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家校共育之路
2020-12-28李川
李川
摘 要:在新时期,家校联手,可以合力办好教育。文章作者在实践中探寻家校共育的方法,寻找教育的本真,通过确立三种意识,向家长敞开教育的大门,把家长请进学校与教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家校结合,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让家长成为孩子人生成长的引路人;打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从而建立“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家庭教育模式。
关键词: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典型场景
近年来,江苏省沛县敬安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大力开展家校共育,学校与家长的距离近了,心更贴近了,家校矛盾少了,教育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我们习惯了每天早七点晚六点的校园生活节奏,突然有一天,我问自己:我们真正了解学生吗?学生学习真的很快乐吗?他们为什么不快乐?原因何在?如何解决?学生的学习是从何时开始的?为了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向书本学习,向专家请教,同时,我向全体教师们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并请大家思考:自己的一生就要在这样的困顿与重复中度过吗?于是我与一大批志同道合者开始探寻我校家校共育的方法,在实践中去找寻曾经失落的教育的本真。
一、确立三种意识,向家长敞开教育的大门
第一种意识:把教育孩子的任务还给家长,行动就是打开校门办教育,把家长请进学校与教师携手共同教育孩子。
长期以来,学校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院落,我们习惯了关起门来办教育,把学生的今天与明天全部纳入自己工作的范畴,不知不觉中肩上的担子变得无比沉重。
教育孩子的任务究竟由谁来完成的呢?《中庸》告诉我们,“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1]。《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教育就是修道,就是明德,就是遵循人类生长的规律,让其与生俱来、本自俱足的内在的品质,通过“修”“明”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成为一个“真、善、美”的完人。那么人之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呢?“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3]有了夫妇,方有父子、兄弟、朋友……才有了这个社会,那么孩子的教育从一出生就开始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永远的老师。教育孩子的任务不完全在教师,但是教师要尽到自己的义务。
《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4]。正业,就是学校教育,就是语数外音体美的教学,是知识的传授。居学,即家庭教育,就是知识消化与运用的场所。二者兼而有之,才能让教育变得完整。
校长和教师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孩子成人成才,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更是家长、社会共同承担的义务,我们与家长联手的时候到了。
第二种意识:只有家校结合,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让家长成为孩子道德养成的引路人。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文为什么被列在最后?因为青少年应该先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本末倒置,以为读书就是一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也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德者,人之本也。现代教育工作者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时,不可闭门造车,一定要开阔眼界,让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八礼四仪”道德规范,有一个施展演习的空间,不要让“5+2=0或<0”,要让家庭、社会成为孩子道德教育的演武场、试验田,让父母成为引导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
第三种意识: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是与家长、孩子共同成长的同路人。
依据巴莱特的“二八定律”,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占80%,尽管占多数,却是次要。在家校共育的推进过程中,学校管理者不要强求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不要渴求全部的家庭参与其中,关键少数一定会在活动中起到引领作用。
对于家校共育这一既熟悉又陌生的教育形式,我们要在前行中去探索、完善;在前进道路中,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共同成长,我们不是领导者,只是同行者。
二、我校家校共育之路
(1)我们的初心:家校携手,共育英才,打造学校命运共同體。
(2)我们的思路: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遵循让家庭教育系统化、常态化、生活化的原则,实现家庭教育“专起来”“深下去”地平稳推进,打造出教师“安心”、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的和谐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从而真正实现“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家庭教育模式,让校园360度安全无死角!
(3)我们的进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
邀请专家举行《家校共育的必要性》报告会,提升学校管理人员的认识,普及家校共育理念;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家校共育方案,建章立制,分工到人,明确职责。
第二阶段:实施
第一步:举办家庭教育唤醒式报告会《做智慧父母,让爱回家》,成立各年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家校共育过程中自己的职责并主动承担起教育第一人的责任,同时愿意并主动配合校方做好各自工作。
第二步:举办《家长,教育改革中的伟大力量》培训,让家委会成员明白自己的三个成长阶段,并愿意为营造和谐班级氛围而起带头作用,愿意为推动家校共育进程而献计献策。
第三步:资料收集。由每班家委会成员配合班主任负责收集本班中每个孩子的成长资料,让家委会成员客观了解本班的真实情况,从而做好对特殊孩子的关注与关爱。
第四步:开展“让留守的天空一样蔚蓝”活动,让留守儿童重拾自尊自信,让他们感受到教师与家长如同父母一样深爱着他们,他们与所有孩子一样生活在关爱中;走进敬养老院,带特殊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奉献爱心。
第五步:家长进校园。家长志愿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近孩子、走近老师,近距离观察孩子的成长,协助教师管理班级。
第六步: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培训,让教师找回教育初心,正确认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及开展意义,同时学会如何上好家庭教育指导课。
第三阶段:推进
第一步:举办《抓好幼小衔接 赢在起点》家长培训,让家长了解幼与小的本质不同,让孩子轻松开始小学生活。
第二步:举办《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校共育报告会、听取《用爱书写,我和孩子的故事》经验介绍,家长读《学记》,孩子乐学习。
第三步:阶段性总结。对上阶段工作总结回顾,对优秀家长、教师进行表彰。
第四步:家长助考。家长进考场协助监考,知道孩子考场状态,理解成绩取得的不易。
第五步:携手共进。举办家校共育经验交流会,介绍活动的初衷与意义、介绍家校共育基本成果与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
第六步:编写手册,分组编写《家校共育亲子成长手册》,认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知识,结合实例,在编写手册中提升家校共育管理水平。
第七步:手册使用与反馈,分年级使用手册,并实时反馈使用手册,努力践行,让父母好好学习,与孩子共同进步;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及时寻找对策。
(4)我们的理想:牵手两代,携手共育;合作对话,共创生命奇迹。
三、家校共育中的典型场景
1.晨读
一大早,一(1)班的教室里就来了两位家长志愿者,一个指导孩子打扫教室和整洁区的卫生,另一个在教室内巡视,见到没认真读书的孩子,走上前去提醒。
2.校服
“这个颜色不错,挺适合孩子们的。”
“布的含棉量能再高一些吗?”
“再便宜一点!”
一年级学生的校服就是由家委会和厂家直接商谈的,从款式、面料,到价格,再到校服的发放,全部由家长来完成。
3.社团活动
“今天的社团活动主题是‘热爱祖国,那同学们跟我画我们的祖国好吗?”每到周五的社团活动课,都有热心的家长来到学校讲授农技知识,帶着学生剪纸、绘画、绣十字绣……
4.亲子共读
各位尊敬的家长,你们好!我们今天开始诵读《敬小亲子共读古诗词七》,内容有:《相思》《使至塞上》《乌衣巷》……让我们与诗为伴,与词为友,和孩子一起用心来诵读,一起感受古诗词的文化魅力。每天都有百十个家庭在一起诵读古诗词,如果能坚持下去,五年以后,十年以后,相信学习之风必定在千年古镇盛行。
5.一个家长的体会
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家校共育学习,通过家校共育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扭转人的思想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占很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特别是对《亲子共成长家长手册》的实践应用。现在孩子每天放学回家能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能主动检查并请我签字,我也不像以前那样对孩子吼叫、打骂了。相反,我和女儿的关系很和谐、很融洽。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中足也。”这可能是许多人面对家校共育时的想法,认为自己不会做或能力不足做不好。其实,每项工作做起来都不容易,但我坚信只有做,才会有收获。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把学校工作与家庭教育深度融合,践行学校是学生的、是教师的、是家长的这一理念,把学校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和家校共育合为一体,合力办好大家满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2][3]傅佩荣.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37,3,51.
[4]贾德水.礼记.孝经译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3:149.
作者简介:李 川(1973— ),江苏沛县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