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2020-12-25马国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2期
关键词:利器医疗器械紫外线

马国防

(河北唐山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河北 唐山)

0 引言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其主要职责在于对医疗器械的清洗与消毒工作,并对其进行回收与发放。由于护理人员需要对各种不同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与清洗,因此难免会与各种被污染的医疗器械相接触,若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不佳,极易导致护理人员产生职业危害的情况发生。因此,本次研究针对消毒供应室中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防护措施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分析消毒供应室中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

1.1 生物因素

通过对我院消毒供应室进行调查研究可知,在消毒供应室中,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需要对我院每日所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进行回收与清洗。由于使用过的医疗器械通常会有污染物残留,特别是沾有血液的医疗物品,极易残留大量的病菌,若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清洗中沾上细菌病原体,则极易造成感染的情况发生,对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

1.2 物理因素

除了生物因素会对护理人员造成危害之外,护理人员还会受到物理因素的危害,例如:烫伤,通过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在消毒工作室中,通常会采用120 ℃以上的高温蒸汽对医疗器械进行高温消毒。因而,护理人员极易在无意中被烫伤,从而造成危险的发生;利器损伤,在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中,通常会伴有手术刀、剪刀、针头等尖锐锋利的医疗器械,并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清洗消毒过程中,极易导致其受到利器损伤。若未能对伤口进行及时处理,利器上所携带的病菌极易造成护理人员感染,从而严重威胁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甚至会危及护理人员的生命;紫外线伤害,在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中,紫外线消毒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方式。通常情况下,在对器械进行消毒过程中,能够抵挡大部分的紫外线,然而部分老旧的设备,在对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紫外线泄露的问题等发生,对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容易引发护理人员的皮肤病等疾病[2]。

1.3 化学因素

1.3.1 含氯消毒剂

在对医疗器械的日常消毒过程中,采用含氯消毒剂是消毒供应室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消毒物品。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长期与含氯消毒剂进行接触,极易导致皮肤脂质层受到损害,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护理人员呼吸道受到损害。若是无意中将其溅入护理人员眼中,极易对眼睛造成严重的伤害[3]。

1.3.2 环氧乙烷

除了含氯消毒剂外,消毒供应室中还有环氧乙烷液体等液体的存在,若护理人员皮肤与其进行了直接接触,则会造成皮肤刺痛以及皮肤发冷等感觉。若不慎吸入了环氧乙烷气体,则会导致护理人员出现头晕、头痛等不良情况发生。

1.3.3 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是一种极具刺激性的液体,若不慎将其溅入眼中或皮肤上,则会造成眼睛或皮肤出现损伤,严重情况下还会对护理人员造成烧伤[4]。

1.3.4 化学浸泡

化学浸泡也是消毒供应室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消毒方式,护理人员在长期接触此类带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时,若未能注意自身的防护问题,极易导致其皮肤出现过敏反应。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受到了化学侵害,会出现红肿以及瘙痒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时刻注意对自身的保护,避免与其进行直接接触。

1.4 个人因素

1.4.1 心理因素

由于在消毒供应室中的护理人员,通常会出现工作繁忙、压力较大、工作任务重等情况发生,因而极易出现工作疲劳、紧张等情况。当工作压力过大时,极易对护理人员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影响其在工作中对安全防护的意识,极易导致在工作中出现疏忽,导致医疗器械对护理人员造成损伤等情况。

1.4.2 体力因素

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工作时,需要将其进行搬运。通常情况下,医疗器械大多较小,但是数量较多,还有部分器械较大,因而在进行搬运中,若是搬运的方式或物体重量等因素,极易对护理人员造成肌肉拉伤以及关节部位损伤等情况[5]。

2 防护措施

2.1 生物防护

通过对可能引起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其生物因素进行防护的措施。护理人员在对医疗器械进行回收时,需要按照相关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佩戴好防护隔离手套与防护衣以及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物品,防止身体与污染物进行直接接触,对皮肤造成损伤。若无意中与污染物进行了接触,则需要对接触部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2.2 物理防护

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具备强烈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规范护理人员的日常操作,提高对事件的应对能力。同时,护理人员在日常操作中,需要改正自身的不良习惯,严格佩戴防护装备,防止出现皮肤损伤以及感染等情况。在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时,可采用钳子对金属物品进行夹取,防止出现被利器损伤的情况发生。若护理人员被利器所伤,则需要及时对受伤部位进行包扎消毒。对于采用高温消毒、灭菌或者紫外线消毒时,护理人员不能将消毒完成的物品直接取出,需要冷却30 min后再将其进行取出,预防出现烫伤的情况发生。同时,采用紫外线消毒的物品,需要尽可能地远离消毒物品,防止紫外线泄露对护理人员造成不利影响[6]。

2.2.1 利器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在拿取尖锐的利器时,不可采用直接手拿的方式进行,需要采用钳子等器具,对其进行夹取,防止不慎被划伤,废弃的利器应当妥善的放置于防水耐穿刺的容器中,并禁止多次使用。

2.2.2 热源防护

对于采用高温消毒的器械,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接触时,需要待其冷却温度降低后在进行夹取,预防出现被烫伤的情况发生。

2.2.3 电击防护

对于日常使用的电器设备,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检修与维护,若电气设备发生故障,需要请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维修处理,切不可私自拆卸。此外,当电器使用完毕后及时拔出插头,避免发生漏电的风险。

2.2.4 爆炸的防护

除了高温灭菌外,消毒供应室中还会用到高压灭菌的方式进行操作。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高压灭菌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并且主要注意对环氧乙烷的浓度进行控制,切不可>3%。

2.2.5 紫外线辐射防护

采用紫外线消毒时,护理人员需要严格穿戴防护隔离服,并且切不可将皮肤暴露于紫外线之下,同时佩戴好防护眼镜,时刻注意对自身的保护。

2.2.6 工作环境防护

由于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较大,因此在日常工作时,需要注意不要大声喧哗,并且尽量的降低噪音。

2.2.7 个人因素防护

护理人员需要进行自我调节,正确的排解自身压力,通过业余时间进行活动,从而减轻工作压力,并且在对物品进行搬运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搬运,若物品过重,需要采用多人搬运的方式进行物品挪动。

3 讨论

在消毒供应室中,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个人因素等都是造成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因此,消毒供应室中的护理人员,大都长期处于危险因素中进行工作,所以,对消毒供应室中护理人员的防护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通过对护理人员造成危险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对其因素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加强了对护理人员的保护,同时,还需要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危险的防护意识,强调消毒供应室相关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加强对护理人员防护手套、防护服的穿戴等相应的监督,提高对护理人员的保护力度[7]。

综上所述,通过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减少了职业暴露因素所产生的危害,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利器医疗器械紫外线
医疗器械检验数据修约问题的探讨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云与紫外线
用好审计利器,促进管理提升
跟踪导练(五)6
讴歌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