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康复及肠道功能的影响
2020-12-25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463000申东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463000)申东方
胆囊结石是一种以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为主要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外科手术是临床解决胆囊结石的主要手段,而随着外科学和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可供选择术式种类也在不断增多[1],此次研究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6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对其术后康复和胃肠功能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6例胆囊结石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A=53,B=53)。A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1.91±3.75)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病程(2.61±0.45)年。B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1.78±3.59)岁;病程9个月~6年,平均病程(2.75±0.52)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组间差异。纳入标准:经影像学、体格检查确诊;无腹部手术史;年龄<7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近期手术史;恶性肿瘤;精神障碍;严重感染;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过敏性体质。
1.2 手术方法 A组行常规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取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后常规建立气腹(1.3~1.6kPa),建立主、副操作孔,采用三孔法操作,置入手术器械,仔细探查腹腔,明确病情,腹腔黏连严重的患者应小心剥离黏连组织。解剖胆囊三角区,离断胆囊动脉后切断胆囊管,取出胆囊,常规止血、缝合。B组行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前期准备与A组一致,游离胆囊和其他组织的粘连,钝性剥离胆囊三角区;环形游离胆囊壶腹部直至胆囊床,离断胆囊动脉后游离、切断胆囊管;使用可吸收缝线于黏膜面缝合三角区黏连严重患者的胆囊管残端,术后常规放置引流。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出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和Excel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 B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16.85±2.13)h、开始进食时间(28.97±2.74)h、肠鸣音恢复时间(13.21±1.55)h、出院时间(5.49±0.51)d均早于A组(1 9.2 6±2.3 4)h、(35.09±3.42)h、(16.19±1.85)h、(7.14±0.58)d(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7%)低于A组(15.09%),P<0.05。
3 讨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和相关器械的不断升级,腹腔镜手术是目前临床处置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等胆囊疾病的主要术式,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手术可大大降低手术创伤,且患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恢复较快[2]。而此次研究进一步对比了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B组术后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出院时间水平均早于A组,且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这表明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且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这是因为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对三角区处理更加灵活,术中只切除胆囊前壁,能有效避免渗血发生,且术中能在黏膜面对胆囊管内口进行缝合[3]。但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亦有一定缺陷,术中需要进行腹腔冲洗,且需要避免胆囊结石残留或滑向胆总管。
综上所述,腹腔镜逆行次全胆囊切除术有利于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康复及肠道功能恢复,可作为临床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