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进展

2020-12-25熊英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皮质激素肺泡

熊英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儿科,云南石林 6522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这些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肺部急性炎性反应,该疾病的主要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肺泡上皮细胞损伤以及肺泡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胃主要的病理改变原因,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等[1]。新生儿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的极为常见的重要原因。为此,有效的探讨该疾病的治疗方法是极为必要的,该文探讨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肺内外各种因素均会导致患者罹患疾病,其中较为常见的致病因素有窒息、酸中毒、感染、胎粪吸入、呼吸机剪切力的损伤等。一般来说患者在罹患了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之后,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根据我国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新生儿胎龄越小,发生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概率越高[2]。由于早产儿肺部发育不全,所以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患儿极易出现以下几种病变而发生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①肺液转运障碍;②肺不张;③肺毛细血管病变;④广泛性肥泡萎缩等。有学者认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与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肺部炎症反应有关[3]。也有研究显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与酸中毒、前置胎盘、围生期窒息以及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4]。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如何防治其产生需要更多相关专家进行研究分析。

2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

2.1 糖皮质激素

有学者[5]预防性应用糖皮质激素在产前,结果证明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肺泡表面物质的生成,最终预防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糖皮质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生成糖皮质激素相关性蛋白,从而增强相关转移酶活性,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6]。有资料显示,对孕周在24~34周期间的孕妇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7]。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肺表面活性剂以及布地奈德进行产前预防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9]。国外学者在有关资料中显示,地塞米松可显著降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且在孕妇孕周28~35周时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最佳[9]。

2.2 盐酸氨溴索

盐酸氨溴索能够有效溶解气管中的黏痰,但是在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挥出不同的效果[10]。有关研究表明,大剂量使用盐酸氨溴索会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继而避免肺泡塌陷,与此同时促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解减少,抑制超氧化物阴离子,最终缓解肺损伤,防止炎症介质释放,最终有效保证上皮细胞的稳定性[11]。

3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3.1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常频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一个部分,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不管时何种原因导致的肺损伤均可通过气道毒害肺血管内皮细胞,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肺间质水肿、肺泡表面张力增大,氧合水平显著降低。高频振荡通气可有效实现有效气体交换,在短时间内能够积极改善气体交换。有学者[12]对111例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发现其中有18例患儿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无效后改为高频通气治疗,120 min后肺氧合功能以及血气指标显著改善。呼吸支持中监测肺功能主要进行呼吸力学监测,从而积极判断其疗效。高频振荡通气可通过肺复张策略是潮气量显著低于常频机械通气,最终积极改善氧合[13]。

3.2 固尔苏与珂立苏联合鼻塞型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

诸多研究资料[14]显示,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固尔苏(猪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珂立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是市面上最为常见的天然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具有显著效果。固尔苏的主要成分是磷脂酞胆碱,能够积极改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氧合功能。还有学者表明单纯性给予固尔苏可显著改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基础病情,继而降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有学者[15]在资料中明确指出珂立苏能够积极改善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氧合,不断提高生存率。鼻塞型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是基础治疗手段,鼻塞型持续气道正压呼吸作为无创通气方法可显著提高功能残气量,预防肺泡萎缩,积极改善通气功能。有资料指出,将固尔苏或珂立苏联合鼻塞型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气胸、肺炎、肺出血以及动脉导管未必等)发生率,缩短患儿的平均氧疗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改善平均气道压、血气指标和氧合指数。

3.3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体外膜肺氧合适,在患儿进行常规治疗手段无效之后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是目前我国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临床医学界最为先进的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手段可以部分的替代患者的肺功能,维持患者的主要器官供血功能以及供氧功能,为患者的肺功能恢复赢得一定的时间。在该治疗手段之下,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肺通气需求,实施肺保护性通气,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临床医学界的相关研究显示: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均较好。但是这种治疗方法的费用相对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应用范围。

3.4 营养支持以及液体管理

患儿在罹患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之后,患儿的身体素质将会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给予患儿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以及合理的液体管理是保证患儿身体康复以及身体恢复的重要治疗手段。对患儿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处理,可以推动患儿的肠道菌群的建立,可以有效地增加患儿的肠道耐受性,从而维持患儿的肠道功能,减少患儿因为胃肠道等并发症状带来的身体不适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液体复苏,但有关研究表明,浓度获赠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关系。为此有效做好液体管理工作是减少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4 小结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仅仅会降低患儿的生活水平,而且会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为了降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需要相关工作者对此类疾病深入认识。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皮质激素肺泡
糖皮质激素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变化及发展
改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方法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影响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糖皮质激素真的是“灵丹妙药”吗?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粗茶皂素的制备、纯化及其表面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