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化视角下的青少年信息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12-25邵运峰路玲万红孙苏文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高教研究室南昌330004
★ 邵运峰 路玲 万红 孙苏文(.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高教研究室 南昌 330004)
信息素养常被视为一套在特定情境下的通用技能,主要与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等能力有关[1-2]。信息素养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由于所接触的社会文化、硬件设施、人文环境、服务水平等众多方面,存在不均衡的状况,将导致青少年信息素养出现差异。
图书馆在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而我国图书馆事业仍然处于需要加大投入和大力发展的阶段。公民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和意识,可能需要经历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刚刚考入大学的新生,处于一个重要的学习转型时期,课程内容由少而精转向广而泛,学习方式由被动转向主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对青少年成长尤为重要。地域、性别、家庭与社会、学校教育、图书馆设施与服务等因素,可能导致的资源配置失衡,可能会进而影响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养,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大学新生信息素养教育,消除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上的差异。
1 研究设计
本研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级新生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其在进入大学之前信息素养的状况。调查问卷除收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外,主要从所使用过的图书馆设施情况与服务水平、在信息使用方面接受过的帮助与指导、使用图书馆的频率、信息获取途径、信息甄别和处理能力等维度进行考察[4-5]。
每个维度均设计若干个问题,例如:图书馆设施情况与服务水平方面的问题涉及图书馆远近、服务质量、服务种类、开放时间、藏书情况等;在信息使用方面接受过的帮助与指导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信息甄别能力涉及对不同来源的信息可靠性判断等;信息处理能力主要考察信息交流、规范使用信息等。调查项目一般按5级量表设计,每个问题的评分累加到对应维度。
问卷开展的时间为2019年11月28日—30日,问卷通过志愿者在校园各处随机选择2019级新生,通过手机扫读问卷星二维码,当场填写。问卷收集完成后,转入SPSS 25软件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497份,其中男同学162人,女同学335人。小学阶段有265人没有使用过图书馆,占总被调查人数的53 %,有58人每年只使用1次图书馆,占总被调查人数的12 %,几乎不使用和完全不使用图书馆的人总占比为65 %;在初中阶段有158人没有使用过图书馆,占总被调查人数的32 %,有62人每年只使用1次图书馆,占总被调查人数的12 %,几乎不使用和完全不使用图书馆的人总占比为44 %;在高中阶段有68人没有使用过图书馆,占总被调查人数的14 %,有76人每年只使用1次图书馆,占总被调查人数的15 %,几乎不使用和完全不使用图书馆的人总占比为29 %;3个阶段从来没有使用过图书馆的共有63人,占总被调查人数的13 %,有46人每年只使用1次图书馆,占总被调查人数的9 %,几乎不使用和完全不使用图书馆的人总占比为2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我国中小学生当中,有一定数量的同学几乎不使用图书馆或无法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
在遇到问题时,会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信息的同学为434人,占总被调查人数的87 %;会使用工具书或经常使用工具书查找相关信息的同学为296人,占总被调查人数的60 %;会使用正式出版物或经常使用正式出版物的同学为250人,占总被调查人数的50 %;会向相关专业人员或老师进行咨询的同学为200人,占总被调查人数的40 %。这部分数据反映了受调查者在中小学阶段信息需求较大,网络获取信息的方式占优先地位,传统的信息来源渠道被相当数量的受调查者所忽略。
以上数据反映出经过初、中等教育阶段后,青少年在信息使用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如果能掌握这些差异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将有利于在高等院校图书馆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消除这些差异,适应未来的学业和生活挑战。
2.2 不同地域青少年信息素养差异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有较大差异,地方财政收入的多少,可能会影响到文化设施的建设。在进行地域分析前,均排除地域发生过变化的样本,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判断不同地域青少年使用图书馆的频率、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处理和甄别能力等,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我们抽取样本中来自全国人均GDP排名(2018年)[6]前5位的省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的22人作为第一组,人均GDP排名(2018年)后5位的省份山西、广西、吉林、黑龙江、甘肃的16人作为第二组,独立t检验的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人均GDP排名不同省份青少年使用图书馆频率、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处理和甄别能力的差异(±s)
表1 人均GDP排名不同省份青少年使用图书馆频率、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处理和甄别能力的差异(±s)
组别 使用频率 信息查找途径 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甄别能力第一组(n=22)7.09±3.77 18.64±8.54 12.92±6.74 5.08±1.89第二组(n=16)6.07±3.88 18.94±6.79 12.13±5.30 5.31±1.62 t 0.802 -0.117 0.399 -0.405 p 0.428 0.907 0.692 0.688
可见本次调查中人均GDP排名前列的省份与排名后列的省份,青少年使用图书馆的频率、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处理和甄别能力等,经独立t检验结果中,P值均>0.05,显示地域间无显著性差异。
本次问卷调查中,生源地为江西省的样本共260人,抽取其中南昌市和赣州市的样本开展城市之间的分析对比。该省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为南昌,2018年人均GDP为9.65万元;最低为赣州市,2018年人均GDP为3.28万元[7]。排除小学、初中、高中不在同一地区学习或未提供该项信息的学生后,南昌市问卷数为66份,赣州市116份。独立t检验结果,P>0.05,显示两个城市之间青少年使用图书馆的频率、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处理和甄别能力等无显著性差异。
2.3 不同性别青少年信息素养差异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497份,其中男同学162人,女同学335人,男女比例基本符合该校2019级新生的男女比例。使用独立t检验判断不同地域青少年使用图书馆的频率、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处理和甄别能力等,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如表2。
表2 青少年使用图书馆频率、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处理和甄别能力的性别差异(±s)
表2 青少年使用图书馆频率、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处理和甄别能力的性别差异(±s)
组别 使用频率 信息查找途径 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甄别能力男性(n=162)5.94±3.63 18.59±7.05 12.91±5.87 5.31±1.45女性(n=335)5.16±3.43 18.24±6.30 10.80±5.35 5.48±1.32 t 2.270 0.545 3.990 -1.315 p 0.024 0.586 0.000 0.189
结果显示,男同学使用图书馆的频率较高,信息处理能力更强,以上两项指标与女同学相对比,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8]。男、女同学在信息查找途径和甄别能力两个项目上P>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同学使用图书馆的频率显著高于女同学,这与馆员的主观认知是存在差别的,该两项数据意味着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阶段,应该更关注女同学。
2.4 教育帮助、服务条件与青少年信息素养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信息素养的形成与来自学校的教育、家庭的引导及社会的帮助等可能存在相关性。同时,青少年所能使用的图书馆的藏书数量、服务水平、使用的便利性等,也可能影响到青少年对信息的利用。因此,我们对“教育帮助”“服务与条件”,及其与图书馆“使用频率”“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甄别能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3。
表3 青少获得的教育帮助、图书馆的服务与条件,与图书馆使用频率、信息获取途径、信息甄别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的相关性
从表3可以看到,教育帮助对青少年使用图书馆的频率,Sig值为0.000,小于0.05,存在显著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555,说明教育帮助与使用图书馆的频率之间存在中等程度正向相关性;教育帮助与信息获取途径之间,Sig值为0.000,小于0.05,存在显著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427,说明教育帮助对青少年信息获取途径存在中等程度的正向相关性;教育帮助与信息处理能力之间,Sig值为0.000,小于0.05,存在显著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40,说明教育帮助对青少年信息处理能力存在接近中等程度的正向相关;教育帮助与信息甄别能力之间,Sig值为0.157,大于0.05,说明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服务与条件与使用图书馆的频率、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甄别能力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161、0.135、0.206、0.114,基本介于0.0~0.2之间,属于较弱的正向相关[8]。
3 讨论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新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别较大。父母引导、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帮助,对青少年信息素养水平的影响较大;图书馆的办馆条件和服务水平,对青少年信息素养水平的存在一定影响;同时,青少年的信息素养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地域差异不显著。本研究关于地域差异不显著的分析结论与近期国内的部分研究的结论有所不同[9-10],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更侧重于考察受调查者是否注重使用图书馆、正式出版物等较正式的信息渠道有关,而其他研究比较多地考察了受调查者的信息技术能力。分析发现信息素养水平与家庭、学校的教育帮助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说明教育对消除信息鸿沟存在非凡的意义,提示大学应在新生入学早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减少不均衡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