员常态化的交流互动平台。由于留学人员在津工作的行业不同,交叉不多,他们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

(三)个人层面

国情了解不足。海外归国人员大多是毕业后直接就业,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海外生活经历,但国内的工作经历相对空白,这会直接影响其回国后社会适应的状况。国内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使得他们在就业和创业时容易出现“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陷入与国情相悖的尴尬境地。

三、新时代江津海外人才统战工作的路径思考

(一)准确把握海外人才统战工作定位

进入新时代,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必须抓紧、绝不放松。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留学人员肩负着科技创新的重大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主力军。统战思想工作做的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海外人才能否留得住、用的好。因此,在海外人才统战工作中,统战部门及统战工作者必须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要坚定政治立场、坚守政治底线,要勇于发声、敢于发声,绝不妥协退让,拒绝“消极”统战。

(二)建立健全留学人员统战工作机制

第一,健全组织沟通及协调机制。一方面,建议科学系统地组建和整合专门负责留学人员统战工作事宜的管理机构,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整合力量,为留学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人员与团体之间的联系,加快推进我区欧美同学会的成立。通过主动出击,组织开展各项联谊活动,建立与归国留学人员之间常态化的情感联系。

第二,健全服务与决策咨询机制。一是构建权威海外人才信息交流平台。调研发现,多数用人单位和归国留学人员都遭遇过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搭建用人单位与海外人才的沟通交流平台。二是加强归国留学人员的统计监测。留学生出国和回国一般会在出入境、派出所、街道办事处、人才交流市场等机构进行登记,可以通过对这些环节的统计,建立“海外人才智力库”,为区政府对人才流动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统计数据支撑。三是建设区级留学人員创业园。建立由海外博士学历或硕士学历且具有海外工作经验的,有知识、懂经营、善管理的高层次海归人才来管理创业园,同时建议聘请著名学者专家组建咨询委员会,参与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决策和管理。

第三,建立健全留学人员评估及人才选拔机制。一是建立海外人才回流评估体系。近年来,海外留学人才数量日渐庞大,人员质量参差不齐,思想观念多元化,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的海外人才回流评估体系。通过制定多样化的衡量标准,确保海归人员的质量。二是完善归国留学人才评价体系。在选人用人上,注重考察海归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实际贡献,克服“维关系”、“维资历”的用人倾向,形成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为留学人员的发展扫清制度障碍。三是健全回流人才激励评价体系。目前,我区在对归国留学人员的激励方面仍是空白。

(三)全面优化海外人才工作生活“软环境”

首先,在政策制定方面,要注重海外人才的诉求。如何把分布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在津留学人才聚集起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海外人才的需求,要充分听取在津留学人员的意见或建议。其次,在政策的宣传方面,多渠道提升统战政策的影响力。充分发挥留学人员中代表人士的示范作用。将在津工作的高层海外人才作为统战工作的着力点,积极发挥他们的广泛影响力,以点带面,从而加强对其他海归人才的影响。此外,在政策执行方面,要形成高效的统战政策监督及反馈机制。一是建立政策监督机制。政策的执行要有强有力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对负责落实留学统战政策的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以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确其权力和义务,确保留学统战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形成高效的政策反馈机制。通过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不断完善统战政策的内容,提升政策的可行性。三是统战政策要因地制宜。在与中央政策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营造有利于海归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

(1.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党校,重庆江津 402260;2.重庆市江津社会主义学院,重庆 江津 402260;3.重庆市江津广播电视大学,重庆 江津402260)

参考文献:

[1]张俊,莫岳云.新形势下我国海外留学人员统战工作对策研究——基于广州市力学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9(03).

[2]吴瑞君.海外归国人员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1年上海基本侨情调查的分析[J]社会科学,2015年(5).

作者简介:周宇,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党校,重庆市江津社会主义学院,重庆市江津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经济、金融、社会科学。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