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课堂之“神”

2014-10-20张旭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独学展示交流

张旭

摘要:把握课堂的独学、交流、展示三个环节,注意过程中细节的培养,凝聚课堂之“神”,使学生真正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独学 交流 展示 聚神

李炳亭说过“教育的主要指向是育人,而教学则是实现育人的手段,教师是整个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个肩负重要任务的‘信使。”教师如何做好这个“信使”?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我认为就是要把握课堂的独学、交流、展示三个环节,使学生真正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注意过程中细节的培养,才能凝聚课堂之“神”。

一、聚“神”独学

独学是一种形式,就是自己学习、体会、生成。然而,这个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也是课堂效率的关键。如果这个环节把握不好,其他环节就做不好,后面的合作交流、展示反馈都是苍白而无力的。独学,由于学生素质和习惯的差异,学习效果截然不同,体现在学案上就是完成得好与坏。看到学案完成的不尽人意,教师往往会着急,有时也会失望,开始质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改的可行性。然而,根据科学的学习规律,学生学习是有一个过程的,何况他们是自己学习,更需要详细地指导。换句话说,就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独学,独学都学什么。除了态度因素外,绝大多说学生是因为独学方法的不当导致了学习效果不好。一方面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并且是面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学科思想,学科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同,文是文、理是理。例如,学习语文时,看到一篇文章,我们如何去分析它,从哪些角度去入手?除了了预习的字词,作者、背景外,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从“事、人、情、法”四个角度分析文章。“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或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老师还要做出示范,按照所教的方法分析一篇文章,让学生掌握,今后就按照这样的标准要求他们。通过不断的使用和纠正,学生学习语文的学科意识就会培养出来了。他们自己学得就会有方向和得心应手,这样也会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把独学做好。

二、凝“神”交流

交流是在“独学录疑”的基础上的思想碰撞,是发挥主动性的基石。形式上可以是两个人到八个人的交流。高效的学习交流可以除惑解疑,生成新的知识。而无效的交流则是表面上热闹,生成不了新的东西,只停留在纠正学案上的答案。这两种学习状态有本质的区别,一种是为了需要而交流,一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如何才能做到有效交流?首先,要明确交流的形式,在课堂上交流效果最好的是对子组交流,在遇到困难时再上升到大组交流。其次,要告诉学生都交流什么,怎样一个过程。一定要明确,交流不仅仅是说说学案上问题答案,那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才是值得探讨的。例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答案是一方面,我们应着重探讨的是这个答案是如何形成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是“这是概括能力的考察,一般它的方法是:某人某时某地做某事,某事怎么样”,今后再遇到同样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另外,交流时一定要节省时间,两个人都会的问题一带而过,没必要浪费时间,不会的问题经过讨论没有思路,也不用浪费时间。交流时表情要自然、严肃,声音的大小适中,动作适当也要有所约束。经过教师的耐心详细指导,学生交流效果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发挥它作用。

三、精“神”展示

展示环节是一个反馈的环节,检测学生独学和合作学的效果。有的学生在展示时头头是道,神态自信,俨然一个小老师。有的学生则是扭扭捏捏,思路混乱。为什么会出现后者,有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展示造成的。展示可以理解为表演,绝不是照本宣科的读答案,是用不同形式把知识呈现出来,让别人理解接受。最常用的是讲解式,还可以是一问一答式、表演、朗读等形式。讲解式也是需要培训的,要求学生脱稿、站位正确、神态自然、自信、眼神和听者有交流、语速适中,讲解连贯。这些习惯通过培训可以很快养成,而不好掌握的是讲解的技巧。有时是知识层面的,还是树立学科思想,文理不同,讲解的方法也不同。这时可以把独学和交流时的思路和方法拿出来先讲,最后再落实到答案上。文科要结合文本,有理有据;理科要结合公式定理,有逻辑性。为了让展示更顺畅,可以在展示之前,在组内有一个预展,节省时间。当然,教师都要有一个示范性作用,教会学生如何做。慢慢地学生会变成我们期望的那样,有时还会有意外的惊奇。展示精彩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也变得愉悦了,课堂也就变得轻松了。

要把课堂真正变得高效,每个环节先高效起来。需要把握住每个环节的精髓,注意细节和掌握学生的特点。过程一步步做扎实,最后的结果一定是高效的。“解放学生、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是课堂的灵魂所在,有了“魂”也就有了“神”。

注: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农村中学构建“阳光校园”的行动策略研究》。2012年12月28日获批,教科规办涵【1012】22号,课题编号:FHB120500。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独学展示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多策并举,提高学生数学自主独学能力
落实独学让课堂高效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