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营养
——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2020-12-26杨玉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7期
关键词:粘膜外科营养

杨玉玲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0 引言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不能只是停留在维持患者机体的氮平衡,而是要进一步确保患者的细胞代谢维持在正常的水平,使患者的组织器官和细胞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进一步调节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使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通过这样的方法使患者身体各项功能能够及时有效的恢复[1]。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切实有效的营养支持,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同时它有着十分显著的药理性作用。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外科临床治疗以及营养支持过程中,肠内营养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显著的首选途径。据此,下文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1 营养支持的重要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营养支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中体现出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如果患者出现某种程度上的肠瘘、短肠综合征、肠道炎性疾病等一些相关疾病,对其进行切实营养支持都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措施,特别是着重针对重症胰腺炎、器官移植、肿瘤及重危患者而言,进行营养支持,更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这样能够使患者的疾病愈后情况得到切实有效的改善,使患者的身体状况得到有效恢复。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看出,如果患者营养不良,在手术之后特别容易出现感染,肺功能障碍,胃肠吻合口特别容易破裂成瘘、伤口愈合不良等方面的情况,并发症发生几率极高,通过营养支持能够使此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更大程度上有效降低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病死率大幅度下降,确保手术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所以,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营养支持也被看作是新世纪医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进展。医学领域也进一步把营养支持和抗生素的发展,麻醉药的应用以及重症监护和器官移植等看作医学中的重大进展和发明,在世界范围内的外科学教科书和参考书中也高度关注营养支持,都对其进行专题讨论和深入探究[2]。

2 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介绍,我们能够十分明显的看出,营养支持在外科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只是通过相对应的营养支持,并不能呈现出十分理想的效果,仍然有某方面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着重看到,营养支持包括两种途径,分别是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而肠外营养的应用,并不能取得完全满意的实施效果,可能出现某方面的并发症,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痛苦程度和疾病的恶化程度等。例如,经腔静脉置管对患者进行水解蛋白液、高渗葡萄糖、维生素等高渗溶液的输入,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素的支持,但是并不能保证患者切实有效的吸收,容易产生很多方面的副作用,而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营养支持过程中首选途径肠内营养,能够呈现出更加理想的应用效果,为肠胃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往往更为简单,并发症更少,能够进一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使患者胃肠内部进一步释放出相应的激素,使静脉循环得到更有效的优化和完善,在根本上有效防止肠粘膜萎缩以及细菌移位等相关问题。特别是针对普外科的危重症患者而言,他们的身体都处在高代谢状态下,能量消耗进一步增加,蛋白质的分解速度进一步加快,在合成方面受到很大限制,身体处于一种十分典型的负氮平衡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出现低蛋白血症。而低蛋白血症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例如,使患者出现中脑水肿延迟,伤口愈合困难等相关情况,对于患者的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都造成十分严重的阻碍,使患者的身体免疫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特别容易出现相关方面的感染等等问题。而针对这样的情况,进一步加强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手术之后体内蛋白质的含量,在更大程度上减少医院感染等相关问题的发生几率[3]。

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水平等相关方面的理论和知识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患者的机体对于外来的侵害会产生比较典型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从患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多器官的功能障碍来看,也可以切实有效的发现,患者的肠道粘膜屏障会在应激的情况下出现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毒素,细菌,病毒等相关物质就会通过黏膜屏障而进入到患者的身体内部,这样会使患者的机体出现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有很大程度的恶化作用,导致患者的机体功能进一步紊乱,所产生的后果十分严重。而怎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改善和维持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使其发挥更理想的作用,这成为治疗措施中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尽管在这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论,并没有完整系统并且被广泛认可的治疗措施,但从实践中和相关实验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对患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使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进一步有效提供氨酰胺等肠粘膜细胞组织特需营养,在这方面,肠内营养支持能够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能够进一步有效促进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改善和恢复,使患者的静脉系统血液循环得到充分的改善,进一步加速,有效激发患者超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在这个过程中,营养物质所包含的营养因子能够直接进入到患者的肝脏等相关器官和组织,通过这样的方法,比肠外营养支持有更为显著的应用效果。所以从这方面的应用优势来看,肠内营养支持不仅能够切实有效的提供所必须的供给营养,还能够针对患者肠粘膜的屏障功能进行有效改善,这是肠外营养所无法比拟的。相反的,如果进行长期的肠外营养,久而久之,就会使患者肠粘膜进一步萎缩和恶化。所以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外科临床领域越来越多的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方法,这样能够使肠外营养支持的弊端和不足得到有效弥补,进一步呈现出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然而,同时也要着重关注肠外营养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如果患者的肠功能出现极其严重的障碍,肠外营养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不能废除或者被肠内营养支持取代[4]。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也可以呈现出典型的“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优势。在具体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肠内营养支持相对来说更符合经济合理性要求,价格比较低廉,同时更符合人体的生理功能,更及时有效,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医师和患者所接受和认可。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体现出更为简便的特征,更容易被医护人员和患者接受,在初用的过程中,因为选用的制剂,输灌的速度、浓度、温度无法真正意义上被患者立即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特别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相关症状,而放置喂养管不如静脉穿刺那样容易,通过肠内营养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就可以切实有效的体现出其应用优势,从而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使相关方面的不足或者缺陷得到有效弥补,使临床实践更接受和认可。

3 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的分析和探讨,我们能够着重看出,在临床实践中,营养支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营养支持的方法,尽早实施肠内营养,这样能够进一步有效减少肠内营养的并发症,使营养支持的效果得到更有效的改善。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确保肠内营养支持不能盲目追求在术后早期进行,要进一步结合患者的肠功能恢复,以及能耐受性,以此为标准和具体的实施条件,这样才能达成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要掌握相关方面的实施要点,针对营养支持的各个环节进行不断的完善,以实际情况为基准,使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猜你喜欢

粘膜外科营养
骨外科知多少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基于严重烧伤抗休克时胃肠粘膜内缺血的研究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手术治疗阴道松弛患者的护理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