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就业难中的“信号失灵”现象

2020-12-24阮琪

商情 2020年43期
关键词:就业难

阮琪

【摘要】“信号失灵”是“教育甄别理论”下产生的一个较为严重的现象。信号失灵导致了劳动市场判断力减弱,就业难问题出现,文章在探索这种联系的同时,探索并提出规范信号失灵的对策,缓解就业难现象。

【关键词】信号失灵  教育甄别理论  就业难

“教育甄别理论”又称“筛选理論”(screening hypothesis),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斯潘斯和思罗等人提出,它将教育视为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到不同职业岗位上。该理论认为,在劳动市场上,由于雇主与雇员缺乏完整的信息认识,雇主不清楚雇员的能力、水平等等,便不得不通过雇员的个人特点中寻找有用的信息,以此来鉴定其能力。个人特点可分为“标识”和“信号”。前者是指天生而不能改变的,如性别、种族等;而后者则是指可以通过后天获得上午、可以改变的,如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个人经历等。由于“标识”的不可变特点,筛选理论则着重分析信号的信息作用,尤其是教育水平的信息作用。

教育的筛选功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通过高考成绩,将进入大学、或没有进入大学的社会成员进行筛选,另一方面则通过大学毕业证、学位证、各项资格证的获取进行二次筛选。因此,雇主们认为经过二次筛选的社会成员的生产效率会很高,同时,通过对文凭、学历的筛选,可以从中获取到雇员的智力水平、求知水平以及能胜任的工作,因此,雇主们更愿意提供给学历高的雇员以高工资、高福利待遇。除了学历信号外,在校期间所获得的证书、资格证、社会实践经历等也成为了一种信号。

“信号失灵”指的是证书本身的含金量萎缩,现培训市场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和各种资格证书泛滥的情况,企业通过这种信号筛选时便会被误导,从而难以鉴别学生是否真正有综合实力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这本身是指教育筛选机制存在的缺陷,导致筛选功能失灵。如并非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可以按照高考成绩进行筛选,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部分学生依靠财力或其他优惠条件进入学校的。同时在大学教育中,教育不严格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同等教育水平下,学生的个人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存在差异,更有部分学生“混文凭”“买文凭”。

教师资格证作为一种低准入要求的证书,无视了学历、学校的要求。但是作为成为教师最低要求的证书,它的考取无疑是过于简单的。除了优质学校的教师录取比较严格外,部分县城、乡镇等的教师录取条件却较低,这就导致了教师水平产生极大的差异,学校方面在筛选老师的时候有时不大会在意老师是否师范院校出身。由于国家鼓励非师范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后,大部分院校的学生,包括中高职、本科等都有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权利,但未掌握教育理念的他们是否达到做教师的要求也不得而知。英语专业这一热门专业现在不仅仅是外国语大学、翻译大学、师范大学下专属的专业,很多理工科院校也开设了英语专业,在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导中,他们注重学生对英语课的学习,但这类学生一般毕业后选择的还是英语老师的道路,但和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不同,他们并没有教导学生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而是教导学生掌握各种英语技巧,如翻译和写作等,这类学生或许有着很好的英语专业素养,但并未受到教师教育的他们,并不能判断是否符合成为老师的要求。同样的问题还存在幼师专业、各类学科专业中。

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和“教育甄别理论”相伴相生的,雇主通过文凭、各类证书、社会实践经历筛选人才,雇主想要在有限的工资水平下招纳出“性价比”最高的员工,这就导致了大学生们纷纷追求纸面上的“优秀”。简历作为雇主筛选员工的最直接的工具,应聘者往往会下很大功夫来装饰自己的简历。由于无从考证的原因,这种简历所反映出的教育事实有时候是被夸大的。这就导致了一部分的“信号失灵”问题。其次,应聘者过于追求资格证的考取,导致了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种考证热现象。部分追求考证的同学并没有对这个“证”有过深的了解,只是为了考证而考证,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思,不利于个人素质的发展,也使得这些证书的含金量大大减少,雇主作为信息筛选的一方,更难从一个证书上分辨个人素质。

对于“信号失灵”现象,只要我们加以规范,就会使这种现象得产生大大减少,从而增加证书的含金量,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一是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制度可以使雇主在一个阶段内了解清楚由于“信号失灵”所导致的已录取不符合单位或企业要求的雇员,从而判断这个雇员是否有可进步空间,是否适合这个职务。

二是提高文凭的筛选能力。为了维持和提高文凭作为教育信号的筛选性,可以从入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入手。在入口处要严格把关,严格控制生源质量,杜绝盲目扩招;同时提高高校的招生话语权,多维度检测生源质量。在出口端高校要严格设置硬性要求,加强对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发放审核。同时,在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强化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好监管措施,对高校及时进行核查,也对外部不法行为及时处理。

三是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在重视文凭、证书等的“信号”功能时,也注重考查应聘者的个人能力及个人素质,如加入笔试、具有参考性的面试等。同时,高校也应重视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不仅注重一般知识的传授,还应加强学生实践性、灵活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结构,能适应新出现的工作。只有严格把控,才能合理、准确他体现教育水平的信号显示功能,以规避信号失灵现象,使整个劳劫力市场高效有序地运行。

参考文献:

[1]缪榕楠.信号失灵与试用期制度——信息经济学视角下大学教师录用的制度分析教师录用的制度分析[J].教育科学,2006(05).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黄捷扬.筛选理论视角下的高考改革趋势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0).

[4]陈昆玉.浅议教育甄别理论中的信号显示及失灵[J].北方经贸,1998(04).

[5]丁志帆,孔存玉.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剖析与破解之道 ——研究回顾与展望[J].教育与经济,2018(02).

[6]侯中岩.基于筛选理论的视角看大学生“考证热”[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1(04).

猜你喜欢

就业难
就业难背景下历史学课堂教学的新任务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影响
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现象并存的分析
关于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
关于“用工荒”与“就业难”问题的思考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三维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