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视角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2020-12-25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白塔小学周瑜琴

数学大世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新课改小学生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白塔小学 周瑜琴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条件,在实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小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公式与数学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减轻教师监督学生理解与记忆数学公式的教学压力,促进小学生在脑海中主动构建关于数学知识的思维逻辑框架,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理解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忽略了新课改视角对于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未能真正展开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利于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也不利于奠定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综合素质。

一、新课改视角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概述

了解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部分,有助于教师更加高效地展开针对性的培养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接受程度。以下是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几点概述:

1.充分理解数学公式与定理

新课改中对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要求,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才能真正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学习的自主性。数学公式与定理作为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条件,需要小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公式与定理,才能展开高效的课堂教学。新课改视角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数学公式与定理,自主阐述公式与定理的基本内容,真正理解数学公式与定理的推理过程,促进学生真正记忆数学公式。

2.高效地理解数学问题与课堂教学

新课改中要求学生更加投入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促进教师真正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真正提高课堂注意力,需要关注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理解程度,需要增强小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阅读能力。新课改视角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也包括了高效理解数学问题与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小学生对于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问题,针对问题展开分析。减轻教师课堂教学分析数学问题的压力。阅读能力也包括了学生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理解程度,新课改要求师生在课堂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引领的教学关系。促进学生真正自主学习,需要加强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理解程度。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分析

关注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状,提高教师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关注程度,加强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展开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水平,贯彻新课改中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总体要求。以下是目前培养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现状:

1.对于数学知识的阅读层面较浅

小学生由于本身的智力发展规律,在该年龄阶段阅读能力较差,而数学知识较为严谨与枯燥,数学公式与定理推理过程较为烦琐,缺乏趣味性与故事性,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差,在阅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阅读层面较浅,仅仅算是阅览了数学知识,未能真正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与意义。在进行数学公式与定理的记忆过程中,容易记错公式,混淆公式定理,不能在解题中准确运用相关公式,不利于真正开发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同时,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阅读层面较浅,也不利于教师展开更深入的数学教育,课堂无法得到有效的延伸,不能真正奠定小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基础。另一方面,缺乏有效课堂延伸,也可能导致学生在课后进行数学复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不能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有效的复习总结,增大了教师的数学教学压力,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2.教师缺乏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经验

数学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数学解题能力,但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缺乏相关经验,无法营造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教师缺乏对于学生阅读难点的理解,无法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在课后对学生进行的课外延展性阅读教学,不能真正监督学生在课后时间展开阅读能力的锻炼。教师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地讲解部分题型,学生缺乏主动阅读与思考的时间。小学生被动地接收数学知识,在脑海中停留的时间较短,无法真正高效记忆数学知识与定理,对教师的讲解产生依赖性,在自主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缺乏积极性。教师缺乏对于小学数学阅读技巧与方式的传输,实际上反映了教师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认识不足、减压不足问题。

三、新课改视角下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

关注新课改中对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要求,真正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主提高自我的教学经验与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高课堂的运行效率,真正促进课堂回归学生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奠定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以下是新课改视角下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几点建议:

1.展开预习活动,展开阅读技巧教学

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课堂关系,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积累阅读技巧,在课堂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传输给学生,刺激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技巧,培养自我的阅读能力。可以展开预习活动,促进学生在课堂开始前阅读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接受程度。例如,在展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九九乘法口诀表的阅读与记忆习惯,可以在有趣的乘法课堂教学前,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案例,增强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运用实践经验与预习习惯,提高学生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接受程度,从而增强对于相关知识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展开阅读技巧的教学,不能盲目对课堂知识进行讲解,要给予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的空间,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养成独立阅读能力。

2.加强课堂阅读的延伸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能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加强课堂阅读的延伸环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不同类别的数学知识书刊,同时要求学生阅读时联系课本知识,加强对于课本知识的阅读能力。例如可以在生活中鼓励孩子阅览小学数学报纸,在展开几何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孩子在课堂上主动将在课外学习到的几何知识进行分享,加强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比拼精神,在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中增强自我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于几何知识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在阅览课外书刊时结合知识,高效地找出几何知识的重点,构建良好的阅读习惯,奠定学生学习几何的思维基础。

3.布置课后数学思考问题,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讲解过后,可以布置一定的课后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思考问题,锻炼自我的数学思维逻辑,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知识。例如在学习小数乘除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关于小数点的放置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在课后自主浏览书籍,寻找关于小数点的内容,促进学生在脑海中思考问题的同时寻找知识的解析,增强小学生数学阅读的有效性。

关注新课改视角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分析,提高教师对于数学阅读技巧讲解的重视,真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在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将课堂回归学生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开展阅读活动。在课后进行延伸性的阅读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空间。教师在生活中需要锻炼自我的阅读技巧教学能力。在课堂上展开对数学问题适当讲解,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同时,也可以展开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阅读平台,促进家长与孩子在生活中共同阅读,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新课改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我是小学生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