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0-12-25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实验小学谷永芳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数学知识目标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实验小学 谷永芳

一、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

自主学习具体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时呈现出的一种自觉性、内驱性、自主性以及独立性的心理能动状态,这是一类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的特征即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并且从中获得探索知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基本策略

1.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延展性

传统教学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主,然而,随着学生独立性、主动性的增加,逐渐演变为互动型课堂,在此过程中,老师的地位角色也将产生变化,课堂提问不再由老师所承担,更是变为一名倾听者。在倾听前应对学生思路加以启发,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再通过针对性的课堂形式(如小组讨论、全班共议、同桌互谈、大组交流、个人陈述等)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表示出来,以此来开发学生智力,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展示个性,同时还能弘扬团结合作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思辨、观察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对其成长也是有益的。与此同时,在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时,应当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训练环境,并以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创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以及老师所给予的鼓励均会让学生感受心理上的愉悦感,成功所带来的愉悦与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为此,在课堂中应对每一位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注,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即便意见有错,也应对其思维的合理因素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自尊心加以保护,激发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题并加以表扬,在这种氛围下,老师与学生之间会产生更加紧密的交流互动。

3.引导学生课堂预习,确定学习目标

在课前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习过程是有共性的,学习的主要目标也具有一致性,而由于学生存在学习策略、学习能力等个别因素差异性,所以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课前预习时深刻思考知识点、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点、设计与自己相符合的学习目标等均会让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认同感,这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为此,在课前制订针对性的预习要求则显得成为重要,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将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写出来,并对掌握的内容进行举例说明,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将其写出来,通过课堂老师的解答来找出答案。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对于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均有选择权,这是展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可以帮助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关系协调好,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讲解或作书面回答。

4.运用生活实践进行自主探究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可以联想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答生活问题,构建为完整的认识体系,如此一来,数学知识方能成为活知识,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所表现出的积极性与热情大部分来自他们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与感受,身边熟悉的情景除了可以帮助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学习内容的深度,这对于深入构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同时,开放式教学也在逐渐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应吸收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进行教学服务,使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习新的知识,还能掌握自主学习技能。新知识学习的最佳方式是由学生自行发现,这种发现所达到的理解效果也更显著,最易掌握知识内容与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其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使用性与趣味性,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发现知识并主动获取知识,这样便能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上来。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数学知识目标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