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肿瘤的防治及临证发微

2020-12-28温威丘志超高卓维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1期
关键词:后防治未病正气

温威,丘志超,高卓维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广东 佛山)

中医学自古就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仲景对《内经》“治未病”内涵进一步发挥:(1)未病先防宜调养,《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云:“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指出疾病发生与自然、社会密切相关,要注意避灾趋吉、调心养身,才能减少发病。(2)已病渐盛防传变,杜绝疾病蔓延传变,即所谓“上工救其萌芽”。《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能实脾,惟治肝也”。

而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现代肿瘤预防学明确提出了肿瘤三级预防的新概念,这与传统医学“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第一级预防是在肿瘤发病前,及时消除或阻断致病因素的作用和累积影响,防止肿瘤的发生,这是最积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第二级预防则是在发病期,及早、有效地进行治疗,减轻疾病的危害,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第三级预防是在发病后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暂缓或避免疾病的恶化、致残或死亡,使机体逐步恢复健康。现代肿瘤预防学的这一观点其实是与中医治未病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以“治未病”为中心,把“治未病”应用于中医肿瘤学领域,与现代肿瘤病学的三级预防相吻合[1]。

“治未病”思想的“既病防变”。其实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针对癌前病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第二层是确诊癌症后,采取各种手段,防治疾病的进一步进展。谈第一层,从肿瘤角度上来说,很多在发病过程中先经历一个癌前病变的过程,如食管上皮鳞状化生与食管癌、乙肝与肝癌、肠息肉与大肠癌,虽然癌前病变只有少部分发展成肿瘤,但在癌前病变阶段积极干预、治疗,将会减少肿瘤的发生。癌前阶段是癌症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可逆性,因而是肿瘤防治的转折点,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及阐明其机制对于肿瘤防控可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切除肠息肉可以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降低胃癌发病率。再者,相关的中医药防治癌前病变的研究,例如复方苍豆丸、增生平片治疗重度不典型增生,降低食管癌变率。化生平浓缩合剂、健脾益气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等方剂均可以逆转胃癌癌前状态;祛腐中药“三品”饼干预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大量临床实践报道,六味地黄丸能显著防治食管上皮鳞状化生,逆转食管上皮鳞状化生的病理变化,从而减少食管癌的发病机会[2-4]。以上都是从干预癌前病变方面切入。第二层含义是“已病早治,防其传变”。预防肿瘤转移是决定肿瘤患者生存预后的关键。中医学认为,脏腑之间生理上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生克制化关系。清代医家叶天士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临床上,早期的肿瘤,能手术的,应该早期采取手术治疗。虽然手术属于西医的范畴,但是运用外科手术切除早期肿瘤,这正是治未病思想既病防变,已病早治的具体体现。如早期子宫内膜癌,Ⅰ期低危子宫内膜癌患者,早期切除,五年生存率达90%以上[5]。又如ⅠA 期的肺癌(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以上。

“治未病”思想在肿瘤“瘥后防复”中的作用。肿瘤经手术、放化疗后,如何防止肿瘤侵袭及远处转移亦为治疗的关键,中医“治未病”思想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手术、放化疗后,西医基本上已完成了整个治疗方案。而中医学认为,正气亏虚,余毒未尽,伏邪流注经络脏脏是肿瘤复发转移的病因病机;扶正祛邪乃是治疗的总纲。此时治疗上须注意两点:一是,应扶助机体正气,提高抗癌能力。癌毒深伏,易耗正气,手术、放化疗耗伤正气,若不及时扶正,则会造成脏腑功能虚损,正虚邪盛,癌毒失去抑制,易发生复发转移;二是,应全力祛邪,减少体内癌毒,并给合扶正,时时顾护正气。如此,扶正祛邪为一体,祛邪而不伤正,以期达到“养正积自消,邪去正方安”之目的。这些措施正是“治未病”思想“瘥后防复”的具体体现。笔者认为“治未病”思想中的“瘥后防复”在肿瘤的肿瘤康复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在肿瘤被切除或者控制后,如早期的肿瘤通过手术手段切除“治愈”后或者靶向药物使得肿瘤消失后。所消耗的正气尚未完全恢复,气血亏虚,应通过培补正气调理脏腑功能,阻止肿瘤复发转移。此外,对肿瘤康复(肿瘤控制)患者如何从饮食起居方面调理,实现“瘥后防复”呢?《素问》云:“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金匮要略》云:“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以上这些都是从“治未病”角度,阐述了肿瘤病人术后/靶向治疗后康复患者瘥后防复的问题。“治未病”思想强调,肿瘤术后/靶向治疗后“初愈”,应合理饮食,劳逸得当,起居有常,此时邪气未尽,机体正气尚未完全恢复,若饮食不慎,或过于劳累,都易使正气更加亏虚,易引起旧疾复萌。

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理论内容丰富、完整,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适用于肿瘤防治中的各个阶段。其思想将会在现代预防医学中渗透和交融,发挥其重要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后防治未病正气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正气方天祥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新烟标实施后防排烟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清风正气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