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变化研究
2020-12-26胡静
胡 静
(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 江苏 宿迁, 223800)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多发于青少年或小儿群体,可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1]。MP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2]。机体感染MPP后长期处于气道高反应性状态,进而诱发哮喘[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对MPP发病过程均有显著作用。研究[4]表明, MPP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主要表现为T抑制细胞功能降低、免疫球蛋白E水平升高和T辅助细胞功能提高等。因此,应高度关注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在MPP发病全程的变化水平。本研究观察MPP患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及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31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以病情阶段的不同分为急性期组14例和恢复期组17例。急性期组男10例,女4例; 年龄2~6岁,平均(3.75±0.43)岁。恢复期组男9例,女8例; 年龄3~6岁,平均(3.98±0.74)岁。纳入标准: 经临床与影像学技术确诊为MPP者; 对研究知情同意者; 可全程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 近1周服用免疫调节制剂者; 伴有病毒性肺炎等肺疾病者; 合并哮喘、感染者; 存在意识或精神障碍者。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所有受检者于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2 mL, 进行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处理。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CD3+、CD4+、CD4+/CD8+、CD19、CD56等指标进行检测(荧光显微镜和试剂配套,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于4 h内完成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急性期组的CD3+、CD4+、CD4+/CD8+、CD19、CD56水平均低于恢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细胞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3 讨 论
MPP是小儿群体发病率极高的呼吸道感染,除呼吸道症状外,还伴有皮疹、贫血、心肌炎等肺外表现[5]。肺炎支原体(MP)侵袭呼吸系统后,会结合呼吸道黏膜上皮表面的神经氨酸受体,使其难以被巨噬细胞有效吞噬,同时会释放较多的过氧化氢和核酸酶等物质,进而破坏纤毛与黏膜上皮细胞[6]。有研究[7]指出, MPP患者的胸腔积液与血液中均能分离出病原体,说明MP的传播方式包括血液播散。MP不含有细胞壁,因此其首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抑制或显著干扰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但该类药物具有治疗局限性。因此,临床应明确MPP的发病机制,探索高效的治疗方法。
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 CD3+、CD4+是关键分化抗原。CD4+是T淋巴细胞的辅助性物质,主要作用是抵抗细胞内部的病原体感染,可辅助T淋巴细胞进行有效应答[8]。CD3+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典型标志。机体处于免疫平衡状态的关键是多个淋巴细胞亚群间相互制约与协调,保证免疫应答的适度性。而CD4+、CD8+是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应答调节功能的主要指标,两者间的相互制约、诱导可保证T淋巴细胞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CD4+/CD8+对抗原性异物的清除效果较佳,且不会损伤机体组织。CD19是一种簇分化抗原,主要分布在毛细胞白血病细胞或是B细胞内部,是B细胞鉴定标记之一。CD56是细胞表面的糖蛋白, CD56抗原表达于星形细胞和NK细胞内,可以测评细胞免疫状态。
红细胞能够有效参与免疫调节过程,可清除体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提高T细胞依赖性应答功能。多数免疫系统疾病患者的红细胞补体受体1(ECR1)水平会发生改变。急性期患者的ECR1分子表达水平下降,疾病恢复期开始升高[9]。有研究[10]显示,MP感染所诱发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由ECR1数量决定,其减慢CIC的清除速度,使疾病处于亚急性发展阶段,此时患者即使处于疾病恢复期,也可能演变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疾病。ECR1的低表达与T淋巴细胞变化有相关性。MP感染后,T细胞对亚群分化障碍的抑制作用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紊乱。ECR1的实际表达和生理功能异常程度、病理变化均有评价意义,可通过其水平评估预测疾病的发展[11]。但本次研究中并未纳入ECR1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组的CD3+、CD4+、CD4+/CD8+、CD19和CD56指标水平均低于恢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MPP患儿病情严重时,其机体免疫细胞相关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紊乱,机体的防御应答能力显著下降,伴有组织损伤。此外,若MPP感染恢复期仍伴有以上指标异常表现,可能原因是CD4+/CD8+等抗原的实际表达处于早期分化状态[12]。即使患儿经过系统化治疗,但MP仍持续性刺激T淋巴细胞,使气道上皮大量增殖病原体,释放炎症递质,对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有抑制效果,难以快速恢复T淋巴细胞水平。但这并不证实治疗方案无效,通过恢复期的指标变化可评价转归情况,进而调整治疗方案,保证临床治疗的灵活性与个体性。
综上所述,细胞免疫对MPP患儿的发病进展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免疫学指标的定时检测了解病情,并科学制订治疗方案[13]。MPP的首选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同时应该联合使用免疫调剂,以缩短病程[14]。深入分析MPP发病和细胞免疫间相关性,检测CD3+、CD4+、CD4+/CD8+、CD19和CD56等T淋巴细胞指标,可有效评估MPP患儿病情,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