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训练应用成效、存在问题及实施对策

2020-12-27高振峰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功能性体能训练运动

高振峰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警训部,辽宁 沈阳 110854)

警察职业教育属性决定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活动特征,学生体能素质和身心健康状况是警察职业能力的重点考察对象,这既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指标,又关乎未来警察队伍建设和执法战斗力的提升.因此,警察体能教学水平和效果备受各级公安机关、教育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的重视.多年来,有关警察体能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与探讨非常深入[1],为警察体能课程建设与发展,以及不断开展新内容新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新时期,功能性训练的功效和作用引起了各方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很快开展了一系列应用探索研究[2]和实验检测研究[3].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在充分论证体能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传统体能教学不足、功能性训练具有先进性的基础上,按照先实验、再推广的逻辑,组织实施功能性训练方法的教学.本文介绍了在警察体能教学改革中融入功能性训练理念和方法所取得的成效,梳理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1 警察体能教学训练存在的现实问题

当前,公安院校体能教学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如何贯彻落实“终身锻炼”“健康第一”的教育教学思想,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二是如何让学生掌握科学运动、科学健身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积极心态.基于以上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厘清现实中困扰体能教学的不利因素十分必要.首先,学生在基础教育期间以择校升学为目标,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体育锻炼,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普遍不高[4].虽然报考公安院校的学生都要通过体态标准、健康检查和体能测试,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运动健身的习惯;其次,因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多年来一线民警的体能素质、身心健康状况普遍不佳,甚至有学者认为民警身心健康状况已经成为职业风险的主要因素[5];最后,基于学生入学前的“欠账”太多和一线民警“体质健康透支”太多的现状,学校体能教学成为“夹心派”,成为学生学会健身方法、提升体能素质的关键环节.而体能教学理念守旧、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方法落后等因素又制约着问题的解决.

综上,不难发现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岗位这样一个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链条上,最缺乏的就是“终身锻炼”“健康第一”的思想养成和科学有效的健身方式方法.这就折射出现实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比如,在体能课时不断缩水、教学内容不断压缩情况下,催生“急功近利”的教学思想.有的急于提升体能教学训练效果,通过传统体能训练手段提高大运动量、大强度教学训练比重;有的急于提高学生体能测试达标率,甚至与考试成绩相挂钩,等等.实际上,这些措施和办法都与培养健身健康理念相背离.目前,虽然没有大规模的调查和数据分析,但学生身体机能不适应、运动损伤发生率高、课后自主练习少、运动习惯难养成等情况在各高校普遍存在.因此,在体能教学改革中认清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不足,融入更为科学有效的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传统体能训练与功能性训练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传统体能训练模式基本上是参照苏联的训练理论和经验,后由田麦久教授在《运动训练学》中提出“项群理论”,以现代体能训练体系为基础,通过大运动量、稳定的外部支撑、运动器械等抗阻练习有效提升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质,由于动作结构多以单关节、局部肌肉练习为主,所以对发展四肢肌肉力量非常有效.同时固定、单一的动作轨迹,容易造成身体部分区域或肌肉群孤立发展,在持续的高强度练习情况下,很可能增加练习者运动损伤的风险.

相对传统体能训练,功能性训练代表了现代体能训练的先进性,优势在于通过全面的身体练习,从整体上提高身体运动系统的工作机能,促进练习者不断地提升专项运动技能水平.运动训练中强调技术动作的准确性、规范性、稳定性和协调性,强调多关节、多方位、融合本体感觉的训练,以达到人体动力链的高效、动作模式的稳定和整体运动过程能量使用的经济性,同时兼顾基本生活能力所需的身体素质的保持[6].功能性训练源于西方医学康复,并很快由理疗和医学康复进入体育运动领域.1997年美国运动康复专家Gray Cook首次提出功能性训练概念,认为身体运动是一个运动链,注重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的训练,通过对完整动作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力量训练,避免单关节训练对身体造成损伤.2010年初,国内第一家以体能训练为专业研究方向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实验室的建立,以及我国与AP(Athletes’ Performance)公司合作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标志着功能性训练理念和方法进入中国体能训练领域[7].

尽管功能性训练代表了体能训练的最新理念和方法,可以弥补传统体能训练中的不足,但在发展基础力量、耐力等运动素质中,传统体能训练仍是不可或缺的方法手段.因此,两种体能训练方式方法(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彼此补充,共同发挥作用.

3 功能性训练应用与成效

2015年,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训部针对传统体能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开始实践探索功能性训练方法和应用途径.根据警察体能课程内容主要由奔跑(短跑和中长距离跑)、障碍跑(200~400 m)、力量器械训练、游泳等项目组成,首先选择在学校体育代表队(如田径、篮球、足球、散打、拳击等项目)中推进实验教学.

以田径代表队为例,教师在学校聘请的专家指导下设计好实验教学条件,实验组学生采用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能训练方法,进行为期12周训练.实验组主要运用核心力量训练、平衡能力训练、悬吊训练与本体感觉功能训练等方法.具体方法为:(1)徒手自重练习,如平板支撑、卷腹、臀桥、虫爬、伏地挺身、俄罗斯转体、仰卧摆腿、自重深蹲等及其相应进阶动作变式,用以提升学生的核心力量;(2)利用功能性训练器械,如瑞士球、弹力带、一字绳、平衡盘、平衡软踏、敏捷梯、波速球、滑步器、菲尼斯棒、星盘图、壶铃和药球等,充分调动学生深层肌群参与,提高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和灵敏能力;(3)使用TRX悬吊训练,利用自重与训练角度的变化,更充分地刺激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协调控制能力,提高运动表现;(4)使用泡沫轴、筋膜枪等功能性小工具对深层肌肉进行激活、唤醒,强化肌肉中的肌梭和肌腱,并采用气垫盘、软踏和波速球等本体感受训练器进行平衡与稳定性的练习,进而增强身体的本体感觉与控制能力.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按照训练计划合理搭配训练方法,四位一体,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平衡与控制能力,增强身体功能的连贯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实验教学结束后,采用功能性运动检测(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 简称FMS)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动作控制稳定性、身体平衡能力、柔软度以及本体感觉等能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各项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

在实验教学获得初步成效后,功能性训练方式方法在体能、射击和擒拿格斗等课程教学中也得到很好的落实.例如,利用弹力带、哑铃、药球进行专项力量训练;通过绳梯组合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速度与灵敏素质;通过400米越障跑提高身体机能综合素质,以卷腹、臀桥、虫爬、伏地挺身技术提高地面控制与反抗能力等等.2017年伊始,在教师、学生和企业共同研究和设计下,开设了四门网络学习课程,学生可以不受课内教学内容限制,利用业余时间随时随地指导自我训练.此外,规划出专门时间由聘请的专业体能教练对全校参与功能性训练的师生进行专业辅导.形成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学习训练模式.

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对功能性训练方法非常接受和认可,自发组织了社团小组,并在每个学期末开展一次单项比赛.学校体育代表队在参加全国和省市各项目类别的比赛中,都取得历史性的好成绩.更明显的收获是学生在课内外运动伤病率大幅度减少,主动参与锻炼的热情明显增加,校园运动健身氛围显著提升.

4 开展功能性训练存在的问题

4.1 结构化课程模式导致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联系不紧密

当前,警察体能教学是以结构化课程为基础,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由公安实战对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决定,而公安实战需求又直接影响教学理念.那么突出实战、实用、实效的单纯以技术动作为主的教学训练讲究“短平快”,也就是投入精力少、时间短,见效快.因此,运动专业知识教学培训容易被忽视.

从功能性训练的起源、理论研究背景、实验与推广应用发现,功能性训练不仅是先进的训练方法手段,同时也是集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和康复医学等专业理论知识于一体的训练体系.从知识的角度而言,功能性训练知识内涵丰富,但是结构化的课程让知识呈现碎片化,很难将系统化的知识与技能整合到一起,使功能性训练成为纯技术性教学,学生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这种缺乏专业知识普及与推广的教学内容,不仅难以培养学生的运动热情和运动习惯,甚至学生对已经掌握的技术技能也难形成稳固的记忆.因此,功能性训练要获得发展就必须打破专业知识与技术之间的阻隔状态,增加课程知识属性.

4.2 教学训练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不强

功能性训练发端于西方运动康复理论,将人体运动功能复原、身体机能恢复和运动能力提升等研究成果紧密地结合到一起,针对练习者体能和专项技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方案.而且每个模块的练习内容和训练方式都能符合练习者的身体发展需要,并且配以检测标准检验练习效果.与之对比,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开展功能性训练还处在初级阶段,教师对功能性训练理论内涵和技术标准研究得还不够深入,教学训练内容和形式还比较单一,特别是推广教学经验时,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要领结合不到位,教材内容的选择缺乏科学性,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缺少实践验证,等等.因此,教学训练内容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3 教学评价不全面,评价的客观性不高

作为完整的教学训练活动,评价要素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性的直接反映.首先,从人才培养目标而言,体能教学训练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作为警察文化的载体传承警察文化,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牺牲的职业精神,发挥磨炼学生情感意志的作用;其次,从教学对象而言,教学评价能够观测学生锻炼行为转变,衡量学生是否通过练习达到教学活动预期的教学目标;再次,从考核而言,教师按照功能性训练效果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评判,评判结果又是衡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最好反馈,教师可以根据信息反馈查找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最后,从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角度讲,教学评价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发现自身潜在的身体能力和情感意志变化,通过享受锻炼带来的快乐与挑战,不断自我鼓励、自我鞭策,将运动健身逐渐变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总之,教学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是全面反映教学过程的介质,最终指向的不仅仅是“做了什么”,而是“应该做什么”.但是,这些在功能性训练教学评价中往往得不到体现.

5 对策建议

5.1 丰富教学形式,拓展功能性训练的知识属性

当前,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引领教学模式的变革,尤其是深度学习理念的提出,使课程围绕着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方向发展.在建构主义知识论和学习论的影响下,“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课程形式不仅打破了传统课程的结构化特点,也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可以很好地拓展知识内容,解决教与学在时间空间条件上的制约.随着这些新教学理论的提出与实践,教师必须转变学生知识获取和学习方式的传统观念.从专业知识获取方面,要打破“满堂灌”的方式,通过网络课程形式,在互联网学习平台提供多学科、开放性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把学生运用学习平台学习功能性训练技术动作和健身机理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考察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掌握功能性训练和方法的行家里手.从技能练习方面,要发挥教师课堂精讲与启发引领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组建学生社团、学习小组的形式,练习技能和交流经验.通过学生自发组织的技能竞赛,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达到竞相提高、共同受益的目的.从而,通过打破功能性训练以技术为主体的教学训练形式,将训练学、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等知识内容与技术练习相结合,增加教学训练的知识属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与锻炼中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运动健康知识,形成热爱运动、热爱竞技的行为习惯.

5.2 深化功能性训练理论研究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

近十年来,功能性训练理论、内容和方法在国内外体能训练领域十分盛行,无论在竞技体育中为优秀运动员提供个性化的体能训练,还是在广泛出现的社会健身机构以及部分学校体能教学训练中,功能性训练的科学性和功效性被广泛认可.但是,从国内学者的争论中也能发现,在功能性训练概念界定和内涵理解方面、在功效和作用方面、在方法体系和评价手段方面还存在不同看法[8].警校大学生的体能素质基础及其培养目标,显然与竞技体育优秀运动员不同,与大众健身也有区别.功能性训练能否适合警察群体,需要不断地深化学习和领悟其原理、内容和方法内涵,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外优秀教材及教学内容,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建设.投入人力物力开展实证性研究,开展模块化内容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形成适合警校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方案、内容和方法.

5.3 完善教学评价形式,建立多维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手段.随着“终身锻炼”“健康第一”理念的深入,警察体能教学训练实际上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素养为核心,而这种素养是学生融入公安工作不可缺失的基本能力.因此在以能力为导向的功能性训练中,教学评价变成鼓励学生继续锻炼身体的手段,成为学习过程评价,成为阶段性评价.在“坚持运动、科学健身”的总的评价标准下,既要体现锻炼形式、学习环节和运动效果的评价,又要注重意志力、运动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具体而言,锻炼形式应该包括自主练习、小组竞赛等方面;学习环节方面主要考察理论知识学习心得、小组经验交流、学生讲学等方面:学习结果方面包括训练任务完成情况、小组评教情况、考核成绩等方面;意志品质包括自觉锻炼、坚持锻炼、敢于挑战自我等方面的表现.这种综合多维评价远远超出单一评价的范围和意义,更能体现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功能性体能训练运动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不正经运动范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