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与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2020-12-28薛伟芳刘金新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独学讲授应用型

薛伟芳 刘金新

(1、2.安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2018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指出,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1]。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青少年“拔节孕穗期”,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担负起“铸魂育人”“立德树人”责任,发挥好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思政课在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对分课堂整合传统讲授和讨论式教学优势,能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导性,进而带动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契合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呼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需求。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一)对分课堂的基本内涵

对分课堂是一种基于心理学原理建构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操作是把教学划分为讲授、内化和讨论三个过程,包括教师精讲、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作业、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五个环节,其核心理念是权责对分,通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分享权力、共担责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全面、健康的个性发展[3]。对分课堂又简称PAD课堂,其基本流程如图1。

图1 对分课堂的基本流程

讲授阶段(P)主要由教师对教学内容做框架性的梳理和介绍,讲授教学重点和难点。与传统讲授不同,对分课堂的讲授不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面面俱到和事无巨细地讲解,而是高屋建瓴地对本堂课的知识结构、线索和重点、难点进行有选择地梳理和精讲。教师讲授的目的是让学生总体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和框架、重点、难点。因此,在此阶段,学生有不懂或者没有完全掌握的内容是正常的。

内化阶段(A)是学生独学吸收教学内容,并独立完成作业阶段。学生在教师讲授后,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心得,总结具有自己特色的“亮考帮”。所谓“亮”指学生通过独学后得出的“亮闪闪”的心得或感悟;所谓“考”,指学生通过独学后,自己弄懂弄通而认为可能其他同学还不懂不通的内容,提炼成为问题而在分享中“考考你”;所谓“帮”,即“帮帮我”,指学生在认真独学后,仍有不懂不理解的内容,梳理成问题以求得到解答。“亮考帮”是学生独学后成果的凝练,为有效讨论做充分准备。

讨论阶段(D)是前两个阶段的深化。对分课堂的讨论不同于传统课堂的讨论,其讨论是经过学生内化后有备而来的。学生经过独学阶段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亮考帮”,并经过提炼总结形成小组成果,并在全班交流、生生互动,教师最后总结并答疑。

因此,对分课堂的三个阶段具体包含讲授、独学、做作业、小组讨论、交流分享5个既相互独立又内在紧密联系的环节。

(二)对分课堂的基本形式

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等,对分课堂可以采用不同的对分形式。

1.当堂对分

当堂对分指在一节具体授课中,当堂完成讲授、内化和讨论三个阶段中的各个环节。当堂对分主要针对某个教学重点或难点而开展,在教师经过讲解,让学生进行独学思考后,进入小组讨论,并抽查部分小组进行成果分享。以一节课50分钟为例,当堂对分的教学流程如图2,当然,具体时间安排要视教学情况而定。

图2 当堂对分教学流程

2.隔堂对分

隔堂对分是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在两次课上进行,教师讲授一次课后,要求学生课下自主思考、学习,独立完成作业,第二次课上再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以一次课50分钟为例,在第一次课中,教师在前半节课上让学生分组分享上次课获得的“亮考帮”,并经过成员凝练达成本小组的“亮考帮”,在全班分享。在后半节课中,教师进行新课讲授,梳理线索和知识框架。学生在第二次课之前,独学思考并完成作业,消化吸收第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归纳自己的“亮考帮”。在第二次课中,教师在前半节课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亮考帮”,在后半节课中讲授新知。学生课后进行内化吸收,完成作业,提炼“亮考帮”,以此循环。隔堂对分的教学流程如图3。

图3 隔堂对分教学流程

3.混合对分

混合对分是指联合使用当堂对分与隔堂对分,混合对分比较适合每次课时较多而且上课间隔时间较长的课堂,一般适用于大学课程教学,即教师一次授课2至4学时,在同一次授课中,根据教学内容既安排了当堂对分,也安排了隔堂对分。混合对分的教学流程如图4。

图4 混合对分教学流程

(三)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借助既定教学环境,运用合适教学方法,把教学对象、载体、内容诸要素有效整合的过程。广义的教学过程包括备课、教学、管理、考核几个环节,狭义的教学过程仅指课堂教学(含在线虚拟空间教学和传统教室教学)。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同其他课堂的教学一样,也包括备、教、管、考几个环节,区别在于微观过程更加细致,在几个基本环节中增加了独特的课堂控制技术。就其流程而言,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备课、精讲、独学、讨论、考核五个环节。

(1)备课环节

备课是课前实施的预设性教学行为,旨在把教材内容转变为逻辑清晰的教学内容,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体系。备课不充分、教学过程必然昏昏,结果自然谈不上“使人昭昭”。对分课堂由于把课堂从时间上清晰地分为讲授、内化和讨论三个阶段,意味着教师要缩短原来传统课堂中将近一半时间来完成同样的教学内容,因此如何根据学情、课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恰当取舍教学内容,如何组织讨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无论是学期、单元还是课堂备课,对分课堂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给予了更大考验。

(2)讲授环节

课堂讲授是教师实施知识传授、技能培养、道德教化、思想提升的综合育人过程。课堂讲授的效果,与教师知识储备、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吸引力的技巧等呈正相关关系,同时也与教师的人格魅力相关联。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细致、透彻、全面与否,是评价教师授课的基本标准。在对分课堂中,教师在课堂讲授中,要善于“精讲留白”,处理好“导”和“学”的关系。“精讲”知识框架和逻辑体系、讲重难点,“留白”部分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要进行自我消化和吸收。

(3)独学环节

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内化环节,也称学生独学环节。在教师讲授后,学生在独学阶段要消化教师授课中的“精讲”和自学教师授课中的“留白”,并独立完成作业,形成自己的“亮考帮”。独学环节看似是学生单方面的行为,实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调动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布置高阶性的作业,如何启发学生开动大脑形成生成性思维,形成特色“亮考帮”等,无疑都十分考验教师的综合素养。否则,运用对分课堂则容易陷入“为对分而对分”的表面现象,看似解放了老师,实则教学没有多少实效性,学生获得感不强。

(4)讨论环节

课堂讨论包括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两个阶段。教师根据班级情况随机分组(一般前后左右4至6名同学一组为宜),围绕独学内容特别是“亮考帮”进行讨论、切磋、提炼。全班分享可由小组代表自由发言,分享本组“亮考帮”中的亮点、考点和帮点,或者“亮考帮”中的任一点。也可由教师根据情况抽查任意小组的讨论情况,和全班分享其“亮考帮”。讨论环节因学生之前都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讨论气氛一般是热烈的,小组成员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生具有个性化的“亮考帮”往往让教师眼前一亮,颇感欣慰。

(5)考核环节

课程考核是循环多向度反馈过程,是师生双主体教学效果的反馈。对分课堂重视形成性评价,把学生讨论表现和作业情况都纳入了平时成绩。譬如,理论考核设满分为百分,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可根据课程性质设占比重(思政课一般占50%至70%为宜),平时成绩除了学生考勤外,主要由每次讨论表现和“亮考帮”作业来组成,每次评分可由教师单独打分、小组互评打分、教师打分与小组互评打分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学期结束后形成每个同学的平时成绩。终结性评价则可由笔试、能力活动等形式完成,因占课程总分比重偏低,因此,学生若想顺利考核过关或者取得课程高分,必须重视平时的独学和讨论环节,彻底放弃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念头。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思政课教学提出新要求

思政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立德铸魂根本功能,对应用型人才品格塑造、人格提升、综合能力培养等发挥多维育人功能。同时,地方高校由于其自身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从校情来看,其人才培养定位目标首先要体现为地方服务和应用型人才这两个基本点。强调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前提下,在人才培养中更注重创新性素质的培养。此外,地方院校在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充分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其次,从师情方面来看,“05方案”实施15年来,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教师高学历比重大幅提高,有更多机会参加高层次思政课培训,教师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但与时代进步、理论更新、学情变化等的需要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处于应用型转型之中的地方高校,对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供给素养存在更高期待。

再次,从学情来看,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多来自本省地方,学生的学习素养与省属高校特别是国家重点高校相比,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较低。而要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则必须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内生动力。

最后,从课情来看,思政课教材是全国的统编教材,适用的对象是全国高校大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在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前提下,根据校情和学情,把教材体系有效转化为教学体系则难度更大。

三、对分课堂与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契合

(一)对分课堂契合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定位

在教学模式上,立足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必须改变过去思政课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只能用在传统教学中一半的时间进行教学讲解,因此,授课要求精讲,只讲脉络框架和重难点,进行领学式教学。而把另一半教学时间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独学思考,进行个性化的消化和吸收,并把理论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出自己独到性的见解,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互动交流而答疑解惑,在生生、师生思想碰撞中常常获得让人意想不到的新启发和惊喜,让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合理发挥,提升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对分课堂符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4]。青年大学生文化水平高、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对任何事物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他们紧跟时代脉搏,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品质。传统思政课堂忽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忽视大学生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一方面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自主地玩手机,“抬头率”偏低,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另一方面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学生缺乏探索精神,缺乏思辨能力,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多是教科书式人才。对分课堂给学生独学空间,让学生走向个性化学习、问题化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过程性学习。尤其在独学阶段,各种生动案例时时涌现,在课堂讨论中各种思想碰撞融合,不断出现创造性萌芽,也就培养了新时代大学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思辨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对分课堂呼应高校思政课教改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5]。课堂讲授是传统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方式。诚然,马克思主义是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教师对理论的逻辑体系的完整阐释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纯理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忽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很难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满足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定位需要,导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犹如嚼蜡,理论和现实的脱节也导致学生在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面前无所适从。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权责对分”,教学是师生共同主体,权责分担,教师负责结合校情、学情、课情选择教学材料,负责领学式精讲,学生对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作业负责,小组对合作学习负责,教师对最后的答疑负责、对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能力提升负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开放、协商、对话、合作的伙伴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彼此对教学过程都有更积极的体验,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平等、融洽、和谐。

四、提升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对分课堂效能的着力点

自2014年春对分课堂提出与应用以来,在实践中迅速风行全国各个教育阶段,从基础教育至高等教育,覆盖人文、理工、医学、艺体等各个学科领域,被一些实践者誉为“魔力课堂”,在理论界也引起广泛思考和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由于特殊的校情、师情、学情,在运用对分课堂时,一定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点,才能真正发挥对分课堂效能。

(一)充分落实权责对分核心理念

对分课堂所强调的对分,不仅是课堂时间的师生对分,更是师生权利和责任的对分。要发挥对分课堂效能,首先必须落实“权责对分”理念,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双主体作用,以科学的方式分配师生对教学活动的掌控权,使教师和学生把握好自己角色范围内的权利和责任,构建真正的师生共同体。权责对分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共享权利的同时更要共担责任。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师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个阶段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中教师主导的角色和学生主体的角色是始终贯穿其中的[6]。

(二)提升思政课教师课堂供给素养

上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7]六要求。落实好这六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从政治、思想、业务、道德、人格素质等方面下真功夫。对分课堂引发教学变革,提供新的教学思维,拓展教学空间、贴近学生思想特点,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养要求。对分课堂中教师的授课时间减少了一半,表面上看是减轻了教师工作负担,但对分课堂需要教师在妥善规划内容、素材选择、组织教学、学情评估、内容分割、精讲留白、作业布置、讨论组织、答疑总结等多个维度具备优秀的教学供给素养,对分课堂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恰当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内化阶段连接着讲授和讨论,在对分课堂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化不仅是对分课堂区别于其他课堂的特点,也是对分课堂在实践操作中能否有持久生命力的关键。教师除了要充分掌握学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内容分割外,还要对学生独学进行引导,地方应用型高校学生基础一般都比较差,在内化阶段不能对学生绝对放手,而应该采用布置作业形式给学生梳理出独学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式学会梳理基本线索,同样地,讨论环节也要恰当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一方面,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对个别不愿讨论的同学,除了从课程考核方面做出约束外,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创设不同层面的问题,激发学生广泛讨论兴趣,以保证讨论环节的实效性。

总之,地方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在运用对分课堂时要落实师生权责对分理念,需要师生共同付出努力,并不断总结完善,从而提高对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独学讲授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高效课堂之我见
落实独学让课堂高效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独学能力的实践研究
凝聚课堂之“神”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