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大产业格局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模式及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0-12-24许俞杰藤子文徐丹萍

商情 2020年43期
关键词:培训旅游大学生

许俞杰 藤子文 徐丹萍

农村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成为重要的创业机会,农籍大学生返乡创业需要有效识别创业机会,充分利用乡村资源进行旅游领域的创业。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机会识别受到创业经验、知识结构、社会网络等多维因素的影响,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储备创业知识,帮助大学生形成有效的社会网络,积累社会资本,加强创业的相关培训,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发展,人才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全国高校大力扩招学生,同届毕业生人数迅速上涨,很多应届毕业生陷入毕业等于失业的困境。目前乡村的发展拖住了国家经济整体发展速度,改善乡村经济问题已迫在眉睫。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丰富现有农籍大学生返乡创业行为理论,为高等学校引导农籍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依据和支撑。

从浙江省高等院校农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访谈情况来看,在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文件的同时,各地也根据各地的特点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措施。各省市自治区陆续加强了政策扶持引领,相继出台了扶持农村创新创业的文件。从各种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来看,这些政策很多停留在纸面上,真正落地却很少。但是真正返乡创业的人员仍然是少数,受到教育因素的影响,他们接受的专业知识,一般都是纯理论的,缺乏与社会的接触,创业实践经验较少,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对市场的把握及商业管理经验。为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返乡创业大学生对于创业的困难、创业的风险、创业的压力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等因素导致他们自身的创业能力不足。乡村旅游的从业者众多,但却缺乏旅游专业人才的支撑。从事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大部分不是科班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不懂得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面对很多专业问题显得吃力,再加上目前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人员数量很多,但是乡村中的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乡村的中老年就成了接待的主力,乡村旅游从业者开发的景点繁多,但缺少“乡村性、本土化、原真性”。虽然浙江乡村旅游发展迅猛,各种特色小镇,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增长,但大部分旅游产品缺乏自己的特色,模式单一,且缺乏创意,出现了“农村城市化”倾向。此外由于部分地方政府管理不善还出现了经营户私自拉客、降价等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商业化氛围日益浓厚。乡村旅游从业者接受培训,但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导致服务水平低下。浙江省很多乡村每年有很多次培训,而且每次培训周期都不短,但是这些培训的承担者很多是专业的培训机构,培训主讲人将一个培训教材讲遍“五湖四海”,培训的内容“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样没有针对性的培训从中获益很少。直接导致很多村民不懂得基本的餐饮礼仪,农家乐菜单设计单一,不了解客房清洁标准,客人住宿区域清洁不到位,游客旅游时的满意度低。

“田园综合”模式、“文化综合”模式和“产业综合”模式,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籍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三大主要模式,以自然生态为保障,以农业发展为导向,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以村庄建设片区为开发单位的多功能、复合型的经济综合体,因而要求独立学院大学生要具备整合与利用乡村旅游各种功能要素的能力,在整合与利用乡村的土地资源和社会资源时,要依托乡村现有资源,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休闲旅游型乡村的建设,保护青山绿水,坚持生态优先。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前提防止因开发过度超出生态的承载力而产生更严重的生态后果。此外,在农业发展中,也要大力倡导农业生态循环新技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大力倡导农业生态循环新技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各种文化相结合,乡村旅游是乡土文化的载体和依附,而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最重要资源,也是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竞争力。乡土文学作品中描述的景观,往往结合了故事场景,旨在描述整体意境,带有故事的景观意象更加吸引读者前来设身处地的感受和体验,沉醉于作家描述的意境中不能自拔,这些需要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有敏锐的眼光发掘商机,并将这些改造成为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旅游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属于旅游行业及农业相互结合的全新行业形态,将乡村旅游和第一产业相互结合,将农业劳动方式、农副产业加工及農田风光等转变成为旅游活动中的内容,有效开拓旅游行业资源的类型,不仅能够满足旅游人员的需求,还能够促进旅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其二,乡村建筑和乡村生产的特色产品未得到比较深远的开发,乡村旅游和第二产业相互结合。结合乡村旅游和农村产品的加工及手工业,能够有效促进旅游用品、食品、商品等乡村旅游加工行业和装备制造行业的发展。其三,乡村旅游和第三产业相互结合,能够有效促进当地金融、文化、商业、信息等服务行业的有效发展。

高等学校在专业课教授的同时还需深化创业教育,做好大学生乡村旅游领域创业能力提升的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大学生乡村创业的知识结构,高校联合地方举办“乡村旅游创客”能力提升培训班,解读农业政策、乡村旅游营销创新、乡村旅游品牌建设、财务管理、农业补助及项目申报等内容,并实地考察农业基地、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企业组织和基础设施。为大学生举办乡村旅游创业比赛、参观考察、学习分享等各类活动,为“乡村旅游创客”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强化大学生接待服务方面的专业培训,培训需与地方结合,体现特色,要树立绿色发展思想,农业是所有产业的基础,生态是发展的底线。只有自然、优美、干净、清新的乡村环境,才能够积极开发绿色、有机、无污染的乡村美食,开发各类养生、康疗、体验项目,逐步将乡村旅游的亮点发挥出来。同时乡村旅游需要融合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延伸和拓宽乡村旅游产业链。高校联动社会,推动更多的大学生愿意返乡创业,有利于大学生人才分流,避免城市人才过度集中,均衡城乡人才布局,给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活力,促使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切实解决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有助于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当今很多农籍大学生受到高等素质教育,有着较为全面的技能知识,并勇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冒险、创新,眼界相比长久居住在乡村的人民更为开阔,对待事物分解能力及学习能力极强,并且对于农村的情况也比非农籍大学生清楚,因而需要他们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培训旅游大学生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旅游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