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像与文本: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图像程序解读

2020-12-26伯果

关键词:文殊金刚莲花

伯果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西宁810007)

瞿昙寺坐落于湟水谷地核心区域, 作为西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寺院, 保存有大量汉藏两系佛教壁画图像。 从20 世纪中叶起就被学术界所关注。 因专业背景所限,学者们的研究基本围绕瞿昙寺历史来展开讨论,涉猎瞿昙寺壁画者稀少。从21 世纪开始,一批具有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背景的学者参与瞿昙寺壁画的专门讨论, 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使瞿昙寺壁画研究走向深入。 本文以文殊金刚曼陀罗为切入点,结合经典文本,对瞿昙殿壁画配置和图像程序做一探讨。

一、瞿昙殿营建

瞿昙殿是瞿昙寺修建年代最早, 具有标志意义的建筑单元。 学界一般以瞿昙殿建成年代为瞿昙寺起始纪年。 目前,有关瞿昙寺建寺背景史料中最详细的,莫过于遗存的五通明代御赐碑刻,但碑文中未出现瞿昙殿修建信息。 有关瞿昙殿建成年代的直接证据还是瞿昙殿正栋枋底墨书“大明洪武二十四年秋岁在辛未季秋乙酉朔越六日庚寅”竣工题记和《明实录》 所记洪武二十六年二月(1393 年)“西宁番僧三剌贡马。 先是,三剌为书招降罕东诸部,又创佛刹于碾白南川,以居其众,至是始来朝,因请护持及寺额。 上赐名曰‘瞿昙寺’”。[1]题记实物与官修史料的相互印证,明确了瞿昙殿修建年代, 即殿堂落成于1391 年, 两年后(1393年)洪武皇帝赐寺名“瞿昙寺”。①另外,《明史》所载瞿昙寺营建信息较为精炼概括, 涵盖了碑刻、《明实录》所载基本内容:

“初, 西宁番僧三剌②为书招降罕东诸部③,又建佛刹于碾白南川, 以居其众, 至是来朝贡马,请敕护持,赐寺额。 帝从所请,赐额曰瞿昙寺。 立西宁僧纲司,以三剌为都纲司。 又立河州番、汉二僧纲司,并以番僧为之,纪以符契。 自是,其徒争建寺,帝辄赐以嘉名,且赐敕护持。 番僧来者日众。 ”[2]

藏文教法史《安多政教史》《松巴佛教史》也对瞿昙寺建寺有所记载, 二书著书时间分别为清同治年(1865 年)和乾隆年(1748 年),从内容表述来看,二者有一定的相承关系,不排除两部教法史原始资料取自遗失的瞿昙寺志文献的可能。④

二、瞿昙殿壁画分布及保存现状

瞿昙殿位于寺院中轴线中院, 是进入瞿昙寺内院的第一道殿宇,也是瞿昙寺修建年代最早,具有标志意义的建筑。 虽然其体量不如稍后建成的宝光殿和隆国殿, 但其栋枋处留存的文字信息和完整的造像配置,对我们认识瞿昙寺营建历史、教派归属和艺术风格具有坐标意义。

瞿昙殿为重檐歇山顶,坐落于60 厘米高台基上, 由主殿和前庭抱厦两部分组成, 主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高5.3 米(地面至平綦),外墙内砌隔墙形成1.1 米宽回廊(转经道,现已封闭形成暗廊),⑤前置抱厦面阔三间(内径11.4 米,与大殿内径同宽),进深一间(5 米),抱厦前置栅栏。 殿前台基正中设四级踏道。

瞿昙殿壁画主要分布于主殿内墙左右壁和殿门内、外侧壁及抱厦左右壁。 大殿正壁(北壁)为三座同等体量塑像背龛,虽然造像无存,但结合宝光殿、隆国殿正壁壁画内容,此处造像应是三世佛。瞿昙殿内径尺寸为阔11.4 米,深8.15 米,高(地面至天花)5.3 米,殿内壁画也是以此尺寸布局。 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左、 右壁十尊文殊金刚曼陀罗图像和前壁两尊大黑天护法图像。 该殿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像和上师对坐图像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另文。 为了叙述方便,特做壁画布局示意图,并以罗马数字排序。

壁画保存状况良好,2017 至2018 年,敦煌研究院对瞿昙寺所有壁画进行了抢救性清洗和加固工作,使烟熏、蒙尘、起甲、水渍等病害得到治理和修复。 同时段,故宫博物院斥资300 余万元对瞿昙寺壁画进行了高清数据采集并建立文物保护数据库。

三、 瞿昙殿文殊金刚曼陀罗壁画图像内容及程序

右壁

Ⅰ 三面六臂,身黄色,主面黄色三目、右面白色、左面青色,高发髻,身饰宝冠、耳环、颈饰、臂钏、手镯、腰饰及脚饰等各种庄严宝饰。 慈眉善目,嘴角上翘, 微露笑容; 主二手结三摩地印(禅定印),其他上下右手分别持摩尼宝珠和宝剑(竖握姿), 左上下二手分别为当胸持乳房状和金刚杵。结萨埵跏趺坐于马座莲花日轮上。

Ⅱ 三面八臂,身青色,主面青色、三目、右面白色、左面红色,身饰跟I 大同小异,宝冠正中饰梵文种子字,慈眉善目,嘴角上翘,微露笑容;主二手置胸前,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其余右手从上至下分别头顶举剑、铁钩、箭,其余左手从上至下分别当胸持乳房状, 其他上下右手分别持摩尼宝珠和宝剑(竖握姿),左上下二手分别为持乳房状、 金刚索、 弓。 结跏趺坐于对象座莲花日轮上。

Ⅲ 三面六臂,身黄色,主面黄色三目、右面青色、左面白色,宝冠、发髻、耳环等身饰及面容跟I 同;主二手之右手结与愿印,余二手之上手举剑,下手持箭, 主二手之左手胸前捧般若波罗蜜多经函,余二手之上手持青莲、下手持弓;结跏趺坐于狮子座莲花月轮上。

Ⅳ 此尊造像肩部以上损毁严重, 与肩同宽倒三角脱落层贯穿至壁顶, 仅露出主面左腮部分和左面。 身白色,三面(右面缺)六臂,主面白色、左面红色,主二手之右手当胸持莲瓣,左手腹部位置持莲茎,其他右上手持数珠,右下手持金刚杵,余左上手当胸持乳房状,下手持净瓶。 结跏趺坐于对孔雀座莲花日轮上。

Ⅴ 三面六臂,身红色,主面红色三目、右面青色、左面白色,宝冠、发髻、耳铛、面容跟前四尊同;主二手结禅定印,其他右上手举剑,下手持金刚杵,其他左上手当胸持乳房状,下手持铁钩;结跏趺坐于大鹏座莲花日轮上。

瞿昙殿内壁画程序主要围绕右壁五尊造像,并配以左壁五尊对应佛母明妃造像展开。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 学者们对这十尊造像的程序笼统地辨识为密宗五方佛序列,近十年来,随着青年学者的成长,以图像与文本交叉研究方法的盛行,包括瞿昙寺壁画研究在内, 佛教壁画图像学研究取得了新突破。⑥这些在大殿内隐含深奥密宗仪轨的图像被逐渐揭开其神秘面纱。

各种曼陀罗成就法(仪轨)是构成藏传佛教神灵世界的根本经典, 也是藏密仪轨图像化展示的基本依据。 通过文本对照,瞿昙殿以文殊金刚为中尊的五佛配置所呈现的曼陀罗仪轨及图像程序跟《究竟瑜伽鬘》(rdzogs bvi rnal vbyor gyi phreng ba zhes bya ba) 所出文殊金刚四十三尊曼陀罗结构一致。 此引《究竟瑜伽鬘·文殊金刚四十三尊曼陀罗》《成就法鬘》(Sadhānamālā)《不二金刚续》(Advayavajra-sangraha)等成就法文本跟瞿昙殿文殊金刚曼陀罗图像做一对照分析。

《究竟瑜伽鬘·文殊金刚四十三尊曼陀罗》所载文殊金刚及四禅那佛身形:

1.中心为大日如来自性身文殊金刚,身黄色,结萨埵跏趺坐于狮子座莲花月轮上,三面六臂,中间主面为黄色,右面蓝色,左面白色;六臂,右臂分别持宝剑、结施愿印、箭,左臂分别持般若波罗蜜多经函、青莲、弓。 配金刚界自在女。

2.东为不动佛,身蓝色,结跏趺坐于大象座莲花日轮上,三面八臂,中间主面蓝色,右面白色,左面红色,主二手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其它右手分别持宝剑、铁钩、箭,左手持乳房状、金刚索、弓。

3.南为宝生佛,身黄色,结萨埵跏趺坐于马座莲花日轮上,三面六臂,中间主面黄色,右面蓝色,左面白色,主二手结三摩地印,其它右手分别持宝珠、宝剑,左二手持乳房、金刚杵。

4.西为无量光佛,身白色,结萨埵跏趺坐于孔雀座莲花日轮上,三面六臂,中间主面为白色,右面蓝色,左面红色;六臂,主二臂右手持打开莲瓣,左手持莲花茎,其余右二手持数珠、金刚杵,左二手持乳房、水瓶。

5.北为不空成就佛,身红色,结萨埵跏趺坐于大鹏座莲花日轮上,三面六臂,中间主面为红色,右面蓝色,左面白色;六臂,主二手结禅定印,其它右手分别持宝剑、金刚杵,左二手持乳房、铁钩。[3]

《印度佛教图像志》⑦所引《成就法鬘》文殊金刚身形:

“……他那优雅的身体如朱砂般赤红,现三面,分别为红、蓝、白。 双手拥抱其自性明妃,其中一手抚明妃之面。文殊金刚手持宝剑、箭、弓、和青莲,施金刚坐于双莲上的月轮中,如明月般辉煌。 ”[4]

瞿昙殿、《究竟瑜伽鬘》《不二金刚集》 五佛身形比较:

表1 瞿昙殿、《究竟瑜伽鬘》《不二金刚集》五佛身形比较

续表

左壁

左壁壁画布局跟右壁壁画相向而置, 位置经营完全一致,只是保存状况较差,画面色彩和清晰度不如右壁,但画面完整度跟右壁差不多,不影响主要造像内容的辨识。 同样,在壁面最里面也安排了一铺高僧对坐像, 这对我们分析瞿昙殿乃至瞿昙寺教派传承具有判断意义。

Ⅵ 三面八臂,身黄色,主面黄色三目、右面青色、左面白色,身饰庄严宝饰。 除了大致姿势、手印等能辨识外, 画面色彩漫漶不清, 细节较难辨认; 主右手结与愿印, 其余右手自上而下施无畏印、金刚杵、箭;主左手结期克印持羂索,其余左手自上至下持宝蕾、数珠、弓。 结萨埵跏趺坐于马座莲花日轮上,现三昧耶形如意宝。 位置次序、须弥座动物跟右壁Ⅰ对应。

Ⅶ 三面六臂,身青色,主面青色、三目、右面白色、左面绿色,身饰跟Ⅰ大同小异,宝冠正中饰梵文种子字,慈眉善目,嘴角上翘,微露笑容;主右手施无畏印,其余右手自上而下持金刚杵、箭;主左手结期克印,其余左手自上至下持羂索、弓。 结跏趺坐于对象座莲花日轮上, 现三昧耶形五股金刚杵。 较之Ⅵ图像较清晰。 位置次序、须弥座动物跟右壁II 对应。

Ⅷ 三面六臂,身黄色,主面黄色、三目、右面青色、左面白色,宝冠、发髻、耳环等身饰及面容跟Ⅰ同;主二手胸前结说法印,各捻一支莲茎,左手莲茎伸至肩部,莲花上置般若经函,右手所捻莲茎伸至右肩,花上竖立智慧宝剑,其余右二手之上手持箭、下手结与愿印,余左上手举手捻花、下手持弓;结跏趺坐于狮子座莲花月轮上。 位置次序、须弥座动物跟右壁Ⅲ对应。

Ⅸ 三面六臂,身红色,主面红色、三目、右面青色、左面白色,宝冠、发髻、耳环等身饰及面容跟Ⅰ同;主右手施无畏印,余右上手持金刚杵,下手持箭;主左手当胸捧青莲,余在上手持数珠、下手持弓;结跏趺坐于对孔雀座莲花日轮上,现三昧耶形莲花。 位置次序、须弥座动物跟右壁Ⅳ对应。

Ⅹ 三面六臂,身绿色,主面绿色、三目、右面青色、左面白色,宝冠、发髻、耳铛、面容跟前四尊同;主右手施无畏印、其余右上手持金刚杵、下手持箭;主左手结期克印,余左上手持莲花、下手持弓。 结跏趺坐于大鹏座莲花日轮上, 现三昧耶形剑。 位置次序、须弥座动物跟右壁Ⅴ对应。

《究竟瑜伽鬘·文殊金刚四十三尊曼陀罗》文殊金刚及四禅那佛明妃身形:

东北佛眼母:身黄色,结萨埵跏趺,八臂,右四手分别施无畏印、金刚杵、箭,左四手分别结期克印持羂索、持宝蕾、数珠、弓。

东南玛玛吉:身青色,结萨埵跏趺坐,六臂,右三手分别施无畏印、金刚杵、箭,左三手分别持结期克印、羂索、弓。

西南白衣母:身红色,六臂,右三手分别施无畏印、金刚杵、箭,左三手分别持莲花、数珠、弓。

西北度母:身红色,六臂,右三手分别施无畏印、金刚杵、箭,左三手分别结期克印、持莲花、弓。[5]

《印度佛教图像志》所引《不二金刚集》四禅那佛明妃身形:

金刚界自在母

据《不二金刚集》中的描述,金刚界自在母居四佛明妃,佛眼、度母、摩摩枳、白衣的中央。 据说她是大乘佛教中的最高真实,可附名 “如来”、“空性”、“般若波罗蜜多” 等的化身。 金刚界自在母身色黄色, 因而只能将其视为以宝珠为象征物的黄色宝生佛的明妃。

佛眼

禅那佛与明妃及部属菩萨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 他们被分为五组,若加上金刚萨埵的话,便是六组。 佛眼佛母隶属于大日如来的如来部,故佛眼佛母为大日如来的明妃。《不二金刚集》中的一段简短禅定对其形象有如下描述:

“创生于白色种子字‘Lom’的佛眼佛母居于月轮中的东南侧莲瓣之上。 她体色洁白,以法轮为象征物。她是宇宙根本元素 “土” 的化身。她隶属如来部,并浸于痴中。 ”

摩摩枳(玛玛吉)

《不二金刚集》中的一段禅定描述道,摩摩枳佛母属金刚部,是阿閦佛的精神伴侣,为金刚部之化身神灵。 其中对她有如下描述:“创生于蓝色种子字‘Mām’的摩摩枳位居月轮的西南角,身色蓝色,以蓝色金刚杵为辨识象征。 她是水的化身,隶属金刚部。 现嗔忿之态。 ”

白衣佛母

白衣佛母亦作 “白衣”。 据《不二金刚集》中的禅定称,白衣佛母隶属阿弥陀佛的莲花部,是阿弥陀佛的精神伴侣。 对她的形象和性质有如下描述:“创生于红色种子字‘Pām’的白衣观音位处月轮的西北角。 其身色赤红,以莲花为辨识象征。 她是元素‘火’的化身。 隶属莲花部,现爱慕之态。 ”

度母

《不二金刚集》的《五相》中的一段禅定称,度母亦称 “救度母”,属不空成就佛的业部,她必然与不空成就佛密切相连。 因度母身色为绿色,所以她被认为是不空成就佛的明妃。 描述其身形和本性如下:“创生于金绿色种子字‘Tām’的度母居月轮的东北角(I?āna)。 她的象征物是一株青色的夜莲。 她是元素 “气” 的化身。 隶属业部,现嫉妒之态。 ”[6]

瞿昙殿、《究竟瑜伽鬘》《不二金刚集》 五佛明妃身形比较:

表2 瞿昙殿、《究竟瑜伽鬘》《不二金刚集》五佛明妃身形比较

续表

前壁

Ⅺ 一面二臂三目,身黑青色,橘红色发须火焰状,戴五骷髅冠,冠中置阿閦佛像。 二目圆瞪,龇牙咧嘴,面相愤怒狰狞;颈挂五十人头璎珞,龙首蛇身缠身,双手当胸,右手持钺刀,左手捧盛血颅钵,两臂臂弯置梃杖,人头饰,下身穿虎皮裙,矮人蹲姿于尸体之上,形貌怖畏。 主尊左上是青色独髻母,左下为欲界自在母,右上是四臂金刚手,右下是持钺刀大黑天,在他下面是拄誓愿木黑衣人,头顶盘旋三金翅鸟, 以示黑宝帐护法派出的使者,[7]身旁有黑鸟、黑狗、黑豺、黑人等。

根据以上特征,此处主尊应是《金刚帐》(gur)所出宝帐护法的另一身形二臂大黑金刚。 贝诺托什·巴达恰利亚的《印度图像志》中,转引了印度成就法《成就法鬘》有关大黑天神几种身形的描述,其中,对二臂大黑天描述:

“修习者需将自己观想为至尊圣大黑天,身色蓝色,一面二臂之身形。 现三只怒目,左右二手持鉞刀和颅钵。 置五颗骷髅于飘舞的棕发之上,身戴人头璎珞。 容貌怖畏,獠牙外露,严饰猛蛇,以蛇为圣线。 大黑天身材矮小,口中外溢四滴鲜血。 如是速速观想……”[8]

但《印度图像志》中没有对持杖大黑金刚做介绍。《五百佛像集·见即获益》(Rin Vbyung snar thang brgya rtsa rdor aphreng bcas nas gsungs pavi bris sku mthong ba don ldan bzhugs so) 录有持杖大黑金刚图像, 题名明确了此尊持杖二臂大黑天出自《金刚帐》(gur),但没有进一步的文字描述。在辨识这幅壁画过程中, 我们还是更多地参考了《藏传佛教神明大全》宝帐护法部《金刚帐所出二臂大黑金刚》(gur nas bshad pvi dpal tdo rje nag po chen po phyag gnyis pa)条,该条对持杖二臂大黑金刚伴神眷属配置做了详细描述, 跟我们讨论的这铺壁画所呈现的画面内容较为一致。 此外,奥地利藏学家内贝斯基的《西藏的神灵和鬼怪》中也对该身护法做了较详尽的探讨。 从文字表述来看,内贝斯基所文跟《藏传佛教神明大全》(Bod rgyud nang stsan lha tshogs chen mo) 条引自同一藏文文本:16 世纪觉囊派大师多罗那他的成就法著作《本尊海成就法:宝生》(Yi dam rgya mtshovi sgrub thabs rin chen vbyung gnas)。[9]大黑金刚宝帐护法根本密续为《空行金刚宝帐续十五品》,传自四大译师班智达,后有萨迦派高僧洛追尖参整理成册。16 世纪觉囊派大师多罗那他的成就法著作《本尊海成就法:宝生》对前人译著成就法做了新的搜集整理, 并附自己的译著《成就百法》(Sgtub thabs rgya rtsa),该书对宝帐护法密续有全面的描述。 起初,宝帐护法是萨迦派最为崇拜的大黑天身形,之后各派均有推崇, 成为藏传佛教万神殿中具有至上护法地位的大神。 相对今天画师们的创作,古代画师对成就法文献的遵守更为严谨,这些存世壁画对我们研究各派成就法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

Ⅻ 一面四臂三目,身黑青色,橘红色发须火焰状,戴五骷髅冠,冠中置阿閦佛,身饰各种璎珞,项挂龙首蛇身之蛇,身挂五十人头璎珞,下身穿虎皮裙,右主手当胸持心状椰子果(Vbe ta 贝达),左主手当胸颅钵,其他两手,右手持剑,左手持天杖,矮人蹲姿于人尸上。 主尊周围围绕众多伴神眷属,主要有事业护法黑具善、 红面赞噶母, 黑食肉狼面,及八位空行母:鹰面空行母,鹏面空行母、乌鸦面空行母、猫头鹰面空行母、猪面空行母、狗面空行母、狼面空行母、虎面空行母、四手黑红色独髻母。

根据造像学文献的分类, 大黑天有七十二或七十五种身形[10],其主要支系有二臂大黑天、四臂大黑天、六臂大黑天,藏传佛教各派根据各自密续传承,依重有所不同,相对而言,萨迦派侧重二臂大黑天,噶举派侧重四臂大黑天,格鲁派侧重六臂大黑天。 其中,四臂大黑天又分不同密续传承,如龙树所传四臂大黑天(mgon po phyag bzhi pa klu sgrub lugs)、 噶洛师所传四臂大黑天(mgon po phyag bzhi pa rkwa lovi lugs)、 蔡师所传四臂大黑天 (vtsh al lugs kyi mgon po phyag bzhi pa)([11]、合二为一四臂大黑天(Lugs gnyis gcig tu kgril bai mgon po phyag bzhi ba)等。 我们确认该壁画为蔡派四臂大黑天的依据是主尊右手所持椰子果,根据《藏传佛教神明大全》蔡派四臂大黑天条:

“(蔡派) 大黑天跟噶洛师所传四臂大黑天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其四手中的右上手持心状贝达(vbe tsa 椰子果)......”⑨[12]

主二手持钺刀和颅钵是所有大黑天身形的标准姿势,如二臂大黑天持钺刀和颅钵,宝帐大黑持天钺刀和颅钵, 四臂大黑在二臂大黑天的基础上余二手持剑、天杖,六臂大黑天在二臂大黑天的基础上余四手持念珠、鼓、矛、金刚羂索。 佛教神灵体系中所谓的标准只是经典仪轨中的依重而已,在传播过程中根据各自法门的需求,在某些情况中,二臂大黑天右手所持并非钺刀而是三叉戟, 像瞿昙殿这幅四臂大黑天右手持椰子果而非钺刀。

蔡派四臂大黑天伴神眷属同属智慧大黑天(Ye she kyi mgon po)系,[13]其伴神眷属的身形以各种飞禽走兽面为特征, 尤其以乌鸦面事业护法(Las mgon bya rog gdong can),食肉狼面护法(Sha za ce spyang gdong)等最具代表。

文殊金刚四十三尊曼陀罗图像在瞿昙寺的出现,说明《金刚鬘》(Rdo rje phreng ba) 仪轨和《究竟瑜伽鬘》(rdzogs bvi rnal vbyor gyi phreng ba zhes bya ba)造像系统至15 世纪就已经在河湟地区流行, 其图像配置直接影响到毗邻的甘肃永登鲁土司属寺妙音寺, 构成明初河湟地区寺院壁画独特的造像系统。 另外,结合瞿昙殿出现的萨迦班智达贡噶尖参画像, 二臂持杖大黑金刚和四臂大黑天图像配置,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瞿昙寺建寺初期萨迦、噶举两派并重的教派共融现象,对重构瞿昙寺初期教派归属提出了新问题。

注释:

①关于瞿昙寺始建年代,近几年又出新的观点,索端智教授以一份立书时间为洪武三年(1370 年)的自家所传地契为文献依据,认为瞿昙寺建寺年代要比目前学界通用的时间要早20 多年。该地契文献的进一步考证,对重构瞿昙寺建寺年代和瞿昙寺国师封号的起始年代具有重要意义。 参见索端智:《从民间地契印信文献看瞿昙寺建寺及其他》《青海民族研究》2016 年第4 期。

②《明史》《明实录》作 “三剌”,瞿昙寺敕谕碑文中作 “三罗”,手抄本《国师亲供册》中音译为 “桑儿加查实”,《安多政教史》称“海心山人”“白牛(象)大士”“海喇嘛”;《松巴佛教史》称 “噶玛海喇嘛”。

③有关罕东地望,《西宁卫志》 卷一:“罕东卫西北去卫三百里,西戎之别也……”《太祖实录》洪武九年八月庚戌条:“西番土官朵儿只巴叛,率众寇罕东。 河州卫指挥使宁正率兵击走之,追至西海北山口而还”。 西北去(西宁)卫三百里,大致在距离西宁150公里的门源西、祁连东、刚察连线,西海北山口是指青海湖北部祁连山脉诸山口,据此判断,罕东当在祁连山南麓至青海湖周边。 明代罕东卫地望大致在柴达木东北部(今乌兰、都兰、天俊)、环青海湖地区(共和、刚察、祁连、刚察、天俊等)。 瞿昙寺创建者三罗喇嘛元末明初 “遵循佛陀和喇嘛的授记来到多麦地区” 传经布道,其活动中心在青海湖周边一带,即罕东诸部落牧地,在罕东诸部中颇具宗教声望。 其写书劝降罕东诸部符合情理。

④扎洛《青海瞿昙寺大国师、国师、活佛世系考略》(《青海民族研究》,2015 年第4 期)一文中提到4 部瞿昙寺原始志书。

⑤据宿白先生考证, 重檐歇山顶藏传佛教佛殿最迟在14 世纪中叶即已出现,并于14 世纪中期迄15 世纪已流行于西藏及甘青地区。 瞿昙殿这种方形佛堂外绕一匝礼拜道的形制在元代黑水城古寺遗址中找到先列。 见宿白:《藏传佛教寺院考古》第288 页。

⑥对瞿昙殿壁画做过深入图像学研究的文章有: 谢继胜、廖旸:《青海乐都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内容辨识》,《中国藏学》,2006 年第2 期,第191-202 页;阮丽:《青海瞿昙寺瞿昙殿、宝光殿中文殊金刚四十三尊曼荼罗图像考证》,《法音》第63-69 页,廖旸:《瞿昙寺瞿昙殿图像程序溯源》,《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 年第6 期。

⑦《印度佛教图像志》由印度学者,前东方学研究所主任巴达恰利亚所著,是基于印度早期密教成就法文献《秘密集会怛特罗》《成就法鬘》《究竟瑜伽鬘》和《不二金刚集》等撰写的佛教图像学著作。 相对于后期藏传佛教各派在转引基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成就法文献,该图像志简明扼要地梳理了佛教诸神仪轨。

⑧《不二金刚集》中五方佛中尊为大日如来,此处引入另一古印度成就法《成就法鬘》中的文殊金刚身形跟《究竟瑜伽鬘》和瞿昙殿III 做比较。

⑨蔡派大黑天由恩扎布迪 (aindr bhu ti) 传于扎牟译师(rtsa mi lo tsva pa),噶洛师(rgwa lo)从扎牟处听受,后传入藏地。

猜你喜欢

文殊金刚莲花
文殊菩萨
追影记
云莲花灯
印度帕拉时期的文殊菩萨造像
莲花汤匙
莲花岛再见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前身寄予流水,几世修到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