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错生蛋”,灵动学生思维

2020-12-25姚兰心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错误小学数学学生

姚兰心

【摘    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是无处不在的,可能是一道题目的粗心计算,也可能是一次不经意的发言,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认真处理这些错误,使错误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触及知识的本质,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错误;小学数学;学生

小学生的思维还很简单,很难对事物有正确的思考,而小学数学是抽象而复杂的,学生的思维还未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水平。因此,在小学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很多时候,教师因错误的个别性或是对教学进度的追赶不能对错误进行及时的判断和处理,对师生来说,这都是教学资源的浪费。对于这些错误,教师要正确处理,抓住良机引导学生思考,借助错误的发生深化问题的处理,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一、故意出错,思维成长

在平时的作业或练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教师可以总结学生发生错误的原因,仔细研究教材,预测学生在某一知识点容易出现错误,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故意发生错误,为学生提供发现错误的机会,并创造沟通交流、改正错误的平台,引导学生在议错、辩错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思维成长。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教师先给学生介绍了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再出示生活中的轮胎、钟表、圆盘、蛋糕等很多种圆形物体的图片,接着,教师没有借助任何学具,直接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形。这时,有学生提出:老师,这个图形看似是个圆形,但是没有圆心和半径。教师让学生说出正确的画圆方法,学生认为要利用学具画出的圆才更规范,教师让每一位学生画出一个圆形,有学生利用圆规来画,有学生用两支铅笔做成简易圆规,有学生利用量角器来画圆。通过画圆,学生都懂得了圆一定要有圆心和半径等,学生画出了标准的圆,也掌握了圆的特征。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在课堂中故意出错,让学生找出错误所在,并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改正原来的错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成长。

二、正视错误,思维再现

传统教学中,人们总认为一节完美的优质课就是教学流畅、时间把握准确、师生间问题配合默契。细思整个环节,我们不难发现,这样完美的课堂是教师和优等生共同表演的结果,普通生及学困生无法从课堂上获得真实的信息,长久下去,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学困生的错误会更多。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允许失误的发生,正视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对教学进行思考,给学生创造展现思维的机会,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一课中,教师让学生比较1/2和1/4的大小,通过学生猜测,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第一种认为1/2>1/4,第二种认为1/2<1/4,针对这两种答案,教师让学生各自说出理由。第一种学生认为,1/2是将一个物体分成2份,1/4是分成4份,因此,分成两份得到的物体一定大于分成四份得到的物体;第二种学生认为,1/2和1/4中分子相等,分母2小于4,因此,1/2<1/4。教师让学生各自拿出一张纸,将纸张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和四份,取其中一份来比较,这时学生发现1/2>1/4。教师让学生继续讨论,比较1/5和2/5、3/4和2/5的大小,这些题目不能完全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教师让学生交流讨论,找到比较分数大小的规律,学生通过讨论顺利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

上述案例,教师在发现学生错误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让学生对错误进行讨论探究,主动发现错误原因,并分析总结出这一类型题目的计算规律,举一反三,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巧用错误,思维提升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不应回避,而是要善于利用错误,将错误当作教学过程中宝贵的资源,引导学生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巧借错误挖掘错误的本质,灵动学生思维。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对错误置之不理,或者是发现学生错误立即更正或否定的教学方式,而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错误,将错误作为教学契机,改变教学预案,巧借错误提升学生思维。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中,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对比三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学生1: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相邻的两条边相乘。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学生支持这种说法,有学生反对,教师让学生1给出理由,学生1: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都是相邻两条边相乘,平行四边形一定也是。教师暂时没有评价,而是让学生画出平行四边形,然后裁剪下来,通过平移等方法变成长方形,在分别测量两个图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并计算,看哪种方法正确。经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

上述案例,教师抓住学生在计算面积时的思维惯性错误,紧紧围绕这一错误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自主探究面积计算过程,提升了学生思维,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认知产生的偏差,教师要在这些“错”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巧妙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的思维在认识错误、分析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范小武.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学周刊,2020(17):131-132.

[2]李志伟.小学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应用策略[J].教师博览,2020,10(18):64-65.

猜你喜欢

错误小学数学学生
在错误中成长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怒”与“努”
“浮”字等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