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辩证思考与发展趋势

2020-12-27赵小彦熊韵波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内容大学生信息

赵小彦,熊韵波

(蚌埠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阅读,这种不系统、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即为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的出现和存在符合当代社会的主客观条件.在互联网背景下,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阅读习惯和常态,其通过网络媒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期的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主力军,其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趋势,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仅是一个教育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紧迫的实践课题.

1 碎片化阅读产生的原因及背景

1.1 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

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造就了一个庞大的超级联结系统,每个人都被包含其中.据统计,一条信息推送平均需花费2分36秒撰写,但阅读只需28秒.人们消化一条信息的速度远远快于其被撰写的速度.同时人们在浏览信息后,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发送许多副本,这样简单的复制使信息的撰写、发送、接收在几秒钟内即可完成,远快于人们的阅读速度.在互联网的覆盖范围之内,信息系统变得无比庞大,其蕴含的信息总量之大,以至于个人永远不能将之消化完毕.大量信息充斥、挤占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焦虑心理普遍存在.面对信息过量这一难题,人们想到了对策——运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对信息进行过滤和检索,以区分精华和糟粕,并帮助人们快速了解需要掌握的信息.但事实上,完整、系统的知识也因此沦为碎片化信息,并成为碎片化阅读的对象.

1.2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发展及新媒体的出现

相较于全球化进程带来的信息交换的需要和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信息移动、保存、复制、共享等功能对碎片化阅读的间接推动,移动个人终端的发展则直接推动且最大限度地延展了阅读的时间、空间.在新媒体时代,以前的单一媒体垄断已转化为多种媒体并存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媒体所承载的信息可能都不是完整的,其中有大量重复内容,更多的是不被人们期望的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新闻同质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另外,作为新媒体的一种特殊种类,自媒体的产生打破了传者与受者的界限,从而出现“人人即传者”的现象.自媒体离人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相反,其平民化的特征使“草根阶层”也足以受用,其平台包括人们日常使用的博客、微博、微信、QQ等.正因如此,自媒体一直保持经久不衰的发展态势,刷微博、微信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以QQ、微信、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使碎片化阅读真正融入了人类社会.

1.3 内容碎片化和实用主义的泛滥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还存在与信息碎片化相区别的内容碎片化现象.相较主要受客观因素影响的信息碎片化,内容碎片化更多是读者个人因“选择性知觉”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的选择性阅读.也就是说,人们在碎片化阅读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有选择地吸收信息,这一选择过程往往导致接收信息的不完整.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很多事物持有兴趣,这种现象被称为“兴趣碎片化”.但这种兴趣极其不稳定,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便会趋向于实用主义,即通过互联网的检索系统自动筛选并掌握碎片化信息以丰富谈资,以显示自己“渊博”的学识.在兴趣碎片化和“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功利心的驱使下,人们对这种“速成”的实用阅读一见倾心.总之,在当今时代下,信息、媒体、时间、内容等碎片化结构构成了碎片化阅读诞生和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

2 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现象的辩证思考

2.1 碎片化阅读的优点分析

2.1.1 普及率高,推动全民阅读的发展 一种阅读模式普及率的高低与其阅读成本直接挂钩.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储存量越来越大.一部电子设备可储存千万数据,并且其储存资源可供用户免费获取.阅读的便利、图文并茂的内容、相对自由的互动交流环节使碎片化阅读变得轻松、简易,为大众喜闻乐见.同时,碎片化阅读的内容包罗万象,包括新闻类、技巧类、科学类等.这种大杂烩式的阅读模式迎合了具有各种阅读嗜好的人群,而对外界信息充满好奇的青年大学生更被深深吸引.所以,碎片化阅读的综合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阅读兴趣与激情,诸多优点使碎片化阅读迅速普及,推动了全民阅读的发展.

2.1.2 提高大学生零散时间利用率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校大学生的阅读越来越呈现碎片化发展模式.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系统阅读呈渐弱之势,不利于大学生思维的深入发散.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大学生应树立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意识,提前计划学习时间和内容,可随身携带书、纸、笔等,面对“突如其来”的碎片化时间,提高自制力,切换思维模式,不让时间因犹豫而流逝,真正做碎片化时间的主人[2];其次,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可充分利用电子设备,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学习需求,随时接收和共享各种图文并茂的电子信息,以碎片化反击碎片化,最大限度地开发碎片化时间的价值,提高零散时间的利用率.

2.1.3 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大学生文化交流与共享 传统阅读需读者运用发散思维综合思考、分析书中的信息来汲取知识,而碎片化阅读采取的非线性的信息结构,可使读者直接找到并在短时间内掌握信息的主要内容,大量节省了查找所需信息的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碎片化阅读适应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大学生能够借助互联网通信设备快速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如在朋友圈、好友圈里能够快捷方便地获取一些生活小常识、学习工作小技巧等.同时,大学生群体善于借助各种媒体软件开展互动交流,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与他人共享知识与技能,从而使得更多的人受益,在这种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3].

2.2 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分析

2.2.1 “深阅读”向“浅阅读”的退化 在阅读纸质书籍时,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验:随着一页一页地翻阅图书,读者会跟随作者的思维和脚步进行线性思考,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这种连续且一步步磨合深入的阅读方式会让读者在某一瞬间与作者产生共鸣,而在下一刻读者又会运用自己的思维与之进行对抗,这一过程正是人们提高思辨性、增强专注度的关键,而由于碎片化阅读的载体都是电子媒体,其所带来的文字、图片、声音等不同表现形式,会导致人们在阅读时思维极易受到干扰,降低了对核心内容的专注度,所以电子媒体提供的这种拼凑式阅读只能停滞于蜻蜓点水式的浅显层面.缺失了线性连贯的过程,大学生群体很难自发地产生积极探寻议题深度信息的欲望.实际上,这种依靠电子媒介的阅读最多只能算是检索信息,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一味追求速度进行浅阅读,只会使大脑养成惰性思维,不愿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锤炼,使得大学生群体对事物的认知浮于感性、流于肤浅[4].

2.2.2 挫伤大学生系统阅读的兴趣 碎片化阅读具有独特的反馈方式、强烈的视觉和思维的冲击,面对这样的诱惑,部分大学生丧失了对系统阅读的兴趣,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碎片化阅读.而一旦沉迷其中,单纯为了感官刺激而阅读,将会导致大学生阅读能力的下降,陷入恶性循环.另外,通过碎片化阅读得来的内容零散且不成系统,在未能加以足够沉淀的情况下,格式简单的信息很快会被忘记,因为只有前因后果的知识体系才更容易被人记住与掌握.如今,很多学生更愿意通过网上搜索直接得到答案,以期快速提升学识和技能,而忽视了系统、深层次的阅读学习.

2.2.3 内容混杂,阅读质量下降 由于现今公众号、新媒体平台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媒体从业者自身的媒介素养与职业道德水平也参差不齐,受到“眼球经济”潮流的冲击,媒体从业者发布的内容倾注了更多的主观随意性,情绪的宣泄、感性的表达及主流价值观的缺失等现象层出不穷.同时,由于网络环境复杂纷乱,加之信息的碎片化形态,导致信息来源出现引用随意、难以回溯的特点,其内容更趋向于庸俗化、娱乐化、趣味化.可想而知,如果大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网络空间之中,必然会影响他们正常的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一些虚假信息的误导,从而陷入谣言的泥潭,更有甚者,还会导致这种“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延续到自身的学习领域,忽视了人文精神和科学思维的培育.

3 新媒体时代正确引领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途径

3.1 政府主导,营造良好有序的网络阅读环境

政府要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面导向效果,合理规避其负面影响,要确保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对网络自媒体的运行加以监管,集中整治网络空间里的低俗内容,规范健康有序的网络主体竞争环境.一方面,政府要健全和完善网络监管政策法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信息同样需要接受法律的监管和约束.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发挥正确导向作用,引导网络信息主体开展良好协作,为网络信息主体发展运行的合理诉求提供保障,同时坚持优化网络资源配置,对网络信息资源投入进行调控,重点加强对宣传正能量、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主体建设的扶持力度[5].面对新形势下自媒体技术发展迅猛、网络虚拟空间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层出不穷的现状,政府应及时在原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引导各网络主体充分认识网络信息审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全网形成营造良好氛围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政府要引领组织各界力量共同整治网络空间低俗内容.对网络低俗信息的监管和整治,仅仅依靠法律法规的约束性很难达到实效,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弘扬正气、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有效地利用大众监督和媒介监督手段,对网络信息中的低俗内容和不良信息进行有效的监管,促进风清气正的良好网络空间的营造,避免低俗信息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3.2 媒体从业者提升素质、守好底线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碎片化阅读盛行的背景和原因之一,因此,要实现最大程度发挥碎片化阅读优势的目的,需从源头入手,确保各类媒介主体信息发布的质量.一方面,媒体从业者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媒体从业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社会舆论的走向,其自身的职业操守和政治素质直接关系信息传播的性质,也直接影响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在碎片化阅读时代背景下接收外界信息的质量.媒体从业者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为搏眼球、赚点击率而歪曲报道客观事实,不仅会导致信息的失真,使得“标题党”盛行,还容易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媒介传达给年轻的大学生群体,对人才培养质量造成冲击.因此,增强媒体工作者自律性,强化其政治意识,对热衷于碎片化阅读的大学生群体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极为重要.另一方面,媒体从业者还要着力整合碎片化阅读内容,推动“浅阅读”向“深思考”发展,提高网络文化作品质量.网络媒体工作者要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作的作品中,秉承真实正确的原则发布内容,对受众负责,聚焦打造传播正能量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精品,在确保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3.3 高校利用碎片化阅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大学生群体占据碎片化阅读受众的极大比例.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通过碎片化阅读接收信息比课堂上学习的吸引力要大得多.相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学生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阅读获取信息.因此,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校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碎片化阅读方式,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优势发挥最大化.一方面,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碎片化阅读之中,抓住大学生喜好碎片化阅读这个“胃口”,利用现代媒介技术,将娱乐性和网络热点新闻加以包装“烹饪”,做出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餐”;积极转变思维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将碎片化阅读作为打开主题阅读的窗口,实现“课上课下双学堂”模式,用微信公众号、论坛及微博平台推送课堂补充资料[6].另一方面,高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倡导“深阅读、深思考”,利用碎片化阅读本身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对增强知识储备的认识,使其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如何获取信息、应用信息,并且以批判的眼光和辩证性思维去审视繁杂的信息,从而提升自己对碎片化知识的处理能力.对此,高校可通过开展讲座、课程学习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建立素材储备库,提升其对零碎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在保障纸质阅读硬件设施环境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大学生碎片化阅读与纸质阅读[7].

3.4 大学生自身要着力提升媒介素养

大学生群体需权衡碎片化阅读的利弊,理性看待,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其中或一味地抵制.一方面,大学生要提升信息鉴别力,保持独立思考空间.对于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需提升自我甄别能力,学会理性判断[8].因为在碎片化阅读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失真的信息进入大学生的视野,误导大学生的判断,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对碎片化的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阅读,自觉抵制低俗阅读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在信息大爆炸、碎片化轰炸的时代背景下,找到属于自我的方向和有价值的独立思考空间,用深度思考的方式去阅读信息、接收信息.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提升阅读质量,汲取优质养分,无论传统阅读还是碎片化阅读,阅读品质都是大学生应重点追求的.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提升自控力,让碎片化阅读为我所用,而不是陷入无休止、无目标的刷屏浏览之中,导致既浪费了时间,又违背了阅读的初衷.针对碎片化阅读不成体系、零散的劣势,大学生需积极利用自己的思维来搭建桥梁,将其内容进行整合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还可利用订阅号之类的功能去订阅收藏一些完整的优质资源,使阅读更加体系化、优质化,重点专注于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信息与知识,使之成为有目的性、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另外,大学生还应平衡好碎片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纸质阅读与碎片化阅读并不是“有你无我”的对立关系,它们虽然形式不同,但实质上却相通,二者相辅相成、互助互益.

猜你喜欢

内容大学生信息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订阅信息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主要内容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