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研究报告
2020-12-24刘潇雨
刘潇雨
【摘要】对于就业价值取向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总体来看,研究对象涵盖了各个层次的大学生。而对于占了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研究却比较少。为了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价值取向,促进其顺利就业,对某财经职业学院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进行了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状况比较良好,但也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如个人认知偏差,职业期望过高,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服务和奉献意识淡化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就业价值取向 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计划,2020年也是高职连续大扩招的第二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今明两年,高职再次扩招200万。对于如此庞大的群体,就业形势必将更加严峻。而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其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因此,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树立健康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难题,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本文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其性别、生源地、父母职业、学历水平、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对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
二、問卷编制与样本分布情况
笔者作为一线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关于就业的事宜有过许多沟通交流,也与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过深入访谈,并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编制了此问卷。
本次通过问卷星在线发放问卷,共收到434份问卷,具体样本统计分布情况如下:
三、调查统计数据分析
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总体趋向良好,在校期间做过简单的职业规划(图1),也在为就业作积极的准备,考级考证,参加社会实践等。对于就业单位的性质,也有清醒的认识,倾向于民营企业(占比30%)。
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存在以下问题
1.自我认知偏差,过高的薪酬待遇期望
在关于期望的薪资水平调查题目中,选择5000元以上的同学达到了40%,选择的理由是“对自身价值的评价”。而根据我校2019届毕业生质量评价报告,平均薪资水平为3932元。即使是全国示范性高职平均薪资也只达到了4456元。
在关于选择工作的评价标准调查题目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薪资福利”(23%)、“发展潜力”(21%)、“个人兴趣”(19%)。
2.关注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出现盲从现象,就业稳定性不高
在关于就业态度调查题目中,虽然有58%的学生选择了“积极准备,自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有24%的学生没有过多思考,认为最后总会找到工作,11%的学生没有方向,感到焦虑茫然,7%的同学随大流,跟着别人找。这也导致毕业生离别率较高。2019届毕业生离职率为54%,高于全国高职财经大类(51%)、全国示范性高职(44%)平均水平。进一步从原因上看,主动离职的原因主要是“薪资福利偏低”(47%)、“个人发展空间不够”(47%)。可见,这部分毕业生就业初期进行职业选择时对职业行业现状了解不够清晰,个人职业规划不够完善。
3.缺乏服务和奉献意识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434名学生中,虽然有58.5%的学生来自农村,但在选择工作时,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女生占比79%,因此也倾向于选择比较安稳的工作,如行政等岗位。也缺乏奉献意识。在就业时,先看自己能获得什么,而不是看自己先付出、奉献什么。在问到是否愿意到基层,到西部偏远地区工作时,有30%的同学表示“愿意去,可以实现个人和社会价值”,24%表示“有优惠政策时才愿意去”,36%的同学表示“如果没找其他选择,才愿意去”,甚至有10%的同学直接表示“太辛苦,不愿意去”。
通过与个别同学的深入访谈交流,学生作此选择还因为对“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政策不了解。
4.家庭因素,特别是父母对于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有显著影响
在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434名同学中,父母亲均为农民的家庭达到了47%,父亲的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占比为74.4%,母亲为83.3%。通过交互分析,父母亲自身对于就业相关的政策,对于就业形势都不是很了解,学生对于就业的目标,标准等就要来源于学校、同辈。
通过此次实证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由于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及家人的影响,部分学生存在自我定位不准,职业期望过高,社会责任感淡漠等问题。如何帮助和引导其树立合理健康的就业价值取向,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夏风云,姜冬.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其引导研究——基于S市某双一流大学本科生的调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年10月
[2]李小琼.“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引导路径研究[J].甘肃: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
[3]王天营,李玉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实证研究——基于性别、生源地和年级的差异[J].理论前沿.2014年第02期
[4]郭青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J].教育与人才.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