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教育基金会的项目管理

2020-12-28刘敏

时代经贸 2020年25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高校

【摘 要】高校教育基金会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应适时进行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如何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项目管理作为基金会的形象窗口,是连接捐赠者和高校的纽带,是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重点阐述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完善项目管理的途径,包含专业化建设、制度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慈善文化的传播等。

【关键词】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

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第十九次年会的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新闻网),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高校基金会净资产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超过全国非公募基金会净资产总量的50%。2016年,全国高校基金会捐赠收入超过70亿元,公益支出超过50亿元。高校教育基金会已经成为支持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虽然相比国外高校基金会我国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从数量的增长、资金的积累,不可说发展不快。笔者认为,经过20多年的发展,高校教育基金会在高校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就基金会自身来说,要想长期稳定地发展,信誉很重要,项目管理是关键。

一、优质的项目管理是对慈善组织的更高要求

从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民政部2004年公布的《基金会名称管理规定》和《基金会年度检查办法》、2005年公布的《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2012年印发的《关于规范基金会行为的若干规定(试行)》,到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推出,慈善事业的脚步从未停歇,相关部门对慈善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从未放松。

就社會组织评估工作的要求来说,根据《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关于开展 2019年度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通知》,在1000分的评估指标中,内部治理和工作绩效占据了820分的比重,可见项目管理的重要所在。通过评估,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给基金会带来诸多管理和理念的改变及升华。而以上这些则是外围环境对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基金会自身不断进步。

二、项目管理对基金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一)项目管理部的成立

高校教育基金会理事会是高校接受社会捐赠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对项目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目前,各高校的项目类型大同小异,主要集中于奖助学金、奖教金、国际交流基金、校园基本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学科发展等。首批成立也是净资产相对较多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均单独成立了项目管理部,将项目管理与前期筹资工作分段实施。因为随着资金量的不断增长、项目数的不断增加,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多的挑战。目前国内其他高校教育基金会也相继设立了项目管理部。

(二)把控风险,提高基金会声誉

高校教育基金会与其他社会慈善组织有所不同,虽然有部分用于贫困人群,但是主要宗旨是用于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包括支持高素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建设、学校整体的发展等,是用于解决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要。社会捐赠资金一方面可以解决教育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融入了社会需求的影响,促使学校办学内容的多样化,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但是项目执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阻滞或停滞,不仅是会导致捐赠者对基金会的评价降低,也会扩散开来,导致基金会的声誉受损,不利于基金会长期的发展,项目管理过程则是对风险的重要把控。

(三)严格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项目执行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资金的使用。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是检验项目执行的一个重要标准。基金会的公众关注程度较高,应当在自律的基础上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提高捐赠情况的透明度,确保捐赠项目运作的公开、公正、透明,以提高社会的公信度。财务支出的最根本的依据是双方签署的协议,严格的财务管理和项目实施的监督,可以确保双方的约定处于既定的轨道,向着预期的终点前进,继而得到捐赠者对基金会执行力的认可,争取更大的支持。

三、完善项目管理的途径

(一)提升专业化水平

目前,从事高校教育基金会事业的人员大部分为高校内部人员,专业性不足。专业化的培训不仅可以使专职的工作人员快速掌握相关政策、筹资和管理技巧,更能够提升基金会的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捐赠者的信任度。除一些技巧性技能之外,对相关政策和高校自身的了解是高校教育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必备信息。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对基金会的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范和监督管理制度已经越来越完善,这都为基金会从业人员提供了依据和准则。高校教育基金会每个项目的具体执行都需要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完成,基金会作为学校和捐赠方之间的桥梁,更多地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二)加强与捐赠者的沟通

基金会工作人员要有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投身公益的无限热忱和诚恳负责的服务态度,在与捐赠者接触的过程中,这些都可以直接传递给对方。对于这样的项目,基金会与捐赠者之间很快可以就相关的细节沟通一致;部分捐赠者没有明确的支持方向,那么基金会就可以将急需资金的项目呈现给捐赠方,包括项目的具体内容、预期实施效果等,可能这会是一个比较长的沟通过程,因为每个人的期望会略有差异。当双方达成一致项目设立之后,项目的执行进度要定期向捐赠者进行汇报。良好的项目执行成效不仅会使受益人受益非浅,对捐赠者来说,也会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所以执行过程中的沟通工作是增强捐赠人信任度的关键。

(三)实现信息化

随着高校教育基金会捐赠项目和资金规模的几何式增长,仍然靠传统的人力手工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基金会项目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因此,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基金会项目管理工作流程,搭建一个面向多户群体的基金会项目管理平台,是提升高校教育基金会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当务之急。传统的人力手工模式,一方面,信息容易随时间和人员的变动有所丢失,另一方面,不利于信息的统计查询。以项目管理平台为基础,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与学校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推进捐赠信息公开制度的建设,可加强学校其他业务部门与基金会的联系,将管理理念前移到相关业务部门。据了解,目前,不少高校教育基金会已开发或正在尝试开发适合自己基金会发展的项目管理系统。

(四)打造品牌项目,树立品牌形象

高校教育基金会为了支持学校的发展,除了拓展新的资源,项目的持续性和可再生性同样重要。那么,靠什么来吸引捐赠者再次捐赠呢?靠的就是品牌效应,即基金会的形象、文化、理念、能力、信誉等等,总的来说,就是基金会的综合体现。要做到品牌基金会,就要有品牌化的管理理念。良好的基金会形象是经过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一种口碑。只有得到捐赠者的信任和认可,高校基金会才能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宣传和支持,而且更容易得到长期的支持。资金是基金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是实现自己的慈善理念、满足需求的根本保障。而公益项目是非公募基金会工作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也是树立品牌效应的重要途徑。项目开展的好与坏,对基金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五)注重慈善文化的传播

《慈善法》中规定“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培养慈善专业人才,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慈善理论研究。”高校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高校的环境与文化,持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社会的精英人才,慈善理念很容易在这些不久就步入社会的年轻群体中得到传播。慈善文化告诉大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成为人们从事慈善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形成互爱互助的价值取向,提升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热情。参与捐赠的个人或企业将多方位的慈善文化带入校园,高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宣传和引导。慈善文化的先进与否取决于公众对慈善事业的认知程度,而提升公众的认知程度,教育责无旁贷。 一旦各高校均形成了良好的慈善文化和氛围,整个社会对慈善的认知将随之改变或改善。

总的来说,社会资金日益成为支持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项目管理则是高校教育基金会的重要窗口。优质的项目管理是基金会自身建设的有力手段,是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重要保障。

(浙江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8)

参考文献:

[1]李门楼,丁苗苗,周迪.高校基金会捐赠项目管理探析[J],管理观察,2016.

[2]梁玉超,刘婧一.高校教育基金会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以北京华北电力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例[J],管理学理论.2015.

[3]池净,贾秀梅,王健.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促进高校教育基金会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

[4]孙茂骥.我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对策研究[D],青岛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0.

[5]冯娅妮,慈善文化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发挥[J],青年与社会,2014.

作者简介:刘敏,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高校
项目式学习从娃娃抓起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指南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