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品质控制及高效栽培技术
2020-12-26陈绍荣蔡为明
陈绍荣 蔡为明
秀珍菇品质控制及高效栽培技术
陈绍荣1蔡为明2*
(1. 兰溪市君恋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 兰溪 321100;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杭州 310021)
针对秀珍菇生产中存在的易受高温和病虫害侵袭而减产减收,菌包打冷和采收等环节费工费力,以及鲜菇采后易劣变等问题,结合多年栽培实践和相关技术的试验示范,总结秀珍菇的品质控制及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品质控制涉及培养原料与配方,栽培场所选择与环境控制,出菇期温度控制,采后保鲜管理;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菇棚搭建,品种选择,原料及配方,发菌与出菇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诸方面。
秀珍菇;品质控制;高效栽培
秀珍菇()又名肺形侧耳、袖珍菇、迷你蚝菇、珊瑚菇,属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真菌。20世纪90年代,台湾等地发现将凤尾菇的采收时间适当提前,其风味异常鲜美。台湾农业试验所成功选育出栽培品种,经改进栽培工艺,开发成商品化生产的新菇种[1]。由于秀珍菇朵小形美,质地细嫩,鲜甜爽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2],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秀珍菇适合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期栽培,菌包经打冷刺激后在高温季节仍可成批整齐出菇,便于人工控制出菇时机。因此具有良好的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特性,既能满足夏季食用菌出菇淡季的市场需求,又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高温季节栽培秀珍菇,存在易受高温热害和病虫为害而减产减收的风险,菌包打冷和采收等环节费工费力,以及鲜菇采后品质易变劣等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栽培实践经验和相关技术试验示范,总结出夏季栽培秀珍菇的品质控制及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兹介绍如下。
1 品质控制
1.1 栽培原料
栽培原料及配方不仅影响秀珍菇产量,而且是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源头。因此,采用的杂木屑、麸皮、棉籽壳等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并且符合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生产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安全,为优质高产提供保障。
1.2 栽培场所选择与环境控制
秀珍菇好氧,对通风要求较高。应选择通风良好,生态环境优良,远离化工、烟尘、垃圾、畜禽养殖等污染源的场所栽培,同时密切注意周围农田喷施农药情况,防止农药随风飘散进入菇棚,危害其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安全。
1.3 出菇期温度控制
秀珍菇属中高温型菌类,虽然在32 ℃高温下子实体也能正常生长发育;但以25 ℃左右为佳。在适温下生长的菌体,菌盖色深、肉厚,不易破碎,优质商品菇率和产量均高,保鲜储藏时间长。
1.4 采后保鲜管理
秀珍菇出菇期正值夏季高温期,新鲜子实体的蛋白质含量高但易变质。采收的鲜菇若不立即放入冷库保鲜,极易发热酸化,品质变劣。因此,子实体采摘后应立即移入0 ℃冷库中,使菇体温度降至4 ℃,然后进行分级、定量包装、出售。
2 高效栽培技术
2.1 栽培季节
在高温期,只有15 ℃以上的温差刺激才能有效促进秀珍菇原基形成与分化,子实体形成后能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利用这一特性,配备相应的制冷设施设备可进行反季节栽培。浙江省一般安排在1~4月制作菌包,5~9月出菇。
2.2 菇棚搭建
秀珍菇的菇棚有多种模式,可因地制宜进行选择。主要模式,一种是彩钢大棚,由彩钢夹心隔热板搭建,棚顶高4米,顶部设排气窗,棚内建顶高2.5米、边高2米、宽8米的钢管薄膜培育棚,便于密封打冷。内设立体栽培层架,层架高2米,可放15层菌包,层架间距1米,四周通道宽0.7米,中间的人行道宽1.7米,便于放置移动式打冷机。另一种是配备电动启闭外遮阳的连栋高架大棚,在外遮阳网下加设喷水降温系统,棚内所建的钢管薄膜培育棚及栽培层架设置与彩钢大棚的相同。两种菇棚内都须配备移动式制冷装备。
2.3 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秀珍菇品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2]。不同秀珍菇菌株催蕾所需的温差刺激程度、原基形成时间和产量等均存在差异[3]。由于夏季自然温度高,应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转潮快、生长周期短、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2.4 栽培料配方
可根据当地资源和原料的市场价格,确定栽培原料及其配方。以下为在生产实践中表现良好的3个配方:配方1,杂木屑77%,麸皮20%,石膏1%,石灰2%;配方2,杂木屑68%,麸皮20%,棉籽壳10%,石膏1%,石灰1%;配方3,杂木屑43%,棉籽壳43%,麸皮10%,石膏2%,石灰2%。
2.5 菌包制作
选用17×36(厘米)的塑料栽培袋,以每袋装650克(干料)的标准配制培养料。先将木屑、棉籽壳等主料混合均匀,麦麸等其他辅料另经单独混合均匀后再混入。随后一边搅拌,一边洒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0%~65%。含水量是关键,要严格控制,用中等力度手劲握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滴而不落下为适宜含水量。培养料过干或过湿都会对发菌和出菇造成影响。培养料装袋、灭菌和接种按常规操作进行。
2.6 发菌管理
接种后的菌包直接排放到大棚层架上发菌。大棚及层架须事先进行清洁消毒,在排放菌包的前一天,戴好防护面具,用甲醛喷洒层架及地面,密闭熏闷消毒24小时。发菌培养阶段的重点是严防高温烧菌和缺氧闷菌,同时检查菌包污染情况,发现污染的菌包必须及时处理。在管理得当、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接种后30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2.7 出菇管理
秀珍菇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与温度、湿度、通气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使首潮菇形成整齐的原基,不仅要求菌包达到生理成熟(袋口有少量原基形成),同时需给予15 ℃以上的温差刺激。具体方法为:开袋时沿着颈圈割去袋口部分的塑料膜,刮去已形成的原基,推入移动式打冷机连续打冷13小时,使温度降至8 ℃左右,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每天给予一定的散射光照。喷水时结合通风,3天后可见料面开始分化原基,并形成大量菇蕾。之后延长光照时间,增强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加快菇蕾分化。
待菇柄伸长至3~4厘米、菌盖直径达2厘米、菌盖渐平展时,可用喷雾器勤喷,晴天多喷,雾点可直接喷在菇体上。二氧化碳浓度决定秀珍菇菌柄长短,为满足较长菌柄的市场需求,需适当减少通气,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条件适宜时,一天后即可采菇。
首潮菇采收后,刮去料面残留的菇根和未分化的原基,露出新鲜菌料。停止向料面喷水,维持菇棚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使菌包料面收干,防止杂菌感染、虫卵孵化。之后若料面过干,可每天轻喷细雾,保持料面合适的湿度,在此条件下养菌12天左右,可出第2潮菇。
第2潮出菇前,需对菌包进行大量喷水,一般每天喷两次。感染杂菌的菌包须拣出处理,以防交叉感染。推入移动式打冷机进行打冷刺激,连续打冷13小时,使温度降至10 ℃左右。打冷后尤要注意湿度管理,待菇蕾再次形成后,协调好通风与保湿。其他管理与首潮菇相同。秀珍菇一般可出菇5~7潮,第3~7潮菇的管理与第2潮基本相同,关键是养菌与补水,管理最后一潮菇时,可将菌包底部割开部分出菇。
秀珍菇不同潮次的产量与转潮间隔期长短呈明显的相关性[4],前3潮之间要养菌12天以上,3潮菇以后养菌期可缩短到7余天。在栽培后期,菌包失水较为严重,需采用浇水或浸包的方法补充水分。
2.8 采收、分级及保鲜
当子实体菌盖平展,边缘内卷,菌盖直径为2~2.5厘米,未进入快速生长期时开始采收。由于秀珍菇会出现丛生菇,切不可图快而整丛采下,需用剪刀将符合采收标准的菇体剪下,留下小菇继续生长。采收后的子实体要及时送入冷库冷藏,0~5 ℃下可存放30小时以上。
秀珍菇一般分为一级菇、二级菇和等外菇3个等级。具体标准:①一级菇,菌盖直径2~3厘米,菇体长4~6厘米,菌柄白色、无残渣,菌盖灰白、无发黄、无裂边等,含水量85%;②二级菇,菌盖直径3~4厘米,菇体长5~7厘米,菌柄无残渣,有少量裂边,含水量85%;③等外菇,菇盖直径超过4厘米,菇柄较长、易裂边;④未经分级的秀珍菇划为等外菇。市场上秀珍菇的等外菇视同平菇。
2.9 菇蚊菇蝇的防控
秀珍菇开袋出菇阶段,正值各种虫害多发季节,其中危害最严重的为菇蚊和菇蝇,不但咬食菌丝,还传播杂菌,造成菌包污染。秀珍菇子实体病虫害主要由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和环境卫生差引起[5],在栽培管理中要坚持预防为先、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原则。
可采用以下措施予以防控:①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菇场和周围环境的清洁,消除害虫滋生繁殖条件;②菇房门窗及通风口安装40目的防虫纱,防止菇蚊菇蝇成虫侵入;③发菌期采用高效低毒杀虫剂防治,如用4.5%氯氰菊酯1 500倍液或4.3%菇虫净1 000倍液喷雾;④出菇期严禁使用任何农药,可在棚中架设杀虫灯、粘虫板等进行物理诱杀。
[1] 黄良水, 蔡为明, 金群力. 我国秀珍菇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 食药用菌, 2015, 23(6): 340-343.
[2] 范丽军, 潘祖华, 高文仙, 等. 三个秀珍菇菌株生产性比较试验[J]. 食药用菌, 2016, 24(4): 340-343.
[3] 冯伟林, 蔡为明, 金群力, 等. 秀珍菇菌株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及ISSR分子标记鉴定[J]. 食用菌学报, 2014, 21(2): 14-18.
[4] 廖晋楠, 陈启才, 韦茁萍, 等. 夏季秀珍菇转潮期与产量关系试验初报[J]. 广西农学报, 2018, 33(5): 7-9.
[5] 钟长科, 王丽芬. 古田县秀珍菇设施化高产栽培技术[J]. 食药用菌, 2013, 21(5): 306-307.
陈绍荣(1965—),兰溪市乡土技师,E-mail:2206240783@qq.com。
蔡为明,博士,研究员,E-mail:caiwm527@126.com。
S646
B
2095-0934(2020)05-3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