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校本文化的建构和价值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020-12-28王艳丽王勋业董马云

求知导刊 2020年41期
关键词:文化基因文化价值

王艳丽 王勋业 董马云

摘 要:课题重点从中学校本文化现状、校本文化的主题聚焦和理论探索、校本文化内涵及结构特点、校本文化的模式构建、校本文化的价值评估、爱的教育理念引领学生成长、校本文化研究的辐射与推广七个方面进行校本文化的建构和价值研究。课题开发了校本文化产品,构建了校本文化模式,丰富了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师生的文化自觉;校本文化的价值得到了较好的体现,经验得到有效推广,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价;基本实现了预期研究目标,推动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校本文化;文化基因;文化模式;文化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湖南省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由爱国美籍华人黄彰任先生无偿捐建的涉外学校,又是一所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有着厚实的办学历史文化。捐资建校人一生波澜壮阔,成就丰功伟绩,为教育和医学发展做出无私奉献与巨大贡献。我校是爱的结晶,是黄先生伟大精神在衡东土地上结出的硕果。这种爱流淌在我校每一个人的血脉里!我校本身就是一个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事例,具备从国际视野建构特色校本文化的优势,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我校地处洣水河与湘江的交汇处。洣水发源于炎帝的安寝福地炎陵县,湘江是一条充满爱意的河流,湘域文化和炎帝精神文化滋养着我校师生。我校毗邻欧阳海烈士陵园,欧阳海英雄事迹口耳相传,欧阳海英雄文化陶冶着人们的心灵。共和国元帅罗荣桓、抗日名将罗芳珪、新文化运动女作家陈衡哲、“兵工国宝”李侍琛,他们都诞生和成长在衡东这片沃土上,他们的人生轨迹和辉煌业绩,都闪耀着衡东的灿烂文化的光华。

依托这些资源,我们力求创造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的校本文化。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开展研究活动的基础理论思想,这就要求课题研究既要有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又要依靠教师、学生和家长;既要搞好环境的物质文化建设,又要加强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既要融入社会文化建设的大环境,又要彰显自身的特色。

2.生活教育理论

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生活教育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学校即社会”等[2]。我们的校本文化应坚持生活教育理念,突出文化的生成性,熏陶功能,让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下实现自发的人格、品格、气质的生成,在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里,在生活化的文化浸润中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

3.大教育观

教育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指出“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由地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手段”。我们的校本文化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人生所处各种场所获取知识、提升品格和风度的能力。

4.文化基因理论

“文化基因是决定文化系统传承与发展的基本因子,其核心内容是凝结在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系统中,升华为哲学核心理念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文化基因包括大背景文化基因和独特性基因。对学校而言,就是对已有的优秀文化通过传承来延续,学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文化大背景下独特的“文化性”,做到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符合大背景文化规律、时代特征,又具有鲜明的“自我”特色。

二、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依据校本文化的基因挖掘校本文化潜在资源,开发校本文化产品,构建校本文化模式,规范校本活动模式,丰富校本文化内涵,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的文化自觉,从而实现文化育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高质量发展目标。构建校本文化的模式,从而给其他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校本文化建设模式。

2.研究内容

(1)时代背景文化研究。文化规律研究、教育规律研究、传统文化研究、新时代特征研究。

(2)中学校本文化现状研究。校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现状调查分析;预设中学校本文化的目标;提出紧密结合本校的“校本文化”构想。

(3)校本文化的理论探索。基因文化理论研究、校本文化模式及评价体系理论探索。

(4)校本文化内涵研究。校园物态植入校本文化基因的研究;学校制度强化校本文化基因的研究;乡土特色融合校本文化基因的研究;师生情感融入校本文化基因的研究;涉外特色生成校本文化基因的研究。

(5)校本文化的模式构建。建设物质文化、建构精神文化、创建制度文化、塑造产品文化、打造活动文化。

(6)校本文化的评估体系构建。校本文化体系构建、校本文化价值实证方法探索。

(7)校本文化的主题聚焦:爱的教育理念引领学生成长的探究。明确爱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研究爱的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8)校本文化研究的辐射與推广。校本文化研究的辐射;校本文化研究的经验与成果推广。

三、研究结论

1.校本文化研究与构建要充分挖掘基本文化基因

校本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园林式的校园环境营造了美丽、健康的文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产生了积极影响。校园文化公约、教室文化制度、寝室文化制度等的制定,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文化,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学习、生活习惯。

文化立魂,精神立校。精神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它可以通过引导师生的行为、心理,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和人格塑造,进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它深层影响着全校师生的理想、信念、意志等,对于形成开拓进取、团结有序、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在构建和研究我校的校本文化时,我们就深入挖掘了我校的精神文化基因。

我校办学历史不久,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办学文化资源和背景,挖掘与提炼出湘水爱之精神文化、欧阳海爱民精神文化、捐资建校人爱国精神文化、乡村书院人文精神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基因,是构建爱的办学思想和形成爱的办学文化的坚实基础。

2.以校本文化为引领构建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办学思想的形成

我校以湘水爱之精神文化、欧阳海爱民精神文化、捐资建校人爱国精神文化作为校本文化的重要基因,引领制订了“爱国、团结、勤奋、创新”的校训;建构了“自觉觉人、学人气质、国际视野、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以德育人、与爱同行、敬业博学、追求卓越”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凝结出“良心是教育的根基和灵魂;努力就是优秀,进步就是成功;与学生做朋友,做学生的靠山”的学生管理理念;创建了“共建秩序是基础,抓制度创设与制度落实;共创效益是桥梁,抓教育与教学质量提升;共享快乐是归宿,突出快乐工作与和谐共事;行政职能定位是关键,行政人员做好服务员、联络员、战斗员、指挥员”的教师管理理念;构建了“国家课程是基础,选修课程是翅膀,校本课程是补充”的课程文化;形成了“爱是智慧教育的源泉”的办学思想。引导教师立足于学生生命的个体,追求学生个体成长的和谐;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力行真爱,让校园充满爱和智慧。

3.依据文化基因构建精品校园文化产品

精品校园文化产品是校本文化发展的恒久闪光点,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校构建了道路文化、楼宇文化、文明公约文化、廉洁文化、党建文化、国学文化、校训文化、雕塑文化、幸福教室文化、文明寝室文化、诗词文化、楹联文化、书法文化等精品校园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丰富了校本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滋养良好品德,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4.依据文化基因构建活动文化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实践创新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校本文化的建构和价值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应及时转化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学校规划和推动系列文化活动,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节、校园艺术文化节、校园体育文化节、校园社团成果展示文化节、校园美食文化节等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沐浴文化,生成文化。坚持以文化化人,以文化育人,将学校打造成师生共同成长的文化场,让校园文化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上呈现出一种文化气质、文化品位、精神感召力,进而形成全面性、稳定性、持续性的校本文化模式。

5.构建校本文化价值评估体系

(1)调查数据分析。从2018年到2020年,课题组进行了中学校本文化的建构和价值研究,我们选取初中年级的1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从爱国主义意识、文明礼仪意识、行为习惯养成、学习和生活的意志品质、文化活动现状、校园文化建设等角度,针对课题实施情况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课題研究实施期间,学生的思想意识明显改善,爱国主义意识、文明礼仪意识得到增强和提升。他们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基本养成,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越来越充实。他们正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滋养,和谐阳光、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氛围已经形成。

(2)建立价值评估体系。在课题实施期间,根据课题组的分析研究调查,设立了校本文化价值评估标准。

四、成果与影响

1.理论成果丰硕

专著——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王勋业的专著《爱与教育智慧》。该著作获得了湖南省首届教师队伍建设“双百工程”优秀著作奖。

论文——课题组成员撰写了18篇课题相关论文,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有17篇。

校本教材——开发校本教材《黄彰任传奇人生》,主要从拼搏、感恩、爱国等方面介绍黄彰任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以此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感恩情怀和爱国思想。

2.得到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

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阳光和谐的校园氛围得到了专家领导的一致肯定。

均衡教育迎国检衡东检查组在我校检查时,在彰任路转角处远远看见走在前面的一名身着校服的学生在没有发现领导的情况下,自觉弯下了腰,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检查小组组长、郑州大学副校长许秀峰感慨说:“你们的学生习惯很好,文明素养很高,养成教育很好!”

2020年衡阳市文明办领导来我校进行文明校园验收。衡阳市机关工委工会主席、文明校园验收检查组组长廖青走进我校时说:“你们学校干净整洁,文化氛围浓厚,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当他们巡查远航楼时,不时有学生自觉、礼貌地向他们打招呼问好,他们不由感叹:“你们的学生讲礼貌,很阳光。其实不用看资料,这就是文明校园的标本!这就是名副其实的文明校园!全市的文明校园创建可以以欧阳遇实验中学为样板。”

3.媒体给予全方位报道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湖南日报》于2019年6月10日刊载了《无边胜景满目春——衡东县欧阳遇实验中学高质量发展掠影》,中国衡阳新闻网2016年10月15日刊载了《追求卓越攀高峰——欧阳遇实验中学发展纪实》两篇文章。《衡阳日报》分别于2019年11月1日刊载了《“护苗·网络安全进课堂”首站走进衡东》,2019年4月17日刊载了《做一个有廉政情怀的人》,2019年3月26日刊载了《好家风成就好人生》,2018年5月29日刊载了《状元郎身上的“衡岳文化精神”》等文章。这些文章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4.多渠道推广课题成果引发社会关注

(1)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发社会关注。我校是中国楹联教育基地、湖南省诗教先进单位、湖南省楹联教育示范基地、衡阳市楹联教学基地、衡阳市书法教育基地。校园里多处悬挂诗词对联,开办诗联讲座,举办诗联书法竞赛和展览,成立文峰文学社,出版诗联文学刊物,师生热爱诗联书法传统文化。学校高度重视,将诗联书法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教师制订创建方案,开展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美化学生心灵。

规划和推动的系列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表现自我提供舞台,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引发了社会关注。

(2)高端论坛的文化讲座引发同行赞许。通过湖南省教育家论坛推广,课题主持人在湖南省教育家论坛上发表《爱是教育智慧的源泉》主题演讲,让更多学校了解我校校本文化的内涵,讲座获得在场同行的点赞。

通过石鼓书院讲座推广。课题组多次在《石鼓书院大讲坛·国学讲座》发表了《状元郎身上的“衡岳文化精神”》《家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之核》《廉政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演讲,阐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是校本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校本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传统文化支持,让文化强校之路愈走愈宽。

5.来自关联人的赞美之词

学校董事会副董事长美籍华人黄敦钰女士2019年来学校时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校卫生更干净啦!学生碰到我都会亲切地跟我打招呼,向我问好!学校的变化真大!”

学校高247班班主任颜勇感同身受:“校长王勋业曾不止一次勉励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放手,促使学生动起来,以提高课堂效率,要做一個快乐的老师,把工作当生活,在工作中享受。”

学生刘星灿说:“校长总能想我们之所想,思我们之所思,我们都很喜欢他,都称他为‘男神。”

学生养成的爱校护校行为,使干净靓丽的校园成为美丽的风景线。自身形成的良好品行和健康人格,让他们知礼仪,懂感恩,具有集体荣誉感。118班的学生家长宋志强妈妈说:“那个淘气顽皮的熊孩子渐渐地成为一个懂事、有礼貌、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孩子,各方面都有提升,这得益于学校的教育。”

五、改进与完善

由于研究精力和理论水平有限,在研究过程中,以下问题值得以后进一步深入探讨。

(1)校本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怎么厘清。即校本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联系与区别。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研究还有些模糊。

(2)本土文化基因的挖掘怎样展开才能体系化。在研究过程中,挖掘出的文化基因较多,课题组“一味求全”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系化的形成,借鉴者需要力戒。

(3)如何避免校本文化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中出现的虚拟化和无实证现象。在课题实施期间,学校师生的卫生行为、仪态举止习惯及思想意识、精神面貌等发生了重大改变,但除了用问卷调查和特写式镜头实证呈现,课题组目前难以将校本文化价值评估体系完全实现量化表达,出现了虚拟化现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2]方 明.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课题项目:本文为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校本文化的建构和价值研究”(XJK18CJC020)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学校本文化的建构和价值研究》课题组成员:王艳丽、王勋业、董马云。

作者简介:王艳丽(1983— ),女,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校本文化;

王勋业(1967— ),中小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管理;

董马云(1978— ),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育教学、校本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基因文化价值
舞蹈人类学视角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基因解码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浅析泉州侨批的传统文化基因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德国“国富民强”的奥秘
当代中国的文化基因安全问题与伦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