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体.思维.应用.表达

2020-12-28张军年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主体地位表达能力

张军年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虽不是“一言堂”,但是教师的“主体”导向特别明显,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机械、重复地听课、做题、改错……他们不曾想过自己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即使想错了,也可以自由表达;除了数钱和算账,没有想过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体”和“主导”走错了方向,思维的宽度屈指可算,至于学习数学有什么用?更是从没有想过.因此,学生只是会做题的“机器”,会考试的“神童”,一旦撕下那层“神秘”的面纱(实践应用),便真相大白(操作性差),当然,数学核心素养也就无从谈起.

【关键词】主体地位;思维宽度;应用意识;表达能力

传统课堂,突出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得怎么样?给学生教了些什么?会不会教?教师用尽“浑身解数”就为了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让学生听得全神贯注,课堂效果“井然有序”.殊不知,教师的“喧宾夺主”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宽度,让他们不敢想得过多,只能“以师为准”;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唯恐说错了话显得尴尬.当下,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数学课堂这样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知识学习的引导者,不能把学生牵得过紧,抓得过牢;要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善于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人”,就不仅要会思考,还要会表达,让富有逻辑性的数学算理在生动表述中显得“活泼可爱”.数学核心素养注重的除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有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高效,思维方式是否灵敏,是人云亦云,还是有自己的想法.学习数学,“高大上”的理念就是科学研究,普通人的想法就是计算理财,而核心素养的要求是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一、以“生”为本——突出主體地位

有学者云: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别人不能“代活”,每个人的所有经历都必须自己亲自去体验,别人无法替代.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允许他们之间存在差异,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来解答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允许他们“奇思妙想”,允许他们“异想天开”,教师只做欣赏者和点拨者;教师应该自觉“退居二线”,允许学生自主探究,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侧重于教授学习方法.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只要学生会做的,老师绝不“多管闲事”,哪怕是做错了,只要是学生自己思考所得,也绝不一口否定,绝不“一棒子打死”.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才会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才会让思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上的几道题.因此,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意外举动”和非常规想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说出问题的前因后果,而不是盲目地指责和打压.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一节内容时,有一道练习题是制作一个长方体的鱼缸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笔者让学生自己计算并说出理由.有一个学习很吃力的学生是这样计算的:他根据给出的鱼缸的长、宽、高要求,分别算出每个面的面积,然后再把5个面的面积加起来就是需要的玻璃面积数.这种方法看上去有点烦琐,但是却是学生自己独立想出来的,所以,笔者还是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很开心,自信心也增强了不少.

教育,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陶行知老先生就曾说:“老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因此,教育不能操之过急,那样会伤了“花蕊”,亦不能“越俎代庖”,那样培育出来的幼苗经不住风雨的侵袭.只有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思考,去按自己的想法做,倘若错误,则继续琢磨、改正,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大多传统数学课堂中,多了“扶”着走的教师,少了“引”着行的“导师”;多了知识渊博的“教授专家”,少了了解民意的“草根学者”.这样的数学课堂,成了教师“大显身手”的舞台,学生成了最忠实的观众.这样的数学课堂,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座位上“云山雾水”,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理念上的误区,因为大众思想的诱导.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本末倒置的“怪相”,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能把已知的、固定的答案强行“送”给他们,要引导着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做回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以“活”为本——拓展思维宽度

思维是学习的重要载体,学习是思维的重要表现.在思维的“运作”下,知识面广了,视野开阔了,思想厚重了.任何学习都需要思考,需要敏锐的思维,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学科特点导致其对思维的要求更高:需要缜密的思考,又需要条理性的思路;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又需要辩证的批判性.没有思维的数学课,不能称之为成功的课,不会思考的学生上数学课,也“味同嚼蜡”,毫无意义.怎样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加活跃而灵敏呢?除了学生的天资条件,还要靠教师的耐心引导.只是回顾我们的课堂,少了些许循循善诱的引导,多了一些言辞焦躁的催促;少了些许等待思考的过程,多了一些主动灌输的知识.这样的数学课,学生除了“滥竽充数”般地高呼“知道了”,就是机械、重复地做题,怎么会思考?怎么会探究?数学思维怎么培养?拓展思维宽度更是无稽之谈.

例如,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四年级“四则混合运算”,年轻教师基本功不错,板书整齐规范.出示复习题:45×21+15×15,因为是已学知识,自然计算准确.接下来教师接着出示:(158+370)÷(64-45),并问:“那么这道题呢?”其实只要有基础的学生,都知道怎么算,只是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认为学生不会,也没有继续等待和引导.而是直接告诉学生: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其实,在教师给出答案的同时,大部分学生已经举起了小手.

我们不否认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一定要适时的“出手相助”,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一定要引导他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是要先留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不能急于“越俎代庖”.一些教师或许是为了所谓的“课堂效果”,或许是平时习惯为之,容不得课堂出现这种短暂的沉默,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这样学生怎么会思考呢?怎么会主动去学习呢?在个别教师看来,课堂一定是活跃的,只要是学过的知识,学生一定是不会忘却的,所以只要教师一提问,教室必定会成为“一片小树林”.而他们往往忽略了最好的记忆也会“暂时断片”,何况学生呢?不管是公开课,还是汇报课,我们要的就是常态的效果,即使看上去课堂环节不够流畅,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但只要能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只要看到思考的结果,就是有收获的课堂.

三、以“用”为本——培养应用意识

知识的学习,除了丰富个体精神素养,就是为了实际应用,为了让知识服务于生活,让生活更加方便和谐,数学学习亦如此.在大多数人眼里,数学学习就是为了计算和理财,其实这是最大的误区,说明他们从没有观察过,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数学的“影子”;也从没有思考过,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有多少生活常识的“缩小版”.如果只学习而不会灵活应用,犹如“饮食而不消化”;如果只会应用而不加思考,恰似“尝百味而不知其源”.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还要培养他们应用知识的意识,引导他们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思考数学知识中的生活原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上课之前,先引导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事物,学生找出来的例子很多,如,汽车轮胎、足球、篮球……学生举例举得“山穷水尽”之际,笔者顺势追问:那么为什么汽车轮胎是圆形的,而不是三角形或者正方形的?学生答道: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轮胎转不动.笔者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说不如一试,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证实了圆形是转得最快的.

不是生活中缺少数学,而是缺少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不是数学中没有生活的影子,而是缺乏思考的大脑;亦不是知识没有“用武之地”,而是缺乏应用的意识.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个“教”字不难理解,就是教师采取各种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这个“学”字,除了将知识内化为一种思维品质之外,就是在生活中去“用”;同样,这个“用”字,不是简单的知识“复制”,而是理论在实践中的检验.从当下现状来看,学习知识的渠道多种多样,学习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只是在海量的信息中,我们不加甄别地、迫不及待地“收入囊中”,却又从不思考它究竟有什么作用.这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误区,一种无谓的“内存占据”,学习,首先要培养应用的意识,才称得上“学以致用”.

四、以“说”为本——培养表达能力

“说”,不是不着边际的“夸夸其谈”,也不是字斟句酌“一字千金”.在语文学科中,它是生动形象的具体描述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在数学课堂上,它是条理清晰的思路讲解和深刻的原理分析.说,要说得恰到好处,说,要说得有理有据.数学课堂,多得是埋头做题的“研究者”,少了一些经验传播的“分享者”.思维灵活、踏实认真固然值得为其点赞,但是勤于思考、善于表达更为关键.教师的“说”是引导和点拨,学生的“说”是质疑和交流,这两个环节缺一不可,又相辅相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了思考,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了解了学情,“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其实这也是一种教学的方式.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内容时,因为这节内容涉及了已经学过的各种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面积,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图形的旋转和平移等基础知识.所以,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笔者除了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之外,还要求学生用简单的数学语言将其中的原理和思路讲清楚、说明白.一则锻炼其思维能力,二则培养其表达能力.

人們常说“言多者必失”,又说“沉默是金”,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比较片面.也就是说“言多未必失”,“沉默未必是金”,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开发其数学思维,培养其应用意识,锻炼其表达能力.让学生既会做题,又会思考,还会表达.尤其是表达能力,通过表达,学生可以吸取别人的优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如果你博学多才,就要通过表达来和同伴分享;如果你有学习的需求,通过交流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有时候过分的“沉默”,不但不会让人成为“金子”,反而会使人永远埋没沙海,有时候的“言多”,不但不会失去什么,反而会让你深受启发,收获颇多.

小学数学课堂,永远是学生的“阵地”,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永远是那个拥有慧眼的“伯乐”,甘愿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数学,源于生活,又将应用于生活.相得益彰的交流,就是最真实的应用.思维,永远是数学课堂不变的话题,数学,让思维更加开阔,思维,让数学走得更远,通过表达,所有的这些能力都将全面呈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主体地位表达能力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