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创新
2020-12-25杨冬梅
杨冬梅
【摘 要】 本文着重探索了新时期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逐步促进班级管理质量的提高。为此,笔者立足于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研究,而本文则将对相关的研究结论进行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 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主要指根据一定的要求,带领学生对班级中的各项活动进行合理调控,从而实现最终教育目标的过程。在素质教育深化实施的背景下,班级管理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逐渐突显出缺陷。因此,在新时期的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应该对具体的育人要求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以此为基础实施更具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措施。这样一来,有利于逐步促进班级管理过程的优化,从而使班级管理活动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一、打造班级文化
从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生的思想与言行在极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该将打造良好班级文化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常来讲,班级中的风气、人际环境以及成员的言行倾向可以视为班级文化的主体标识。毋庸置疑,班级文化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班主任应该针对上述内容打造不同类型的班级文化。
在本班的管理活动中,我通常会将班级文化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硬文化”。硬文化主要是指一种直观可感的文化形态,一般会通过直观的事物呈现出来。不难理解,在窗明几净的环境当中,更加容易使学生自觉产生一种浓郁的学习风气。为此,我会从座位排列、教室布置、教室卫生等不同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此来优化班级的物理环境;第二,“软文化”。软文化主要表现在班级成员整体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等隐性素养。在软文化的构建中,我组织学生设计了本班的班徽、班歌、班旗,并着手构建了班级的制度文化。同时,也对班风进行了优化。
二、突出德育地位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德育教育逐渐被摆在了重要位置。从长远角度来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将德育纳入到整体的工作体系当中。同时,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德育内容实施恰当的德育指导策略,从而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如:“劳动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我会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集体劳动。除了负责做好引导与组织工作之外,我还会遵循以身作则的原则,积极参与到劳动当中。通过我的带头示范,很多学生也开始主动投入到劳动中。而在集体劳动氛围的感染下,学生逐渐感受到劳动的乐趣。除了学校劳动之外,我还会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家庭劳动任务。最终,通过长期的引导,逐渐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引导自主管理
从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生开始逐步向青春期过渡。这一阶段的学生逐渐开始产生比较明显的自主意识。因此,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当中,班主任应该逐步改变传统的“管制式”的管理模式,并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以此来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当中,从而充分发挥出學生的自主性。同时,班主任还应该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进行恰当的引导与点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在组织本班的管理活动时,为了使学生的自主管理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我采用了常规管理的模式,即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对班级活动进行引导。同时,为了使班级管理制度更加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引导学生参与到了制度内容的设计当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框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完善了班级管理的条例。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我会充分发挥出班干部的引领作用,并由班干部负责班级管理制度的监督和执行。同时,为了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自主管理中,我还设计了值日班长制度。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活动提供了比较完善的保障。
四、注重人格教育
审视长期以来的班级管理活动,可以发现当前的人格教育环节是比较薄弱的,再加上外界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因素,所以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孤僻、自私、嫉妒心强、承压能力差等性格问题。因此,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应该逐步加强人格教育,并将学生的人格塑造作为切入点,从而逐步提升班级管理活动的实效性。
在班级管理当中,完善的人格教育通常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加强认知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为此,我会不断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与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并且会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第二,拓宽学生心理空间。通常来讲,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交往、生活当中难免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我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维护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空间;第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教师的指导只是提供一种外在的帮助,为了真正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必然需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及时发现和改正自身的缺点。
五、强化家校共育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是需要将多种教育因素进行有机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是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应该依托学校平台构建家校共育模式。这样一来,可以进一步拓宽班级管理的范围,从而强化实际的教学效果。
如:在日常的班级管理活动中,我会通过家访、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各种渠道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我们会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交流。同时,我也会向家长讲解一些现阶段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这种方式,逐渐使家长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样一来,逐渐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了教育共同体,从而构建了更加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
总之,在新时期的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应该充分重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当前的育人要求实施相应的管理策略。同时,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还应该及时对班级管理活动进行调整。唯有如此,才能逐步达到最优化的班级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雷先明.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