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12-28河南省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50100王会静
河南省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50100)王会静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该病虽为良性病变,但会导致患者出现腹痛、月经周期异常、白带增多等症状,甚至会影响患者受孕,因此积极治疗是十分必要的[1]。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手段,而护理干预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加快患者康复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研究以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其围手术期应用效果,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子宫肌瘤分为A、B两组,每组各43例。A组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3.49±4.13)岁。B组 年 龄2 6~4 7岁,平 均 年 龄(33.61±4.01)岁。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其他妇科疾病;腹部手术史;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紊乱;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精神障碍。
1.2 护理方法 A组接受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术前准备、保持病房干净整洁、遵医嘱用药等常规护理。B组接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①建立由护士长、助理、质量管理人员组成的三级护理管理系统,完善护理治疗控制制度,明确各级人员工作职责;②由护士长和高年资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明确子宫肌瘤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其护理技巧。并按照《护理人员服务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考核;③完善工作流程,详细向患者介绍治疗流程以及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必要性,对于接受程度较低的患者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复交流;④发现护理中的问题并积极改进:每周进行一次交流分析,寻找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或薄弱环节,通过查阅文献、总结经验等方式寻找应对措施并实施。
1.3 观察指标 使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使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B组护理干预护SF-36评分(78.46±7.23)分高于A组(67.23±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B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4.59±4.11)分高于A组(83.46±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4,P=0.000)。
3 讨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术式,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该术创伤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康复速度较快,但术中操作以及麻醉作用仍会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2],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仍是十分必要的。
此次研究探讨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干预的B组护理后SF-36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高,这表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通过加强组织的体系、护理流程的规范化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操作的针对性、规范性和组织性,从而提高其护理质量[3]。而针对性的监督体系还可快速改正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使得护理工作内容与患者需求相结合,从而改善护理人员与患者的相处模式,最终达到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