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合并心房颤动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0-12-25蒋冬雪叶倩舲张家奎翟志敏通讯作者
蒋冬雪,叶倩舲,张家奎,翟志敏通讯作者)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lymphoma,PPL)是指原发于肺内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少见,约占肺部恶性肿瘤的0.5%-1%,占所有淋巴瘤的0.34%-4%,大部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其中粘膜相关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type,MALTL)是最常见类型,占70%-90%[2]。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房颤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也是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发生持续性房颤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风湿性二尖瓣疾病。现报道一例我院原发性肺MALT淋巴瘤合并心房颤动的病例,并文献复习,加深对MALTL合并心房颤动的认识,指导临床治疗。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44岁,2019年02月18日患者因咳嗽咳痰4月余,诊断肺MALT淋巴瘤2周入住我科。2018年10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咳嗽、咳痰,无发热、胸闷胸痛等,起初未重视。2019年01月08日外院行胸部CT示两肺阴影,结核?肿瘤可能,01月28日胸部增强CT示两肺多发斑点状、片状、类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及扇形实变影。浅表淋巴结超声: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右侧最大2.8×0.5 cm,左侧最大约2.4×0.6 cm,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左侧最大约3.4×0.5 cm,右侧最大约1.6×0.4 cm。02月01日行CT引导下肺穿刺术,术后病理示镜下见细支气管粘膜下、肺间质及肺泡隔内大量弥漫分布的CD20阳性的小淋巴细胞样细胞,免疫组化:CD20(弥漫+),BCL-2(弥漫+),CD3(部分+),CD5(少数+),Ki-67(5%+),CD10(-),CD23(-),BCL-6(-),CK(-),Syn(-)。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既往史:患者幼年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具体治疗不详。2019年02月18日入我院,入院后查体心率96次/分,律不齐,余无明显阳性体征。血常规:WBC 7.16×109/L,N5.04×109/L,HB 159g/L,PLT 225×109/L;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肿瘤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 LDH 178U/L,乙肝两对半:HBsAg(+),HBeAb(+),HBcAb(+);HBV-DNA<500.0IU/ mL。PET-CT示:①双肺病变,18F-FDG代谢增高,符合淋巴瘤浸润表现;②纵隔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炎性增高可能;③肝右叶钙化灶。骨髓未累及。入院后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心房率约350 bpm),心脏彩超:二尖瓣轻度狭窄伴轻-中度返流,二尖瓣前叶稍脱垂;三尖瓣轻度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EF 60%。诊断:①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Ⅳ期B组,ECOG评分1分);②心房颤动3.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上针对房颤,请心内科会诊后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室率,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一直未转为窦性,心室率较前减慢。针对原发病,02月22日行R-CEOP方案化疗一次,化疗后复查肺部占位明显缩小。化疗1个疗程后无明显心慌胸闷,期间多次复查心电图,心房率约350次/分,心脏彩超提示逐渐为双房增大,EF 60%,无血栓及出血表现。患者心脏瓣膜疾病请心内科及心脏大血管外科会诊评估,射频消融及手术后复发可能性极大,建议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PTINR。后继续应用该方案化疗5个疗程,化疗结束后复查PET-CT,疗效评估为PR。
2 讨论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L)广泛发生于淋巴结外,最常见是胃(70%),其次为肺(14%)、眼附属器(12%)、甲状腺(4%)等[4-5]。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是一种低度恶性小B细胞MALTL,呈惰性生长,早期不易向远处浸润。目前肺MALT淋巴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继发于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与慢性抗原刺激有关[6-7]。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常不一致,早期易误诊为肺炎或其他类型肺肿瘤。诊断金标准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CD20、bcl-2阳性,CD3、CD5、CD23、CD10阴性,PET-CT对其治疗后评估有较高价值。目前治疗主要有手术切除、化疗及靶向治疗。对于局限性肺MALTL建议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常用的化疗方案有CHOP方案及CVP方案,可联用利妥昔单抗。肺MALTL预后良好,5年生存率67%-93%,中位生存时间大于10年[8-9]。
本例患者确诊为肺MALT淋巴瘤合并风湿性心脏病及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可分为阵发性持续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永久性心房颤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为房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10]。风湿性脏病患者发生房颤与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房内径(RAD)、右室内径(RVD)、左房舒张末期直径(LAD)等有关[11]。根据Fra mingham研究资料,房颤为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风湿性瓣膜病合并的房颤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对照组的17.6倍[12]。对于不能确定房颤发病时间的患者,应立即开始抗凝治疗,目前国际上公认对于持续性房颤病人应该予以监测INR前提下的抗凝治疗,首选药物为华法林[13]。抗凝治疗(口服华法林使抗凝强度保持在国际标准化比值2.0-3.0之间)可使脑卒中的危险减少68%(男性为60%,女性为84%)[14]。在我国,房颤抗凝治疗的强度尚未确定,抗凝治疗过度,脑出血的发生则会增加;而抗凝强度不够,预防血栓栓塞的作用会下降。而且华法林药效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伴随疾病、饮食、药物等)和遗传因素影响,而化疗用药如利妥昔单抗、依托泊苷可增加华法林血药浓度,有导致胃肠道出血等风险,需精确调整华法林剂量。本例患者化疗同时予控制心室率及华法林抗凝治疗,化疗期间减量华法林剂量,密切监测INR,INR可维持2.0-3.0。
肺MALTL常用的化疗方案R-CHOP中包含蒽环类药物,其致命性的不良反应是心脏毒性[15],故我们使用依托泊苷代替蒽环类药物减缓心脏毒性。本例患者经6次R-CEOP方案化疗后行PET-CT,疗效评估为PR,考虑患者未使用蒽环类药物,病灶吸收不理想。
综上所述,肺MALTL多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良好,对于合并心房颤动肺MALTL患者,在联合化疗前需综合评估患者心脏情况,如发生房颤,需积极抗凝治疗,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华法林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