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幼儿教师工作

2020-12-25奚彦靓

幸福家庭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小班行为习惯幼儿教师

■文/奚彦靓

教师在幼儿园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本着一切为幼儿发展的宗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的班级特色,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供参考。

具备良好的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专业素质。幼儿教师应以“一切为幼儿”作为工作的动力和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幼儿园的日常工作烦琐单调,面对幼儿的各种情况和自身的压力,部分教师容易情绪化地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幼儿。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协调好自身与工作之间的关系,管理好自身的情绪并掌握处理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意自身形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除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幼儿教师还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以真诚的爱、实实在在的行动打动幼儿的心,为开展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营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本学期我担任小一班的教师,对于刚入学的小班新生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难免会产生哭闹的情绪,对陌生环境会产生紧张胆怯的心理,因此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幼儿行为规范的养成。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学初期我开展了以稳定幼儿情绪为主的教学活动,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制作了精美的教具,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充分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幼儿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分为入园接待、户外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幼儿进餐、午间活动、午睡、游戏活动、幼儿离园等,我让幼儿用贴纸标签的方式认识自己的毛巾和杯子,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漱口等良好卫生习惯,并督促幼儿多喝水。我通常以表扬幼儿为主,让幼儿对自己的表现充满信心,从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重视养成教育和家园共育

幼儿阶段是形成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管理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幼儿教育不仅仅只依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幼儿养成了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我们要实现家园共育,努力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幼儿教师应主动联系家长,及时告知家长幼儿在园的状况,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教师还可以通过家访的方式,发放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资料等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让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家中得到强化。为了强化幼儿的意识,我班还设置了“我真棒”的评比栏,家长及时反馈给教师幼儿在家里的行为表现,教师则通过贴红苹果的方式肯定幼儿在家的优秀行为,让幼儿体会到表扬的快乐,持之以恒地保持自己的良好行为。

有效开展师幼互动

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它一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发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面对自身职业需求的压力和外界压力,为便于管理,有时候幼儿教师会利用自己的绝对权威管教幼儿,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控制、约束,以此来建构自己所想达到的整齐划一的班级现象,但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幼儿教师应注重个别教育,提高自身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为幼儿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多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师幼互动。

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要想成为幼儿的朋友,得到幼儿的信任,幼儿教师需要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幼儿,用自己的热情和真心感染幼儿,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小班行为习惯幼儿教师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