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腰肌劳损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2020-12-25李明婵李长辉
李明婵,李长辉,2*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0 引言
慢性腰肌劳损是指以局部腰痛为主要表现,或可伴有放射性病理表现的一类疾病,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腰背部肌肉软组织长时间紧张收缩,经常性的牵拉刺激导致组织出现渗出、水肿,继发无菌性炎症反应,并可刺激邻近的神经分支[1]。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具有减少药物依赖性,减少药物副作用影响,减少复发率,远期疗效显著等优势。现初步总结归纳慢性腰肌劳损的中医外治法,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
1 推拿疗法
推拿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是通过缓解腰部肌肉痉挛状态、还原腰部软组织的力学平衡得到、降低局部血管压力而改善腰背局部的血液循环,实现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2]。陈勇[3]观察掌根揉、弹拨、穴位按揉、 法、揉法、推法等常规推拿手法治疗113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结果得到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95.1%,且VAS及ODI评分显著下降。井凤玲等[4]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施予常规推拿手法等干预方法,通过研究证实推拿手法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还能促使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腰部活动功能的恢复,疗效明显。刘明军[5]采用“通经调脏”推拿手法,即在机体相关经脉线上实施手法操作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腰肌劳损,最后推拿手法治疗组患者的症状、VAS评分、局部肌电图的改善程度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
2 针灸疗法
潘卫星[6]指出,针灸疗法实现作用发挥的基本特点是:(1)作用性质属机能调节;(2)作用范围具有选择性调节和泛调节双重效应;(3)调节方式呈双向性调衡效应。针灸是一种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显著的方法[7]。吕震[8]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远部取穴”的中医针灸治疗原则指导下,观察针刺双侧手三里穴和电针双侧L1~L5夹脊穴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李永芳[9]对30例腰肌劳损患者实施针刺华佗夹脊穴,华佗夹脊穴起针后于局部加予闪罐治疗,总有效率达100%。刁鸿辉[10]应用局部温针灸医治慢性腰肌劳损,由于温针灸的温热效应可以加强针刺局部的血液循环能力,促进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并且温热效应可以消除局部坏死的组织,促使组织的恢复、再生,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预后,结果温针灸组的治疗有效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常规电脑中频及磁热振组的86.11%,且其治疗后的VA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温针灸治疗法可有效缓解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
3 中药外用疗法
《黄帝内经》中说“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中药外用疗法就是将药物通过贴敷、熏洗等方式附于体表皮毛而后渗透入里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一种治疗方法。有文献研究表明[11]目前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外用中药多取祛风湿类药及活血化瘀类药,药性取之温、平、热,药味取之辛、苦、甘,药物归经属于肝、肾、脾、心。林哲辉[12]探讨中药熏洗方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将伸筋草、透骨草、三棱、莪术、红花、苏木、海桐皮、木瓜、秦艽、五加皮、牛七几味中药通过熏蒸作用于腰背肌,实现药物效果、温热效应和经络效应的发挥,证实中药熏洗方可减轻腰肌劳损患者的疼痛,同时可以提高腰肌劳损患者的腰椎功能。孙波等[13]将五加皮、川花椒、红花、白芷、石菖蒲、桂枝、小茴香、公丁香、透骨草制成药袋入水煮沸,待其降温后置于腰部疼痛处,加予TDP照射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治疗后的VAS、ODI改善程度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单纯采用TDP治疗仪组。罗荔东等[14]观察醋制外敷中药消疼散(延胡索、香附、乳香、没药、红花、威灵仙、木瓜、艾叶、儿茶、八角茴香、丁公藤、三七、白甘遂等)治疗腰肌劳损,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4 综合疗法
纵观相关文献,目前关于慢性腰肌劳损的中医外治疗法研究热点多集中于综合疗法。
4.1 推拿联合针灸疗法
宗雨[15]应用推拿结合艾灸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患者43例,总有效率95.35%,证实推拿联合艾灸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时可发挥协同作用,共同改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腰部疼痛症状。耿文东等[16]施予调气理筋推拿手法配合内热针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用VAS、JOA评分作为评估指标,指标结果证实调气理筋推拿配合内热针疗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即刻疗效显著,并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4.2 推拿联合中药外用疗法
吴梁等[17]探讨推拿手法联合麝香解痛膏局部外贴治疗寒湿瘀阻型慢性腰肌劳损的效果,治疗总有效率93.2%,且VAS及O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表明推拿联合麝香解痛膏外贴可增强疗效,起到协同作用,减轻腰部疼痛症状,并且改善腰部活动功能。江维亮等[18]应用“通经调脏”推拿手法联合“奇正消痛贴膏”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患者128例,治疗总有效率93.75%,且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证实“通经调脏”推拿手法联合“奇正消痛贴膏”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效果满意。
4.3 针灸联合中药外用疗法
张媛[19]对50例腰肌劳损患者采取针刺联合中药热敷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6%,且VAS评分、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明显降低,证实局部针刺联合局部中药热敷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理想。张龑等[20]探究艾灸结合中药熏蒸疗法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腰背功能恢复的影响,对照组采用功能康复锻炼的干预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局部施予艾灸联合中药熏蒸,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1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腰背肌力高于对照组,腰肌耐力时间也较对照组长,证实艾灸结合中药熏蒸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有利于促进恢复腰背功能,改善疾病的预后。
慢性腰肌劳损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腰痛病”范畴。《内经》中最早出现“腰痛”一词,《灵枢·经脉》篇曰:“足少阴之别……虚则腰痛”。腰痛病的发病机理与“气血不通,不通则痛”、“经络不荣,不荣则痛”密切相关。《素问·六元正气大论》篇曰“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椎痛,寒湿持干气交而为疾也”,即腰痛病的发病原因可由感受风寒湿邪,侵袭筋络,著于腰部,致经气运行失畅,不通则痛所致;《金匮翼》篇曰“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若有损伤则血脉凝滞,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腰痛病亦可因起居失慎,闪扭筋脉,筋脉不舒,局部气血运行不顺畅而导致气滞血瘀,气血不通则痛;另有病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由于年老体虚,肾中之精气亏虚不足,肾府不荣,筋骨失其濡养,筋骨不荣则痛,或劳损累积,筋脉失养,不荣则痛所致者,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言“女子五七,阳明脉衰……男子五八,肾气衰……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
中医外治疗法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时遵循辨证论治的治疗法则[21],主要通过行气活血、补益气血的治法,从疾病的病因病机出发,并遵循中医整体观的治疗理念。正如已完成的大量的临床实验数据所证实,中医外治疗法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时,不仅可取得可观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缓解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也能改善疾病的预后,今后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