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2020-12-25管玉芳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素质教育

管玉芳

【摘要】在教育模式上,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的教育阶段,教师不仅应该对学生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普及,更加要对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能力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全方位发展。基于此种教育背景,通过研究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相关理念与发展现状,从而分析当前小学教育模式,并提出了在素质教育下完善小学教育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育理念 教学目标 措施

一、社会实践对于小学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实践辅助课堂的理论教学

我国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课堂的理论教学为主,教师对于每一个理论问题的教授都是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话术表达从而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学生也只能从课堂的教师讲解及自己的虚拟理解中去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十分表面化的。传统的小学生教育方式是较为片面化的,一方面教师的讲述可能存在一定的个人主观意识,另一方面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要想使得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学校和家长可以组织小学生参加各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体会到不同活动所传达的思想,从而真正去理解和认可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最终实现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开展社会实践诊治“高分低能”的通病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重知轻能,同时存在较为严重的“唯分数论”现象,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一部分学生尽管自己能够在各科课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不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个人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相对较差。例如,小学生学了很多古文中的礼让文章,但在生活中连最简单的尊老爱幼的让座都难以做到。为了诊治“高分低能”的通病,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各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从小学生起,组织他们亲身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动手动脑进行各种活动。

(三)社会实践活动是丰富小学生视野和消除厌学情绪的有效手段

我国的小学生课程不仅包括数学、语文、英语这些统考的知识学科,同时也包括自然、社会实践这些实践操作学科。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占据绝对分数量的统考知识学科无疑是小学师生攻克的主要堡垒,同时这些学科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小学生学习课时,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小学生的知识面。适当参与自身感兴趣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避免学生不断重复上课、作业、练习、考试这种机械的循环,使得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适时的脱离书本,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释放其潜能、培养其特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调节学习情绪,变苦学为乐学从而使得小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二、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社会实践种类较少

虽然现在我国在不断地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但是很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对于运用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认知较少,他们很多仍然坚持以课堂学习为主来提高小学生素质。尽管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有一些学校逐渐鼓励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素质。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实践对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学校和老师应该开拓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避免小学生屡次参加同一类型活动产生的抵抗心理,另一方面要让小学生能够参加更多不同的活动,并通过不同的活动获得不同的实践体会,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社会实践频率较低

目前,有一部分小学学校逐渐意识到社会实践对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从而逐渐带领小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由于我国应试教育影响较为深远,使得很多老师和家长还是以学生的课堂及书本学习为止,社会实践活动只占小学生课余生活中的极小部分。很多学校或者家长只把社会实践活动当成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科目,较低频率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教育者难以借助社会实践实现小学生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加强小学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小学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为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促进素质教育的科学均衡发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或者在解决具体学习以及生活问题时,为他们提供关于素质全面发展的实例,并进行全面训练。通过进行素质教育,能够使大量学生找到各种学习的思维教学模式,并发现更多饶有趣味的学习问题,这是对于学生非常规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

(二)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性和学习能力量身定制不同学生的知识以及身体等各方面综合发展的计划,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不同学生的潜力。学生由于各自的经历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可能存在自身智力、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当教师向学生传授相同内容的时候,学生可能受到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智力发展的不同,从而造成同一内容形成的教学质量不一样,教师应该因材施教,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学方法。

(三)全面协调发展

素质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尽可能地熟悉当前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为学生培养独立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环境是孕育学生全面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教师应当为今后学生发展留出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同时应该提倡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实现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来说,现代教育中的问题不能简单依靠机械的知识记忆和反复模仿解决,而是需要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融会贯通,因此,现在教学的关键不仅仅在于知识训练时的强度,而是在于教学的质量。

(四)重视教学目标的教育模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设定好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学课堂中的内容以及在教学中应用合适的方法。同时,正确的教学目标能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变化,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方向。教师在实行素质教育的情况之下应该设置好正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做到:

1.在课堂教学之前,应该根据本次课程相关内容,制定课程目标。这个目标包括本次课堂中的知识普及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在课堂教学中的相关难点以及重点要讲的内容深度。

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应该是根据设定内容向学生传授知识,并根据学生听课的实际效率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

3.教师不仅只是把简单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在主动讲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全体学生们主动发现各个知识以及方法的實际应用。通过教师的有意识地引导,让全体学生们主动参与学习,既可以符合新课标对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指导理念,也可以使全体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应用过程中,加深对素质教育的深入理解,从而达到感性认识理解和理性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贯彻国家素质教育的理念中,应该将素质教育更好地融入教学中,学生从学习中深刻感受和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们全面发展,并对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孙丽霞.探究新形势下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天下,2020,(12):1.

[2]苏义新.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J].文理导航,2019,(07).

[3]王晓燕.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19,(09):124.

[4]郑金洲.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新要求[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8,(04):43.

[5]王红星,范海先.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水平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36.

[6]周中梁.教育学人之于素质教育[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7,(06):102.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