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诊治
2020-12-25付超董林
付超,董林
(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2.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0 引言
肱骨外上髁炎亦称网球肘,是一种前臂腕伸肌腱在肱骨外上髁起点附近的劳损,而引起的肘关节外侧部疼痛,并影响前臂旋转和伸腕功能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该病是骨伤科门诊的常见疾病之一,据调查研究发现,在普通人群中肱骨外上髁炎发病率为1%~3%,在经常使用肘关节的体力劳动者中发病率为7%,而在网球运动员中发病率可高达35%~50%[1]。因其发病率较高,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故如何取得有效稳定的治疗方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代医学多以复方倍他米松或曲安奈德等激素配合利多卡因进行腱鞘内封闭治疗,其短期疗效显著,可以暂时止痛,但远期疗效很差,甚至比未经过任何药物治疗的患者还差[2],其不良反应可引起可局部皮下组织萎缩以及加重局部肌腱组织的自发断裂、坏死等并发症[3],从而减少了应用范围。
本病属于中医学“筋伤”、“痹证”等范畴,多发于中老年人,多由体质素弱、气血亏虚、风寒湿邪侵袭而瘀阻经脉,致血不荣筋,筋骨失养而发病[4],目前临床上关于本病的治疗措施有很多,下面将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临床综合诊治分析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甘肃省中医院骨伤科门诊的3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25例,年龄29-54岁,平均46.8岁, 病程15天至11个月,平均病程6.7个月;均为单侧肘部发病,右肘28例,左肘8例。
1.2 症状
(1)肘部外侧或前侧有明显压痛点,局部可见肿胀,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在肘关节伸直和前臂旋前位伸腕关节或完全屈曲腕关节时疼痛加重,同时疼痛可由肘部腕伸肌群起始处向前臂放射。初期常在劳作后感觉前臂酸困无力,肘外侧疼痛,若未予重视,继而可出现在前臂旋转或提拉端推重物时疼痛加剧。
(2)疼痛的性质多为刺痛、间歇痛,疼痛随运动量的增加而增加,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可暂时缓解。
(3)严重者常导致前臂旋转功能受限和握力水平减退,甚至出现携带物坠落。
1.3 体征
可发现肘部肱骨外上髁、肱桡关节间隙及桡骨小头周围有局限性深压痛,沿桡侧腕伸肌群走向可触及到轻度肿胀、痉挛的肌肉组织。部分患者肱骨外上髁处骨膜肥厚,并可触及到骨质增生的锐利边缘[5],压痛剧烈。病程长者可有前臂肌肉萎缩,伸腕及前臂旋前功能障碍。Mills征或腕伸肌紧张试验阳性。
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骨科学》[6]中关于肱骨外上髁炎的相关诊断标准:
(1)有肘部急性损伤史或者前臂伸肌群反复牵拉刺激的慢性劳损史。
(2)查体可见肘部肱骨外上髁处疼痛,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呈持续进行性加重,可向前臂或上臂放射,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3)前臂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征)、腕伸肌紧张试验(+)。
(4)X 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变化,有时可见骨膜不规则、或骨膜外有少量钙化点出现。
3 治疗
3.1 针刺治疗
取患侧阿是穴、曲池、手三里、外关等穴。让患者屈肘,先在肘关节局部寻找压痛点并做好标记,对压痛处和取穴部位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先针刺肘部压痛点,使患者产生酸胀针感;再针刺曲池、手三里穴,通过强刺激促使针感可以传至前臂;最后针刺外关穴,使患者产生局部酸胀;在整个针刺过程中,应询问患者有无得气感,以便及时调整进针的角度,可留针10-20min后出针。每日一次,必要时可重复上述操作一次,对患者连续治疗7天。
3.2 手法治疗
(1)揉法: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托握住患侧前臂,另一手在肘外侧外上髁压痛处及前臂伸肌群施行回旋揉动,手法宜温和,反复施术3分钟,以局部温热感为佳,使前臂软组织处于松弛状态。
(2)拨法: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托起患肘,用拇指指端按压在肱骨外上髁的伸肌总腱起点处,另一手握腕部,两手配合,作屈伸旋转肘关节动作5-7次。然后用拇指指端点按拨动伸肌总腱处的肌筋膜,松解伸肌腱附着点的粘连。手法不宜过重,以病人有酸胀感为宜。
(3)摇法:术者一手固定患肢肘部,拇指置在肘外侧阿是穴,余指置于内侧;另一手握住前臂轻度外展,然后将肘关节顺时针方向摇动5至10次,再将患侧腕部夹于医者腋下进行牵引,同时,两手掌一起用力,在肘关节内外侧反复揉摩2分钟。
(4)擦法:患者手臂下垂,术者双手掌面夹住患肢肘关节,从肘部向前臂来回搓擦移动,反复3-5次,以肌肉透热为宜。每天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
(5)理筋复位法:术者一手握住腕部掌侧,另一手掌顶握于肘部背侧,使肘关节屈曲、伸直交替进行,每到肘伸直位时,手掌用力向前推定,使肘关节过伸位,反复操作,当可听到“咯吱声”时,说明桡尺关节轴已对合。
3.3 休息与制动
当处于肱骨外上髁炎急性发作期时,应嘱咐患者适当休息患肢,尽量避免做引起肘关节疼痛的活动,局部冷敷。必要时将患肢肘关节屈曲90°,以三角巾悬吊于胸前,使前臂腕伸肌群处于固定松弛位,起到制动作用,避免加重损伤。
3.4 消炎与局部封闭
急性期服可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如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mg2次/d,或采用曲安奈德10mg加2%利多卡因混合注射在压痛最明显处给与局部封闭治疗,每周1次,有较好的消炎止痛作用。但需注意封闭后患肢要制动,避免着凉,且封闭次数应不超过3次。
3.5 陇中中药洗剂熏洗疗法
当归、红花、苍术、花椒、独活、羌活、荆芥、防风、桑枝、伸筋草,研末后装入布袋,加水煎沸后再加入黄酒250mL,小火同煮10-15分钟,然后将肘部置于水面上20cm处进行熏蒸,之后将药包取出,挤出里面的药液,在肘部垫一毛巾,把药包托在肘部疼痛处热敷,每日2次,7天为1疗程。对急性期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3.6 功能锻炼
(1)腕关节主动活动练习:患者坐位,将手腕向手掌一面屈曲,然后缓慢伸直,再将手腕背伸,背伸时手腕向手背一侧活动,以可以耐受为度,屈曲、背伸交替进行,每天2组,每组10下。
(2)腕关节拉伸练习:肩部放松,肘关节屈曲90°置于胸前,用健侧手压住患侧手背使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再用健侧手压住患侧手指使腕关节尽量背伸,每天2组,每组3次,每次屈曲和背伸各坚持10-15秒。
(3)前臂旋前旋后练习:立正抬头挺胸,将患侧前臂保持在伸直位,首先将前臂旋后,然后缓慢放松,再尽力将前臂旋前。
(4)肘关节屈伸练习:患者站立,手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后,将肘关节伸直,指尖尽力向下向后伸,然后缓慢放松,将肘关节屈曲,指尖尽力伸向肩部。注意练习时动作缓慢,匀速。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关于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评价标准。治愈:肘关节疼痛, 肱骨外上髁及关节间隙压痛症状消失,肘臂活动恢复正常。显效:肘关节疼痛, 肱骨外上髁及关节间隙压痛症状明显改善,肘臂活动基本正常,但在剧烈活动后仍感疼痛。好转:肘关节疼痛减轻,局部有压痛,肘臂活动功能改善不明显。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短期内复发。
5 治疗结果
治疗1个疗程,治 愈16例,占44.4%;显效10例,占27.8%;好转6例,占16.7%;无效4例,占11.1%;总有效率88.9%。治疗2个疗程,治愈23例,占63.9%;显效7例,占19.4%;好转4例,占11.1%;无效2例,占5.6%;总有效率94.4%。
6 预防
(1)尽量减少前臂反复过量的活动,在工作中经常做短暂休息,做到劳逸结合。
(2)减少劳动强度,提拿物品不宜过重或洗衣时长不宜过久,避免肘关节的反复活动。
(3)加强前臂关节功能锻炼,屈肘、旋前、用力伸直出拳以保持前臂肌肉韧带的弹性,并进行上肢肌肉牵拉练习。
(4)平时注意肘关节保暖,防止着凉,劳作后不宜立即用凉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