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转化思想的培育路径

2020-12-25河北省邢台市金华实验小学侯淑霞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师生创设情境

河北省邢台市金华实验小学 侯淑霞

学生数学思想的全面培育,有助于学生知识理解力以及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为此,数学课堂必须将学生数学思想的培育作为重中之重。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转化思想应用较为广泛,所以该数学思想的培育应作为课堂教学基本任务。文章以此为课题加以探索与研究,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从中受到启发。

一、善于利用情境引导,触动学生知识转化的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数学课堂中,转化思想往往在数形教学中应用较多,在其他教学中虽然也会应用到,但相对较少。为此,教师在学生转化思想的培育上,应该牢牢抓住数形教学,激发出学生知识转化的兴趣,进而为提高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和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创设教学情境不失为理想之举。

以《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为例,针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而言,教师必须意识到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课上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因为这是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为此,教师必须立足“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进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的搜集,做好教学素材的选定工作之后,则要针对图片、视频进行相应的编辑,并将其合理设置到课堂导入部分PPT 中,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以视觉直观的方式感受数字,让学生能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有着宏观认知。而在课上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则要以问题为铺垫,如“农民伯伯经常会提到一公顷土地收多少斤粮食?”“你知道一公顷有多大吗?”鼓励学生思考与交流,同时将相关图片与视频呈现在学生面前,最后再向学生明确“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由此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将图片转化为数字感知的兴趣,为学生转化思想的初步形成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

二、突出互动的双边性,激发学生问题转化的强烈欲望

教师在触动学生知识转化的兴趣基础上,随之而来的就是要燃起学生能够将问题转化的欲望,而频繁的双边互动恰恰是理想的载体。因为只有教师真正参与到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入教师“教”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由此将转化思想植入学生心中。

以《因数和倍数》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新知初探”与“核心精讲”环节中,要以设置互动话题的形式,与学生形成双边互动,进而将转化思想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学生内心之中。针对“新知初探”环节而言,师生互动话题应设为“家庭中自己和父母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经过思考后,教师要与其相互分享各自的观点,说出各自的疑惑与不解。其间,师生要以共同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观点上的博弈,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父子、母子或者父女、母女”的关系,而自己就是各种关系中的“因数”,家庭在各种关系中就以“倍数”的身份存在,让学生体会看待“因数”与“倍数”可以转化为彼此之间的关系。“核心精讲”环节,师生互动话题应选为“如果在家庭中,同学们增加一个兄弟姐妹,那么自己和兄弟姐妹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呢?”还是以上述过程进行互动,让学生明晰自己和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就是“因数”,而家庭依然是“倍数”,进而让学生将这一转化思想得以加固,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以及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善于利用师生互评,逐步实现学生转化思想的定型

师生之间彼此了解课上学习情况是学生转化思想得以定型的关键所在,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都能得到肯定和建议,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有效进行问题转化的信心,同时教师也能够找到促进兴趣、转化思想定型最有利的方案,而有效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显然最为理想。

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为例,教师要将师生互评置于课堂总结部分,师生互评的内容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点评与引导学生。主要包括点评学生课上学习成果和学习状态,让学生转化思想能够得以定型。内容既涉及学生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与特征的理解,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掌握情况,还涉及针对正方形与长方形转化为特殊平行四边形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图形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为学生转化思想的定型提供机会。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如何才能保持良好学习状态提供相关建议。第二,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在课堂中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内容既可以是课上教学情境创设方面,又可以是师生双边互动方面,其目的就是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在课上的满意度。另外,要发动学生将自己的建议与教师积极分享,并认真倾听、加以记录,这些正是学生转化思维得到进一步定性的重要依据,也是培养学生解决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到全面培育学生转化思想并非易事,不仅要做到课上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开展师生双边互动,激发学生问题转化的兴趣和欲望,还要在课前准备工作上做足功课。为此,如何做到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课前准备工作的完善就成为今后教学实践与科研的重中之重,还望广大教师能够广泛积累和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成果,实现学生转化思想的有效生成,让课堂教学预期目标不断突破,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猜你喜欢

师生创设情境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