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原型及物动词使用分析

2020-12-28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概念化及物动词原型

柴 能

(安顺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一、研究背景

英语动词包括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有研究表明及物关系是原型性概念[1],而原型及物动词体现了施事与受事在语义上的最大对立[2]。及物关系中,当施事和受事之间有共同的语义特征时,则及物关系偏离原型。随着偏离程度的增加,及物性逐渐减少,不及物性逐渐增加。因为对于及物原型的偏离程度是相对的、主观的概念,所以及物和不及物并不是截然分离,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切分点。Næss认为及物关系的论元关系随着施事与受事的特征值的变化而存在[3],例如受影响的施事[+VOL, +INST, +AFF](he is eating an apple),经历者[+VOL,-INST, +AFF](the book pleases me),工具[-VOL, +INST, +AFF](the gun killed him),自发的受事[-VOL, +INST, +AFF](she suffocated)等。

很多情形中,及物关系偏离及物原型,不存在原型施事与受事,原型及物结构表现为施事与受事的最大对立,但原型及物动词的用法并不固定于原型及物结构。例如,及物结构中的主语并不一定是原型施事,有一定的偏差。及物关系涉及的参与者,施事主观意愿发起动作,受事被动承受事件的后果。本文分析三个原型及物动词:KILL、DESTROY和CONTROL,主语表征为[+VOL,+INST,-AF],宾语表征为[-VOL,-NST,+AFF],与原型施事与原型受事相一致。但是主语与宾语可以是其他类型,例如,主语可以是工具[-VOL,+INST,+AFF]如a bullet killed him,或者是力量[-VOL,+INST,+AFF]如the earthquake kills many people,这体现了英语动词使用的灵活性[4]。

二、研究方法

论文采用语料库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英语及物动词的使用特点,选用中国英语学生语料库WECCL与母语为英语的英美学生语料库LOCNESS进行对比分析。WECCL[5]为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约100万词汇。通过随机抽取的方法,生成约32万词的语料库用于对比分析。英美学生语料库为LOCNESS[6],包括英国和美国的学生作文,总计32万词。本研究选择AntConc软件作为语料库检索工具,对3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原型及物动词,KILL, DESTROY以及CONTROL进行检索。统计分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句法模式与主语宾语的语义特征。首先对各自的句型模式进行统计,找出中国学生与本族语使用者在不同句型结构使用上的频次差异。然后对各自的主语与宾语进行标注,统计不同的主语与宾语词汇频次,对其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对比。

三、结果分析

(一)KILL

这两个语料库在Vn句型的使用上相似,但n-V句型的使用有所不同。WECCL中没有使用n-V模式,而在LOCNESS中出现了14次,占比8%。在WECCL中,beV-ed句型的使用频率稍高一些。

表1 KILL的句型特征

Vn句型:

The foxes?kill?sheep, hens and scare animals and so the farmers feel they have every right to kill these pests.alevels3

nV句型:

It is logical, as Stephan says, that if you do not kill enough, it is not worth killing at all; BRSUR1

beV-ed句型:

According to Lunde 80% of homicide victims are killed by someone they know.USMIXED

对比两个语料库中kill的主语,我们发现:

(1)两个语料库中都使用的主语是:he、we、they和people。前三个词是代词,后一个词表示第三人称的泛指。其他主语还包括无生命实体词汇,如LOCNESS中的earthquake和biotics,以及WECCL中的disease和phone。

(2)WECCL中最常用的主语是we,LOCNESS中he使用最多,反映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偏好使用第一人称代词作主语。

(3)进一步对kill的主语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如表2显示,LOCNESS 中无生命主语的数量是WECCL的两倍多,而WECCL中人称作主语更多,尤其是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代词I。

表2 KILL主语的分类特征

对KILL的宾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两个语料库中使用的宾语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animal和people在两个语料库中都经常使用,表明KILL宾语主要是人或动物。him是LOCNESS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出现11次,而在WECCL是动物,出现16次。表3显示了不同类别的宾语,虽然LOCNESS中人比WECCL更常被用作宾语,但非人类宾语在WECCL比LOCNESS更常出现。

表3 KILL宾语的分类特征

(二)DESTROY

表4显示两个语料库中Vn句型的使用相似,分别占各自使用比例的64.6%和57.1%。nV型在LOCNESS使用2次,占4.2%,在WECCL没有使用过。beV-ed句型在WECCL中的使用率(42.9%)高于LOCNESS(31.2%)。

表4 DESTROY的句型特征

Vn句型

The networks will destroy the censorship that is on public television now;USARG

nV句型

Scientists must continue to strive to understand and improve not destroy.

beV-ed句型

Some homes of animals may be destroyed.alevels3

表5显示DESTROY的主语主要是人和其他有生命的实体,但作为力量的无生命实体(earthquake、disease等)[-VOL, +INST,-AFF]在这两个语料库中使用的也较频繁。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无生命实体比本族语使用者少,第一人称代词在主语中所占比例更大。表6显示两个语料库中的宾语使用相似,在这两个语料库中,无生命实体占主导地位。

表5 DESTROY主语的分类特征

表6 DESTROY宾语的分类特征

(三)CONTROL

表7显示两个语料库都没有nV句型。beV-ed句型在LOCNESS出现的频率更高。

表7 CONTROL的句型特征

Vn句型 The power can become intoxicating to the point of it being the obsession that controls a person’s life.USARG

beV-ed句型

I too have been subject and controlled by my choices.USARG

表8显示两个语料库中的主语都很相似,最常用的主语都是人,比如they、we、students。但是差异仍然存在,we的使用频率在WECCL中明显更高。虽然在WECCL中,人作主语占主导地位,但无生命实体的词汇使用频率远低于LOCNESS。

表8 CONTROL主语的分类特征

两个语料库中宾语使用不同。在WECCL中使用较多的反身代词作宾语,增加了人作为宾语使用的频次,在LOCNESS中没有使用反身代词作宾语。然而,由于反身代词在及物结构中不增加更多的参与者,如果去掉WECCL中反身代词作宾语的情形,则在LOCNESS和WECCL之间的无生命实体作宾语的使用频率相似。

表9 Control宾语的分类特征

四、原型及物动词使用的语言特点分析

对于这里分析的三个动词,KILL和DESTROY在LOCNESS中使用了nV句型,但在WECCL中并未出现。如图1所示,两个语料库中的三个动词在beV-ed句型的使用上并不一致。被动语态的功能之一是强调受事,即及物关系中受影响的参与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相比,母语学习者使用的被动语态较少。三个动词的被动语态在LOCNESS(26%,31%,22%)上的使用比例差异较小,在WECCL(17%,43%,10%)上的使用比例变化差异较大。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被动语态可以高达43%(DESTROY),或者低至10%(CONTROL)。

图1 原型及物结构中be V-ed句型的使用

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句法模式上,而且表现在三个动词的论元上。如图2所示,在LOCNESS中使用的无生命主语比在WECCL中更多(DESTROY的无生命主语的数量是近似的)。

图2 原型及物动词结构使用的主语

在三个动词所取宾语的选择上,两个语料库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KILL与DESTROY的宾语既包括人又包括非人,这表明两个语料库之间有一定相似性。但是CONTROL的宾语在两个语料库中是不同的,更多使用反身代词作宾语。此类及物结构使用表现出的语言异同可以总结如下:1.两个语料库中都使用了V-n句型和beV-ed句型,但中国英语学习者没有使用nV句型,而且他们原型及物动词使用beV-ed句型的方式不一致。

2.在两个语料库中,主语既包括人作为有生命实体,也包括无生命实体,但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多地使用人(尤其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作为主语。此外,中国学生还使用更多的反身代词作为宾语。

五、原型及物动词使用的概念特征分析

(一)及物结构偏离

本文研究的3个原型及物动词,施事和受事之间保持着不平衡的关系[7]。原型及物动词表现了施事与受事的最大对立,体现在句法上则为主语与宾语的对立。在语言形式上,无论动词是否带宾语,都涉及到两个不同程度的概念化参与者,其中施事作为能量的来源,将能量传递给受事,并导致受事产生状态变化,即能量传递的终点。以KILL为例,通过KILL行为,受事失去生命。DESTROY也有类似的力量,受事改变了原来的状态,不再是原来的实体。CONTROL对受事的因果关系没有前两个动词明显,但是受事仍然处于由施事支配的从属地位。由于动作默认涉及两个参与者,受事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影响,所以在语法上它们以主语和宾语的形式进行编码。受事状态的变化会引起认知上的注意,因此,宾语几乎是一个默认值,大多数带有原型及物动词的结构都是与宾语连用的。

本文中分析的原型及物动词,使用中也可以不带宾语,结构为n V句型,但这种句型偏离了原型及物结构,反映了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实际使用语言时,人会按照不同的概念化方式进行调整。说话人可以把重点放在主语上,从而对所涉及的受事的关注较少。也可以把重点放在宾语上,从而对施事的关注降低。这样及物关系所涉及的施事与受事的两个主体可以在概念化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之一可以被忽略。因此,尽管KILL和DESTROY通常会带宾语,仍然可以在没有宾语的情况下使用。NæSS称这种无宾语转换现象是一种IOD(indefinite object deletion不定宾语消除)。由于对宾语省略有限制,这种用法并不常见,使用时比原型及物结构需要更多的心力,这种不及物使用模式只占KILL和DESTROY总使用量的一小部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也会避免这种情况(这种回避大多是无意识的),尽管在汉语中他们的对应词有更多这样的用法。Goldberg认为汉语允许非焦点论点省略,而英语在这方面限制更大[8]。例如:

你要杀要打冲我来,干嘛去找我的朋友?

If you want to kill and fight, you look for me.Why did you look for my friends?

语言迁移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因为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形式选择的因素依赖于他们的概念化,概念化与母语有关,但与英语有冲突。更基本、更原型的用法最容易在他们的头脑中被激发。因此,默认使用两个参与原型及物关系的参与者,在概念化过程中对他们更具吸引力。

(二)反身代词作为及物结构的手段

反身代词经常被中国英语学习者用作CONTROL的宾语。例如:

请控制一下你自己,不要过分冲动。

Please control yourself and don’t be impulsive.

这与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原型及物结构的概念化是一致的,即两个参与者扮演着施事和受事的角色。反身代词的特征是它可以概念性地将一个参与者事件改变为两个参与者事件,在该事件中,施事和受事是相同的。注意,它只是概念性的,因为实际上只有一个参与者。由于CONTROL是一个原型的及物动词,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使用CONTROL时,潜意识默认了CONTROL后应当有宾语,使用CONTROL+反身代词的结构。中国英语学习者经常使用反身代词,而NSS很少使用反身代词。虽然control oneself是一个参与者的行为,但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将概念化为施事和受事一样,将其编码为原型及物结构,表明了原型及物结构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动词时在思维上的制约。

(三)施事与主体的原型映射

由于施事的特征为[+VOL,-INST,-AFF],在大多数情况下,角色是由人来完成的,但也有例外,主语是由无生命的物体来完成的。这种例外是与原型的偏离,使用偏离句型需要额外的心力。数据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较少的无生命实体作为主语。这种现象不能归结为语言迁移,因为汉语中有大量的这种用法。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选择原型及物结构主语时的特殊性只能用其独特的概念化方式来解释,这种方式依赖于母语的概念基础。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更像是原始的母语学习者,它更多地依赖于现实的直接体现,缺乏NNS语言使用所特有的概念扭曲,因而在概念化方面更为基础。

六、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原型及物结构的语言特点总结如下:

1.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用V-n句型对施事和受事进行编码,即使在某些情况下受事可以被省略。

2.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反身代词作为宾语表现了对于及物结构使用的偏好,即将一个参与者关系通过概念化转换为2个参与者关系。

3.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多受到施事作主语的原型映射的制约,不善于使用边缘性的及物结构,比如以力量而不是施事作主语。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使用及物动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概念化及物动词原型
语言、意义与概念化
风险社会的再概念化及其治理
包裹的一切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雨中的树》:一场突破“概念化”的主旋律洗礼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创作主体变化与戏曲的单一化走向
原型理论分析“门”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