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25陕西省城固县集灵小学陈晓霞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情境

陕西省城固县集灵小学 陈晓霞

众所周知,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教好数学的必要性由此凸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发现学生难以提起对数学学习、数学课堂的热情,导致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普遍不高。而运用新媒体教学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互相整合则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现状。以下是笔者关于如何将新媒体教学技术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几点建议。

一、借助新媒体,激发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想要帮助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升,运用新媒体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只有学生拥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向学生多方位、立体化地展示数学元素,改变学生心中“数学就是计算”的刻板印象,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以《图形的运动》一章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备课环节当中,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将生活当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以动画的形式放在课件中,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够快速地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另外,通过动画的演示,学生在观察动画中图形对折的过程时,也能激发思维兴趣,引导学生主动产生思维行为,能够将一半的轴对称图形补全,从而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与吸收这一部分的知识。而在学习“平移和旋转”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知识同样动画化,并与轴对称图形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图形的不同运动方式得到轴对称图形,并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最基本的图形运动方式产生更加清晰的认识。

二、借助新媒体,巧设教学情境

新媒体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因此,教师想要更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将新媒体教学技术更好地与小学数学课堂互相融合,就要通过帮助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达成这一目的。在教学情境当中,学生能够在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联系的桥梁,让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产生联动,从而更好地活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逐渐转化成为能够运用于现实的实用技能。

以《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一章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这一概念,教师可从校门口的监控录像中截取一小段,在课堂中进行播放,营造教学情境。在这个情境当中要求学生记录,在视频当中共有多少辆汽车经过,有多少辆自行车或电动车经过。此时,有的学生为了更方便地将这些数据记录下来,会采用“画正字”的方式,还有的学生会使用不同的符号进行记录。在学生记录完毕后,教师便可引出“统计”的概念,最后将得到的数据画出来,就得到了一张条形统计图。这样一来,“统计”这一概念便会深入学生的心中,并能够灵活地将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一技能运用到生活当中。

三、借助新媒体,强化空间概念

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空间概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当中,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采用的是出示实物供学生观察,并穿插讲解。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几何体的构造与相关知识,但是由于对几何体的切入点过于单一,让知识变得死板,难以激发学生对几何体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更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教学技术,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切入几何体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收获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

以《长方体》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中将几何体以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切入观察,并模拟长方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测量过程,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逐渐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式与方法。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展示如何绘制一个长方体,并在此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这样一来,学生在绘制完成后,对长方体的印象进一步加深,空间概念也逐渐强化。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通过新媒体技术获得更好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首先,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兴趣的支持下学习;其次,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帮助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体验上升;最后,借助新媒体,从多角度切入几何体,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从而将新媒体与数学课堂有机结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轴对称图形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轴对称》巩固练习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轴对称”复习点睛
分图形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